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84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分流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及负载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及分流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及分流电路均与所述稳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与所述负载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设置分流电路来分配输出电流,并由过流保护电路来避免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元器件的现象,避免电路发生故障,提高电源供应安全性,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源供应器用于提供电子装置运作时所需的电源。现今科技的发达,在有关电源的部分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产品都会使用到电源供应器。然而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在输出电流较大时,由于没有保护电路来分担电流,容易损坏电路元器件而造成电路故障,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通过增加设置分流电路来分配输出电流,并由过流保护电路来避免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元器件的现象,避免电路发生故障,提高电源供应安全性,安全性能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分流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及负载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及分流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及分流电路均与所述稳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与所述负载输出电路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堆DB1及电容C1,所述电容C1及变压器T1均与所述整流桥堆DB1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7、稳压芯片U1及电容C2,所述电阻R7分别与所述整流桥堆DB1及稳压芯片U1连接,所述电容C2与所述整流桥堆DB1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及三极管Q6,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及电阻R6的一端均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及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及三极管Q6的基极均与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F1及保险丝F2,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及保险丝F2的一端均与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负载输出电路包括负载电阻R8、电容C3及电压表VM1,所述负载电阻R8的一端及电压表VM1的一端均与保险丝F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
压表VM1的另一端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中的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稳压电路及分流电路电性连接,过流保护电路及分流电路均与稳压电路电性连接,过流保护电路与负载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入电路接入外部供电电源,通过增加设置分流电路来分配输出电流,并由过流保护电路来避免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元器件的现象,避免电路发生故障,提高电源供应安全性,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6]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中,该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分流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及负载输出电路,该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该稳压电路及分流电路电性连接,该过流保护电路及分流电路均与该稳压电路电性连接,该过流保护电路与该负载输出电路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该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分流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及负载输出电路可集成于一块PCB电路板上,可应用于电源供应器等电子器件。
[0017]具体地,该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堆DB1及电容C1,该电容C1及变压器T1均与该整流桥堆DB1连接;该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7、稳压芯片U1及电容C2,该电阻R7分别与该整流桥堆DB1及稳压芯片U1连接,该电容C2与该整流桥堆DB1连接;该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及三极管Q6,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及电阻R6的一端均与该电阻R7的一端连接,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该三极
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及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及三极管Q6的基极均与该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该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F1及保险丝F2,该保险丝F1的一端与该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及保险丝F2的一端均与该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该负载输出电路包括负载电阻R8、电容C3及电压表VM1,该负载电阻R8的一端及电压表VM1的一端均与保险丝F2的另一端连接,该负载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压表VM1的另一端连接。可以理解的,该变压器T1的初级为110V或220V、次级为24V/35A,该稳压芯片U1采用LM7812C芯片。
[0018]可以理解的,该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可以驱动的负载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分流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及负载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及分流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及分流电路均与所述稳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与所述负载输出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堆DB1及电容C1,所述电容C1及变压器T1均与所述整流桥堆DB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7、稳压芯片U1及电容C2,所述电阻R7分别与所述整流桥堆DB1及稳压芯片U1连接,所述电容C2与所述整流桥堆DB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源供应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及三极管Q6,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及电阻R6的一端均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斌邓子珩罗福顺邹建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泰坦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