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947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蓄热腔、发热装置和风机;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蓄热腔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地面下方,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所述蓄热腔中设有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供电。本申请通过在建筑物的地面设置蓄热腔,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对蓄热腔内的发热装置供电,实现白天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腔中在夜晚时供暖,同时蓄热腔中设置风机以均衡蓄热腔内温度,保证蓄热效果。保证蓄热效果。保证蓄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供暖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北方冬季时由于普遍采暖,在白天太阳照射强度较好时,室内温度会很快升高,甚至需要开窗降温,而到太阳下山后气温降低,室内暖气需要在较高温度运行,需要消耗较多的热能,又浪费了白天的太阳能。为了有效利用白天的太阳能,以降低能源消耗,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蓄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白天太阳能浪费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建筑物蓄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
[000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蓄热腔、发热装置和风机;
[0005]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蓄热腔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地面下方,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
[0006]所述蓄热腔中设有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
[0007]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供电。
[0008]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腔在南北方向上贯通,所述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南侧,所述排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北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装置为电热网,所述电热网沿东西方向设置,所述电热网的边缘抵触在所述蓄热腔的内壁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进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闸板;
[0011]所述排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排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闸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物内安装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分别与所述进风闸板、所述排风闸板、所述风机和所述发热装置通信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北侧墙壁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腔包括主腔室和连通在所述主腔室两端的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
[0015]所述主腔室位于所述建筑物的地面的正下方,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排风腔室分别位于所述建筑物的两侧并且部分凸起于地面上;
[0016]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进风腔室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0017]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排风腔室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进风百叶,所述排风口上安装有排风百叶。
[0019]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基座、转轴组件和光伏板;
[0020]所述固定基座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转轴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轴组件上。
[0021]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0022]所述第一转轴垂直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转轴以所述第一转轴为轴转动,;
[0023]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光伏板以所述第二转轴为轴转动。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申请通过在建筑物的地面设置蓄热腔,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对蓄热腔内的发热装置供电,实现白天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腔中在夜晚时供暖,同时蓄热腔中设置风机以均衡蓄热腔内温度,保证蓄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27]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对照表:
[0031]太阳能发电装置01:固定基座11、转轴组件12、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光伏板13;
[0032]蓄热腔02:进风组件21、进风闸板211、排风组件22、排风闸板221、主腔室201、进风腔室202、排风腔室203;
[0033]发热装置03、风机04、建筑物05、温控装置06。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36]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01、蓄热腔02、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
[0039]太阳能发电装置01安装在建筑物05上,蓄热腔02设置在建筑物05的地面下方,发热装置03安装在蓄热腔02中;
[0040]蓄热腔02中设有进风组件21和排风组件22,风机04安装在蓄热腔02中;
[0041]太阳能发电装置01分别与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电连接,用于为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供电。
[0042]具体来说,太阳能发电装置01安装在建筑物05的屋顶上,较佳地设置在南侧屋顶,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供电。
[0043]蓄热腔02采用高密度蓄热砖建造而成,其厚度越厚蓄热能力越强,同时强度也越大,通过增加高密度蓄热砖的厚度,能够保证地面的强度,不会出现地面塌陷的问题。
[0044]发热装置03安装在蓄热腔02中,发热装置03发热以提高蓄热腔02中的温度,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腔02中。
[0045]蓄热腔02中还设置有进风组件21、排风组件22和风机04,风机04在蓄热腔02中工作,使蓄热腔02内形成从进风组件21到排风组件22的气流,以使蓄热腔02中的温度均衡,防止局部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蓄热腔、发热装置和风机;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蓄热腔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地面下方,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所述蓄热腔中设有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在南北方向上贯通,所述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南侧,所述排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北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为电热网,所述电热网沿东西方向设置,所述电热网的边缘抵触在所述蓄热腔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进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闸板;所述排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排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闸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内安装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分别与所述进风闸板、所述排风闸板、所述风机和所述发热装置通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珂魏三强李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