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924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备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上固定连接有摇动机构,所述支撑框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延伸出支撑框外部,所述摇动机构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固定连接于U形板内侧顶部。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通过摇动机构的设计,半圆框进行左右不同方向的来回转动,使内部的茶叶进行震荡,达到摇青目的,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并不需要人工的过多参与,节省了人力成本的支出,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工手动进行摇青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来对茶叶进行长时间的摇动,比较耗费人力,难以保证摇青后茶叶的质量的情况。证摇青后茶叶的质量的情况。证摇青后茶叶的质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制备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我们中国从古代保留至今的一种重要饮品,具有保健抗疲劳等众多功效,尤其是秋至冬来,天寒天凉,很多人怕冷,开始喝普洱、红茶等暖胃暖身的茶,但是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在茶叶加工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对茶叶进行摇青,所谓摇青是制茶的重要工序,就是把许多茶叶放在一起,然后不停地摇晃,让它们相互碰撞,从而增强茶叶氧化程度,协调茶叶茶质,减轻青气,同时也起到走水、散热、促成品质形成等作用。
[0003]目前现有的茶叶摇青工序中,一般为人工手动进行摇青为主,但通过人工摇青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来对茶叶进行长时间的摇动,比较耗费人力,难以保证摇青后茶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上固定连接有摇动机构,所述支撑框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延伸出支撑框外部。
[0006]所述摇动机构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固定连接于U形板内侧顶部,所述U形板内侧设置有半圆框,所述半圆框顶部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半圆框顶部固定连接有半圆板,所述半圆板贯穿矩形块,所述半圆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
[0007]优选的,所述U形板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伸缩杆,两个所述限位伸缩杆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弹簧为推动板提供推力。
[0008]优选的,所述矩形块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U形板顶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螺纹杆贯穿U形板顶部并与U形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凹槽相匹配,限位板向下移动后可以对半圆板进行挤压限位。
[0009]优选的,所述半圆框一侧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贯穿半圆框一侧壁,所述半圆框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板,所述框板贯穿弧形板,框板贯穿弧形板后可以对弧形板进行限位。
[0010]优选的,所述框板内腔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一侧与弧形板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可以对弧形板进行推拉操作。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框内部,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侧与支撑框内腔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U形板两侧
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侧转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贯穿U形板一侧并与U形板转动连接,所述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敲击板,敲击板转动后可以对推动板进行敲击。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外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分别与转动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皮带轮带动圆杆转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通过摇动机构的设计,半圆框进行左右不同方向的来回转动,使内部的茶叶进行震荡,达到摇青目的,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并不需要人工的过多参与,节省了人力成本的支出,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工手动进行摇青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来对茶叶进行长时间的摇动,比较耗费人力,难以保证摇青后茶叶的质量的情况。
[0015]2、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通过传动机构的设计,电机通过反复的正转和反转来最终实现两侧的推动板撞击半圆板两侧不同的L形板,达到半圆框转动来进行摇青的目的,且实现了以上功能的同时,本装置并没有添加过多的零部件,有利于生产制造的同时还合理地控制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1]图中:1、支撑框;2、U形板;3、摇动机构;31、矩形块;32、半圆框;33、入料口;34、半圆板;35、L形板;36、限位伸缩杆;37、弹簧;38、推动板;39、螺纹杆;391、转动板;392、限位板;393、弧形板;394、密封块;395、框板;396、电动伸缩杆;4、传动机构;41、电机;42、转动杆;43、支撑板;44、圆杆;45、敲击板;46、第一皮带轮;47、第二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包括支撑框1,支撑框1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2,U形板2上固定连接有摇动机构3,支撑框1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4,传动机构4延伸出支撑框1外部。
[0024]摇动机构3包括矩形块31,矩形块31固定连接于U形板2内侧顶部,U形板2内侧设置有半圆框32,半圆框32顶部开设有入料口33,半圆框32顶部固定连接有半圆板34,半圆板34
贯穿矩形块31,半圆板3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35,U形板2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伸缩杆36,两个限位伸缩杆36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7,限位伸缩杆36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38,矩形块31顶部开设有凹槽,U形板2顶部设置有螺纹杆39,螺纹杆39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391,螺纹杆39贯穿U形板2顶部并与U形板2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杆39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板392,限位板392与凹槽相匹配,半圆框32一侧设置有弧形板393,弧形板393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块394,密封块394贯穿半圆框32一侧壁,半圆框32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板395,框板395贯穿弧形板393,框板395内腔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396,电动伸缩杆396一侧与弧形板393一侧固定连接。
[0025]传动机构4包括电机41,电机41固定连接于支撑框1内部,电机41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2,转动杆42一侧与支撑框1内腔一侧壁转动连接,U形板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3,支撑板43内侧转动连接有圆杆44,圆杆44贯穿U形板2一侧并与U形板2转动连接,圆杆44外部固定连接有敲击板45,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包括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2),所述U形板(2)上固定连接有摇动机构(3),所述支撑框(1)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延伸出支撑框(1)外部;所述摇动机构(3)包括矩形块(31),所述矩形块(31)固定连接于U形板(2)内侧顶部,所述U形板(2)内侧设置有半圆框(32),所述半圆框(32)顶部开设有入料口(33),所述半圆框(32)顶部固定连接有半圆板(34),所述半圆板(34)贯穿矩形块(31),所述半圆板(3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2)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伸缩杆(36),两个所述限位伸缩杆(36)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7),所述限位伸缩杆(36)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3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块(31)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U形板(2)顶部设置有螺纹杆(39),所述螺纹杆(39)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391),所述螺纹杆(39)贯穿U形板(2)顶部并与U形板(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9)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板(392),所述限位板(392)与凹槽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茶的摇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框(32)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丽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海峡茶文化与旅游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