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985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及植入方法,所述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包括设置于柔性材料前端的牵引部件、设置于柔性材料两侧的多个边缘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柔性材料上的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牵引部件用于带动整个柔性材料移动,所述边缘连接件用于在预定的轨道中运动,所述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牵引部件及所述边缘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受力整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满足超深植膜的要求。可以满足超深植膜的要求。可以满足超深植膜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综合治理技术有时需要垂直向的防渗止水技术,膜的止水效果比一般水泥土类、混凝土类或其他固化剂类止水效果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目前对于较深的止水膜植膜来说,由于膜自身的强度有限,导致在拉动止水膜运动时,其会受到较大的拉力和阻碍,容易导致膜撕裂或者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及方法,从而提高柔性材料的强度,使其满足超深植膜的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柔性材料前端的牵引部件、设置于柔性材料两侧的多个边缘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柔性材料上的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牵引部件用于带动整个柔性材料移动,所述边缘连接件用于在预定的轨道中运动,所述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牵引部件及所述边缘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受力整体。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受力加强部件为点状、线状或者面状分布于所述柔性材料上。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材料前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牵引部件为穿过所述多个连接孔的牵引绳或者牵引杆。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材料前端卷曲形成一连接管,所述牵引部件为穿过所述连接管的牵引绳或者牵引杆。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牵引部件为与柔性材料前端热熔连接或者粘接的牵引板。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牵引部件连接的动力绳索,所述动力绳索用于拉动所述牵引部件。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边缘连接件与柔性材料之间通过热熔连接、粘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柔性材料一侧的多个边缘连接件之间采用连接绳/杆进行连接,且两个相邻的边缘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绳/杆长度小于两个边缘连接件之间的柔性材料长度。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材料边缘采用收口封边处理。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的植入方法,其包括:
[0014]将牵引端设置于预定的位置,使柔性材料两侧的边缘连接件进入预定的轨道;
[0015]通过受力绳索拉动牵引端,使得牵引端带动整个柔性材料移动,直至牵引端到达指定的位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及植入方法,在柔性材料前端设置用于带动整个柔性材料移动的牵引部件,在柔性材料两侧设置多个在预定的轨道中运动边缘连接件,在柔性材料上的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牵引部件及所述边缘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受力整体,从而可以加强柔性材料的强度,并且在移动时通过受力绳索拉动牵引端,使得牵引端带动整个柔性材料移动,直至牵引端到达指定的位置,可以满足超深植膜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受力加强部件在柔性材料上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受力加强部件在柔性材料上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力加强部件在柔性材料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牵引部件与柔性材料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牵引部件与柔性材料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柔性材料1前端的牵引部件2、设置于柔性材料1两侧的多个边缘连接件3、设置于柔性材料1上的多个受力加强部件4。所述牵引部件2用于带动整个柔性材料1移动。所述边缘连接件3用于在预定的轨道中运动。所述多个受力加强部件4、所述牵引部件2及所述边缘连接件3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受力整体,从而提高了柔性材料1的受力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材料可以是柔性膜、柔性布或者柔性网,其展开形状通常为长方形。
[0026]在图1中,所述受力加强部件4为面状,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如图2所示,所述受力加强部件4为点状。如图3所示,所述受力加强部件4可以为线状。在一个柔性材料上,还可以同时设置上述两种或者三种形状的受力加强部件4。所述受力加强部件4采用比柔性材料1强度更高的材料,其可以通过热熔连接、粘接的方式分布于柔性材料1之上。如图4所示,所述受力加强部件4之间采用绳索41相互连接,可以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连接,也可以根据受力或移动情况不在同一水平线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受力整体,提高柔性材料1的受力强度。
[0027]在图1中,所述柔性材料1前端卷曲形成一连接管11,所述牵引部件2为穿过所述连接管11的牵引绳或者牵引杆。所述牵引部件2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进行设置,如图5所示,所述柔性材料1前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2,所述牵引部件2为穿过所述多个连接孔的牵引绳或者牵引杆。如图6所示,所述牵引部件2为与柔性材料1前端热熔连接或者粘接的牵引板。
[0028]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牵引部件2连接的动力绳索5,所述动力绳索5用于拉动所述牵引部件2。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牵引部件2采用绳索时,所述动力绳索5可以为所述牵引部件2的一部分。
[0029]所述边缘连接件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入导轨的接头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边缘连接件3与柔性材料1之间可以通过热熔连接、粘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位于柔性材料1一侧的多个边缘连接件3之间采用连接绳/杆6进行连接,且两个相邻的边缘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绳/杆6长度小于两个边缘连接件3之间的柔性材料长度,从而使得柔性材料1在所述牵引部件2的牵引下移动时,边缘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绳/杆6承受大部分拉力,柔性材料1几乎不受力,防止柔性材料1损坏。
[003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柔性材料1的强度,在所述柔性材料1边缘采用收口封边处理,在柔性材料1边缘形成褶皱,从而使得柔性材料1内部处于松弛状态。
[0031]采用上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来移动柔性材料的过程,包括:
[0032]将所述牵引端2设置于预定的位置,使柔性材料1两侧的边缘连接件3进入预定的轨道;
[0033]通过所述受力绳索5拉动所述牵引端2,使得所述牵引端2带动整个柔性材料1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柔性材料前端的牵引部件、设置于柔性材料两侧的多个边缘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柔性材料上的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边缘连接件用于在预定的轨道中运动,所述牵引部件用于带动整个柔性材料移动,所述多个受力加强部件、所述牵引部件及所述边缘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受力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加强部件为点状、线状或者面状分布于所述柔性材料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前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牵引部件为穿过所述多个连接孔的牵引绳或者牵引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前端卷曲形成一连接管,所述牵引部件为穿过所述连接管的牵引绳或者牵引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大面积柔性材料受力移动植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件为与柔性材料前端热熔连接或者粘接的牵引板。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荣祥周振杜策刘春雷李响高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渊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