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TE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13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化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化TE
21
模耦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测控天线
,特别是指一种集成化TE
21
模耦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文献报道了TE
21
模耦合器设计可以追溯到1982年,该文献分析和设计了一款Ku频段的TE
21
模耦合器。90年代中期,国内出现了的第一套船载C频段3.8米天线TE
21
模耦合器。后续随着卫星通讯及动中通产品的发展,TE
21
模耦合器涉及的频率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国内外也有大量相关产品出现。随着机载产品及小口径天线的需求,电缆合成的TE
21
模耦合器也逐渐出现。2002年左右某研究所报道了一款电缆合成Ku频段TE
21
模耦合器产品。2004年国内科研人员研发了首款电缆合成TE
21
模耦合器产品,并大批量应用于早期空中平台的小口径天线中。
[0003]后续的发展,常规电气设计不再是TE
21
模耦合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宽频带和小型化设计。近年来国内外产品也主要是在这些方面做研究,从形式上后续又衍生出同轴TE
21
模耦合器结构形式。
[0004]工作频段涉及:S、C、X、Ku、Ka、Q频率。构建TE
21
模场型分布,传统方法采用八臂波导耦合形式。该方式优点是损耗小,传输信号功率大;缺点是,结构尺寸大,走线复杂,加工成本及调试成本较高。针对该技术问题,出现了电缆结合同轴功分器电桥形式的TE
21
模耦合器,该形式的优点是:尺寸较波导波导合成有一定缩小,成本有一定程度降低;缺点是:整体外观不够美观,存在一定的装配随意性,且外形尺寸在某些应用场所仍偏大,特点是电缆装配过程中导致幅度、相位的偏差,进而影响电气性能。在需要双频单脉冲跟踪的小口径天线系统化中,对TE
21
模耦合器物理结构尺寸提出了更严苛要求。传统的波导合成及电缆合成的TE
21
模耦合器方式均无法满足天线安装尺寸要求,直接阻碍系统指标的有效提升。
[0005]从应用场景看,因其实现技术成熟,跟踪精度高,TE
21
模单脉冲仍然是很多情况下的首选。因此,集成化TE
21
模耦合器的研制成功和型谱化,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0006]上述研究中,在常规结构空间情况下基本可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但是,当天线口径较小,外置电缆网路排布受限时,传统技术连接方式无法满足技术需要。因此,针对这种技术需要,急需研究紧凑型,集成化馈线网络的TE
21
耦合器技术,满足工程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集成化TE
21
模耦合器,其充分减小的外延的物理尺寸,在较小的物理空间内完成TE
21
八通道微波信号合成。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集成化TE
21
模耦合器,包括主波导,还包括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所述主波导1为圆波导传输线;主波导的侧壁设置有八根波导馈线,分别从主波导1的侧壁耦合出八路信号,八路信号经过对应的脊形结构波导进入到各自对应的异型波导同轴转换装置2;所述主波导圆周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的法兰4,在相应的同轴功分器电桥组
件3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光孔;
[0010]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为圆环结构,其中心留有主波导1走线空间,其八个入口位置与八路波导同轴转换的接插件SMP位置相对应,实现高精度插拔安装固定;所述主波导的其中一端插入至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的走线空间,并与安装在主波导上的法兰通过固定光孔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异型波导同轴转换2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接插件SMP的可插拔射频接口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内部设置有两组四合一功分器和一个90
°
移相电桥;耦合出八路信号的八路波导,以主波导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于主波导侧壁;八路波导分成两组,同组的波导间隔设置;两组波导分别通过四合一功分器合成一路信号,两路合成信号通过90
°
电桥形成两路左、右旋极化微波信号。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波导法兰5,所述波导法兰5与主波导端口采用螺纹连接;波导法兰5安装于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的外侧。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圆波导八路侧壁耦合结构馈电结构,巧妙的引入SMP可插拔式射频接插件,并利用多层板垂直互联技术的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实现高精度对插馈电,实现信号等幅、同相功率合成;并创新性的提出了法兰盘螺纹旋入的安装工艺解决了组件共轴装配的技术难题。该专利技术设计思路清晰,易于实现,解决了传统TE
21
走线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的实际问题,是对现有反射面天线单脉冲跟踪技术的一种创新性改进。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维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维侧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同轴功分电桥组件的三维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异形波导同轴转换的三维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接插件SMP的三维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波导法兰三维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八臂波导编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主波导1为圆波导传输线,在其侧壁设置有八根波导馈线,分别从主波导1的侧壁耦合出八路信号标定为A~H号波导,分别经过脊形结构波导进入到八个对应的异型波导同轴转换2;
[0025]进一步地,异型波导同轴转换2采用插拔式SMP快插射频接头结构,其射频信号对应的八臂波导信号输出;
[0026]其中A,C,E,G四臂需要进入一个四合一功分器合成一路信号,B,D,F,H四臂信号需要进入一个四合一功分器合成一路信号,为使接收机顺利提取方位和俯仰差信号,还需要将两路合成信号通过90
°
电桥形成两路左、右旋极化微波信号;
[0027]进一步地,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是实现上述功能的微波器件,其内部设置有两组四合一功分器和一个90
°
移相电桥;
[0028]进一步地,由于八臂输出端口需间隔功率合成,对应到平面电路走线会出现线路交叉现象,因此采用多层PCB加工工艺,在不同层上实现三个器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化TE
21
模耦合器,包括主波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所述主波导(1)为圆波导传输线;主波导的侧壁设置有八根波导馈线,分别从主波导(1)的侧壁耦合出八路信号,八路信号经过对应的脊形结构波导进入到各自对应的异型波导同轴转换装置(2);所述主波导圆周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的法兰(4),在相应的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光孔;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为圆环结构,其中心留有主波导(1)走线空间,其八个入口位置与八路波导同轴转换的接插件SMP位置相对应,实现高精度插拔安装固定;所述主波导的其中一端插入至同轴功分器电桥组件(3)的走线空间,并与安装在主波导上的法兰通过固定光孔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化TE
21
模耦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生宋长宏张博孙焕金孟则宇苏丽吴旭王进阮云国侯爱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