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及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957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及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包括地下尾排横管、主尾排管、车间内尾排管、防爆排风机、尾排管漏水网格和尾排水主排水腔,地下尾排横管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的下方尾排区域;主尾排管连接于地下尾排横管靠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一端,并能够与氢燃料电池尾排管连接;车间内尾排管连接于地下尾排横管的另一端;防爆排风机设置于车间内尾排管远离地下尾排横管的一端;尾排管漏水网格设置于地下尾排横管的下方管壁上,用于将液体水漏下;尾排水主排水腔设置于尾排管漏水网格下方,并与地下尾排横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燃料电池排气软管占用空间问题,且能够主动将氢气气体排出室外,保障测试工作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及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及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 氢燃料电池在工作时,空气中的氧气和氢气进入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通过尾排装置将水、气排放到厂房外。现主流尾排布置是氢燃料电池测试工位距离厂房尾排较远,需要排气软管连接氢燃料电池和尾排管,此管路占用空间也不美观。现尾排系统利用烟囱效应把气体吸力排出厂房外,但是受大气压强影响,受个别天气影响排气效果差,排气软管、尾排管会有残留少量的氢气具有一定危险性。
[000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及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及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解决燃料电池排气软管占用空间问题,同时也能防止因尾排管残留氢气发生安全事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用于氢燃料电池测试,包括:
[0007]地下尾排横管,所述地下尾排横管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的下方尾排区域;
[0008]主尾排管,所述主尾排管连接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靠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一端,并能够与氢燃料电池尾排管连接;
[0009]车间内尾排管,所述车间内尾排管连接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的另一端;
[0010]防爆排风机,所述防爆排风机设置于所述车间内尾排管远离所述地下尾排横管的一端;
[0011]尾排管漏水网格,设置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的下方管壁上,用于将液体水漏下;
[0012]尾排水主排水腔,设置于所述尾排管漏水网格下方,并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连通,用于储存所述液体水。
[0013]可选地,所述地下尾排横管设计为“V”字型结构,所述尾排管漏水网格围绕所述“V”字型底部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尾排水主排水腔设计为烧瓶状,包括竖直的进液颈和圆底瓶,所述竖直的进液颈与所述尾排管漏水网格的边缘处的管壁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主动式尾排管装置还包括地沟漏水格栅,所述地沟漏水格栅设置于所述氢燃料电池尾排管下方的地面上,用于将遗撒水排入市政污水管。
[0016]可选地,所述主动式尾排管装置还包括污水储存室,所述污水储存室设置于所述地沟漏水格栅的下方,用于储存所述遗撒水。
[0017]可选地,所述尾排水主排水腔设置于所述污水储存室内。
[0018]可选地,所述尾排管漏水网格的网格形状设计为菱形。
[0019]可选地,所述地沟漏水格栅的网格形状设计为平行四边形。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主动式尾排管装置。
[0021]可选地,所述氢燃料电池尾排管采用软管材质制备。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及氢燃料电池尾排系统,能够解决燃料电池排气软管占用空间问题,本技术的主动式尾排装置不受天气环境影响,主动将尾排管中的氢气气体排出室外,进一步保障测试工作安全性,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0023]提供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重要特征或必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24]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5]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主动式尾排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

主动式尾排管装置;101

地下尾排横管;102

主尾排管;103

车间内尾排管;104

防爆排风机;105

尾排管漏水网格;106

尾排水主排水腔;107

地沟漏水格栅;108

污水储存室;
[0028]200

氢燃料电池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0]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100,用于氢燃料电池测试,包括地下尾排横管101、主尾排管102、车间内尾排管103、防爆排风机104、尾排管漏水网格105和尾排水主排水腔106,地下尾排横管101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的下方尾排区域;主尾排管102连接于地下尾排横管101靠近氢燃料电池系统200的一端,并能够与氢燃料电池尾排管
连接;车间内尾排管103连接于地下尾排横管101的另一端;防爆排风机104设置于车间内尾排管103远离地下尾排横管101的一端;尾排管漏水网格105设置于地下尾排横管101的下方管壁上,用于将液体水漏下;尾排水主排水腔106设置于尾排管漏水网格105下方,并与地下尾排横管101连通,用于储存液体水。
[0032]可选地,本实施方式中,地下尾排横管101设计为“V”字型结构,尾排管漏水网格105围绕“V”字型底部设置,便于将凝结水导向流入尾排水主排水腔106。
[0033]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尾排水主排水腔106设计为烧瓶状,包括竖直的进液颈和圆底瓶,竖直的进液颈与尾排管漏水网格105的边缘处的管壁连接,烧瓶状的尾排水主排水腔106能够较好地避免磕碰,减少破碎的概率。
[0034]进一步地,主动式尾排管装置100还包括地沟漏水格栅107和污水储存室108,地沟漏水格栅107设置于氢燃料电池尾排管下方的地面上,用于将遗撒水排入市政污水管;污水储存室108设置于地沟漏水格栅107的下方,用于储存遗撒水。
[0035]优选地,尾排水主排水腔106设置于污水储存室108内,以便尾排水主排水腔106漏水时能够进入设置的污水储存室108,防止流到别处造成污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尾排管装置,用于氢燃料电池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尾排横管(101),所述地下尾排横管(101)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的下方尾排区域;主尾排管(102),所述主尾排管(102)连接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101)靠近氢燃料电池系统(200)的一端,并能够与氢燃料电池尾排管连接;车间内尾排管(103),所述车间内尾排管(103)连接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101)的另一端;防爆排风机(104),所述防爆排风机(104)设置于所述车间内尾排管(103)远离所述地下尾排横管(101)的一端;尾排管漏水网格(105),设置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101)的下方管壁上,用于将液体水漏下;尾排水主排水腔(106),设置于所述尾排管漏水网格(105)下方,并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101)连通,用于储存所述液体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尾排横管(101)设计为“V”字型结构,所述尾排管漏水网格(105)围绕所述“V”字型底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尾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排水主排水腔(106)设计为烧瓶状,包括竖直的进液颈和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光张伯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