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932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主要涉及水面垃圾处理领域。包括浮船,所述浮船上设有垃圾仓,所述浮船的船头位置设有与其转动安装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沿其周向阵列有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面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面垃圾的打捞和清理一直是水体管理和环境治理的重点及难点。虽然近几年国内外对水体污染,特别是河流及海洋垃圾及生态环境的关注度逐年升温,且致力于水面垃圾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产品也接连问世,但是基于水体环境的多样化,以及水面垃圾分布的复杂情况,仍然存在许多现有技术无法覆盖和作用的情况。
[0003]在许多水面垃圾打捞及处理中,经过统计发现,大部分水面垃圾为各种形式的包装盒,例如塑料瓶、塑料袋纸袋、餐盒、饮品纸杯等等人为杂物,少量的垃圾为树叶等自然掉落的有机物,需要人工进行分拣回收。虽然现在有比较先进的基于视觉识别的垃圾分类设施,显然考虑到成本,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还是难以实现的。在后期分拣中,工作人员仍然面临了很大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它设计轻简,能够将水面垃圾分大小进行打捞,为后续的分拣提供助力。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浮船,所述浮船上设有垃圾仓,所述浮船的船头位置设有与其转动安装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沿其周向阵列有2

6排内排架,所述内排架包括多根沿转动筒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第一网杆,所述内排架的外侧固定有圈网,所述圈网包括多根沿转动筒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圆形圈,相邻圆形圈的间距大于第一网杆的间距,所述圈网沿其周向设有2

6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内排架的外侧对应,所述连接杆上等距的设有第二网杆,所述第二网杆的间距与圆形圈间距对应。
[0007]所述垃圾仓的中部设有隔网,所述隔网的顶侧设有与第二网杆交错对接的第三网杆,所述垃圾仓的前侧设有与第一网杆交错对接的第四网杆。
[0008]所述垃圾仓的两侧侧壁上设有向前延伸的支臂,所述支臂的前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支臂可转动的安装,所述连接轴基于电机驱动,所述转动筒固定在连接轴上。
[0009]所述垃圾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固定侧板,所述底板的后方固定有背板,所述背板和/或底板上设置网孔。
[0010]其相邻第一网杆的间距为2

5cm,相邻圆形圈的距离为5

10cm。
[0011]所述第三网杆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网杆的间距一致,且二者交错设置,使第二网杆能够穿过第三网杆的间隙,所述第三网杆的前端向上倾斜,与第二网杆的外端交错对接,
[0012]所述第四网杆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网杆之间的间距一致,且二者交错设置,使第一
网杆能够穿过第四网杆的间隙,所述第四网杆的前端向上延伸,与第一网杆的外端交错对接。
[0013]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使用本装置进行水面垃圾的打捞,通过等距的圈网和第二网杆,能够对大体积垃圾进行打捞,而小体积的垃圾通过圈网的圆形圈间距,被落入内排架之间被第一网杆打捞,基于转动筒的连续转动,且转动方向为向垃圾仓的方向转动,能够让落入垃圾仓内的垃圾进行初步的大小分堆,为后续分拣提供助力。减轻工作人员后续垃圾处理,垃圾分拣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是本技术转动筒部分的示意图。
[0016]附图2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7]附图3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8]附图4是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所示标号:
[0020]1、浮体;2、垃圾仓;3、隔网;4、支臂;5、连接轴;6、转动筒;7、第一网杆;8、圈网;9、连接杆;10、第二网杆;11、第三网杆;12、第四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2]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0023]实施例1: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0024]主体结构包括浮船,所述浮船可以在底部安装螺旋桨,采用带动力的行进模式。
[0025]所述浮船的主体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浮体1,浮体1可以是泡沫组件,也可以采用橡胶气囊,用于对浮船起到浮起作用。
[0026]所述浮体1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中部固定有垃圾仓2,所述垃圾仓2由底板、侧板、背板、前板围合而成,所述侧板固定在底板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侧板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背板固定在相对行进方向的一侧,所述前板固定在底板的前侧。
[0027]所述侧板上安装有向行进方向延伸的支臂4,所述支臂4的前端设有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5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支臂4可转动的安装,所述连接轴5基于电机驱动,所述连接轴5上套接有转动筒6,所述转动筒6上周向阵列有5排内排架,所述内排架包括多根等距设置的第一网杆7组成,其相邻第一网杆7的间距大约为2

5cm,所述内排架的外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圈网8,所述圈网8包括等距分布的多个与转动筒6同轴的圆形圈,相邻圆形圈的距离大于相邻第一网杆7的间距,相邻圆形圈的距离大约为5

10cm,所述圈网8沿其周向设有5根
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长度方向与转动筒6的轴向一致,且所述连接杆9位于内排架的外侧,所述连接杆9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网杆10,每根所述第二网杆10的内端与圆形圈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相邻第二网杆10的间距与相邻圆形圈的间距一致。
[0028]基于上述结构,能够在打捞的时候,通过等距的圈网8和第二网杆10,能够对大体积垃圾进行打捞,而小体积的垃圾通过圈网8的圆形圈间距,被落入内排架之间被第一网杆7打捞,基于转动筒6的连续转动,且转动方向为向垃圾仓2的方向转动,当位于前侧的第一网杆7和第二网杆10打捞上来垃圾以后,经过向上转动并向后(垃圾仓2方向)转动,在垃圾到达上部的时候能够进一步落入内排架,从而在垃圾落入垃圾仓2的时候,能够大致落成前后两堆垃圾,靠近船头的一堆来及比较小,后面一堆垃圾比较大,为后续分拣提供助力。
[0029]实施例2: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0030]本示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垃圾仓2的前侧设有敞口,本示例的敞口主要由于敞口上还要设置第四网杆12,通过第四网杆12可以挡住垃圾,且前后都网板结构能够减少前进的阻力。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船,所述浮船上设有垃圾仓,所述浮船的船头位置设有与其转动安装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沿其周向阵列有2

6排内排架,所述内排架包括多根沿转动筒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第一网杆,所述内排架的外侧固定有圈网,所述圈网包括多根沿转动筒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圆形圈,相邻圆形圈的间距大于第一网杆的间距,所述圈网沿其周向设有2

6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内排架的外侧对应,所述连接杆上等距的设有第二网杆,所述第二网杆的间距与圆形圈间距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仓的中部设有隔网,所述隔网的顶侧设有与第二网杆交错对接的第三网杆,所述垃圾仓的前侧设有与第一网杆交错对接的第四网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自动清理杂物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仓的两侧侧壁上设有向前延伸的支臂,所述支臂的前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商学智矫丁军秦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科莱迪特青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