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拉特格斯专利>正文

纤维混合物调配物和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5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4
本公开涉及一种纤维混合物调配物,其包括麸皮、菊粉和抗消化麦芽糊精的混合物,所述纤维混合物调配物可用于恢复更健康肠道微生物群并缓解患有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的受试者的症状。以一定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S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比率(0.5:1至1:0.5)混合的SDF和ISDF的混合物对肠道微生物群组合物具有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细菌的生长并抑制病原体和有害细菌的生长。的生长并抑制病原体和有害细菌的生长。的生长并抑制病原体和有害细菌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纤维混合物调配物和其用途
[0001]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0002]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20年4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3/006,896的权益和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0003]序列表
[0004]本申请含有已经以ASCII格式电子提交的序列表,并且特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创建于2021年4月7日的所述ASCII副本命名为117465

016701PCT_SL.txt并且大小为49,521字节。


[0005]本公开涉及一种可用于体外和体内适应症的纤维混合物调配物。

技术介绍

[0006]肠道生态系统被视为人类健康的基础。开发促进和维持健康肠道微生物群的策略是最近医学
[0007]研究的关键优先事项之一。微生态失调(有益和有害肠道微生物的失衡)与代谢疾病相关,包含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所涵盖的实施例由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本
技术实现思路
限定。本
技术实现思路
是各个方面的高级概述并且介绍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中的一些概念。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单独用于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应当通过参考整个说明书的适当部分、任何附图或所有附图以及每个权利要求来理解主题。
[0009]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一种调配物,其包括麸皮、菊粉和抗消化麦芽糊精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麸皮基本上由玉米麸皮、小麦麸皮、高粱麸皮和燕麦麸皮组成,其中所述混合物的来自麸皮的膳食纤维:来自菊粉的膳食纤维:来自抗消化麦芽糊精的膳食纤维的比率在约1:1:1至约4:1:1的范围内,其中所述菊粉以占所述混合物的总重量的5

10%的范围存在,并且其中所述混合物的均匀粒度介于150μm与300μm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重量计,由所述玉米麸皮、所述小麦麸皮、所述高粱麸皮和所述燕麦麸皮中的每一种贡献的纤维的比率为约1:1:1:1。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配物包括约7

8重量%菊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括约7.8重量%菊粉。在一些实施例中,总纤维含量为约47%(w/w)。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消化麦芽糊精是Fibersol

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Fibersol

2以约7.8%(w/w)的最终百分比存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配物进一步包括黄原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黄原胶以约4%(w/w)的最终百分比存在。
[0013]本公开的其它方面涉及用于促进有需要的受试者的健康肠道微生物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肠内施用有效量的调配物,所述调配物包括麸皮、菊粉和抗消化麦芽糊精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麸皮基本上由玉米麸皮、小麦麸皮、高粱麸皮和燕麦麸皮组成,其中所述混合物的来自麸皮的膳食纤维:来自菊粉的膳食纤维:来自抗消化麦芽糊精的膳食纤维的比率在约1:1:1至约4:1:1的范围内,其中所述菊粉以占所述混合物的总重量的5

10%的范围存在,并且其中所述混合物的均匀粒度介于150μm与300μm之间,其中所述有效量足以增加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在所述受试者的肠道中的增殖,由此促进所述受试者的所述健康肠道微生物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效量的调配物包括每天30

90克纤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效量的调配物包括每天30

60克纤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效量的调配物包括每天30

120克纤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物种被分类为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细菌属: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真杆菌属(Eu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另枝菌属(Alistip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丁酸球菌属(Butyricicoccus)、丁酸单胞球菌属(Butyricimonas)、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多尔氏菌属(Dorea)、埃格特菌属(Eggerthell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毛梭菌属(Lachnoclostridium)、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副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或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其中所述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物种被分类为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细菌科:氨基酸球菌科(Acidaminococc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梭菌科(Clostridiaceae)、梭菌目(Clostridiales)、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ceae)、埃格特菌科(Eggerthell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海洋丝菌科(Marinifilaceae)、普雷沃菌科(Prevot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或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靶向如V4、V3

V4等可变区或全长基因中的一个或几个的16S rRNA扩增子测序检测所述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物种。在一些实施例中,16S rRNA V4扩增子测序鉴定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的扩增子序列变体(ASV)特性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SV中的每一个表示所述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的独特的菌株或高度相似的菌株组。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患有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的特征在于低水平的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水平的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少于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的总肠道微生物群的5%。例如,所述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物种被分类为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细菌属: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或真杆菌属。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
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调配物,其包括:麸皮、菊粉和抗消化麦芽糊精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麸皮基本上由玉米麸皮、小麦麸皮、高粱麸皮和燕麦麸皮组成;其中所述混合物的来自麸皮的膳食纤维:来自菊粉的膳食纤维:来自抗消化麦芽糊精的膳食纤维的比率在约1:1:1至约4:1:1的范围内;其中所述菊粉以占所述混合物的总重量的5

10%的范围存在;并且其中所述混合物的均匀粒度介于150μm与300μm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按重量计,由所述玉米麸皮、所述小麦麸皮、所述高粱麸皮和所述燕麦麸皮中的每一种贡献的纤维的比率为约1: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所述调配物包括约7

8重量%的菊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所述调配物包括约7.8重量%的菊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总纤维含量为约36%至约47%(w/w)。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所述抗消化麦芽糊精是Fibersol

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所述Fibersol

2以约7.5%(w/w)的最终百分比存在。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配物,其进一步包括黄原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所述黄原胶以约4%(w/w)的最终百分比存在。10.一种用于促进有需要的受试者的健康肠道微生物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肠内施用有效量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配物,其中所述有效量足以增加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物种在所述受试者的肠道中的增殖,由此促进所述受试者的所述健康肠道微生物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效量的调配物包括每天30

90克纤维。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效量的调配物包括每天30

60克纤维。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物种被分类为包括以下属中的至少一个属的细菌属: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真杆菌属(Eu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另枝菌属(Alistip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丁酸球菌属(Butyricicoccus)、丁酸单胞球菌属(Butyricimonas)、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多尔氏菌属(Dorea)、埃格特菌属(Eggerthell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毛梭菌属(Lachnoclostridium)、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副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或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其中所述产生乙酸盐和产生丁酸盐的肠道细菌物种被分类为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细菌科:氨基酸球菌科(Acidaminococc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梭菌科(Clostridiaceae)、梭菌目(Clostridiales)、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ceae)、埃格特菌科(Eggerthellaceae)、肠杆菌科(E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
申请(专利权)人:拉特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