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015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属于土壤修复和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为选取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菌剂,之后施加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壤中,并种植苗木。针对干旱区退化生态环境荒漠化土壤中不存在土著AMF或AMF数量极低的现象,根据寄主植物的菌根依赖型特征提出原位菌根生物修复技术,通过选择荒漠河岸林区域采集优势建群种胡杨、柽柳根际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进行扩繁,利用扩繁菌剂对补植苗木和撒播本土物种种子进行侵染,促进AMF菌在退化生境土壤中存在并能侵染植物,通过乡土物种和菌根根际微生物的联合,从而实现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修复。系统的土壤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和改良
,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荒漠化是干旱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导致,它的发生和发展对植物多样性、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呈负向影响。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活动对于这一地区的生物,尤其是给植物带了巨大的伤害,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其中风蚀风积是其主要特征,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又以空气动力学为主要作用,从而造成土地退化。
[0003]生态学原则规定在干旱荒漠化地区中建造人工植被是快速恢复土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但是现有技术中建造荒漠人工植被必须以提供额外的水资源为前提,在不能增加额外水资源的情况下不应大面积增加沙漠人工植被,并且靠打井提出取地下水资源来增加人工植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若能在干旱荒漠地区直接种植本土苗木或者撒播本土物种种子是实现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最直接的方法,然而,由于干旱荒漠地区土壤含水量低、营养物质含量少、土壤微生物稀缺,使得直接种植的本土苗木或者本土物种种子成活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选取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之后施加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壤中,并种植苗木。
[0007]进一步地,所述荒漠河岸林的退化程度较轻,近河道生态环境与植被群落较为完善。
[0008]进一步地,所述苗木为在干旱区荒漠化地区适生性好的乡土植物。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苗木为胡杨或柽柳。
[0010]进一步地,所述AMF菌剂的施加次数为1次。
[0011]进一步地,所述AMF菌剂施加在苗木根系以下的土壤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AMF菌剂的施加量为20g/株。
[0013]进一步地,选取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菌剂后,用三叶草进行扩繁。
[0014]进一步地,所述乡土植物为胡杨和/或柽柳。
[0015]进一步地,种植的苗木为幼苗、种子或插条。
[001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植物根系具有能降低土壤空隙的压力,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土壤的剪切力,增强土
体的黏附力,从而使土壤结构趋于坚固和稳定的特性,所以在干旱土地荒漠化地区种植植物可以实现土壤的生物修复。
[0018]AMF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共生,其生活史和植物的生活史同步且菌根能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针对干旱区退化生态环境荒漠化土壤中不存在土著AMF或AMF数量极低的现象,根据寄主植物的菌根依赖型特征研发,提出原位菌根生物修复技术。通过选择荒漠河岸林区域采集优势建群种胡杨、柽柳根际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进行扩繁,利用扩繁菌剂对补植苗木和撒播本土物种种子进行侵染,促进AMF菌在退化生境土壤中存在并能侵染植物,通过乡土物种和菌根根际微生物的联合,从而实现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20]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21]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22]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002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选取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之后施加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壤中,并种植苗木。
[002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荒漠河岸林的退化程度较轻,近河道生态环境与植被群落较为完善。
[002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苗木为在干旱区荒漠化地区适生性好的乡土植物,也可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栽不同的树种。
[002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苗木为胡杨或柽柳。
[002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AMF菌剂的施加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施加次数为1次,即可在根系以下土壤中进行增殖,对于改良土壤环境的作用较为持久。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AMF菌剂施加在苗木根系以下的土壤中,AMF菌剂在土壤
中占优势地位的、并能侵染定殖在苗木根系。
[003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AMF菌剂的施加量为20g/株。
[003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选取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菌剂后需用三叶草进行扩繁。
[003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乡土植物为胡杨和/或柽柳,通过乡土物种和菌根根际微生物的联合,从而实现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修复。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种植的苗木为幼苗,但不仅限于幼苗,也可以为种子或插条。
[003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形态鉴定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林根系周围的土壤中的AMF真菌孢子进行鉴定,结果为该孢子为摩西球囊霉,鉴于摩西球囊霉为胡杨根围土壤中优势AMF菌,因此直接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购买摩西球囊霉菌剂。摩西球囊霉菌剂在施加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壤中之前,需要使用三叶草进行扩繁得到带有根系的盆栽三叶草,将该(含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感染的根段及根际土壤)直接作为扩繁菌剂施加入干旱区荒漠化土壤中,但不限于所列举的上述方法,能够获得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菌剂的其他方法同样适用。
[003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喀尔达依区段)荒漠河岸林区,其0

2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荒漠河岸林乡土植物根系中的AMF菌剂,之后施加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壤中,并种植苗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木为在干旱区荒漠化地区适生性好的乡土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木为胡杨和/或柽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MF菌剂的施加次数为1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荒漠河岸林原位菌根促进退化土壤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婷婷陈亚鹏朱成刚陈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