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11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其为轻量化结构,有效隔绝噪音,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方便后续结构的拓展或更改。其包括:吸声部分,其包括框架板材、吸声介质层;隔声部分,其包括内蒙皮、聚氨酯层、外蒙皮;所述框架板材包括四周连接边以及中部折弯形成的内凹腔,所述内凹腔由内端板、四周连接板拼合形成,每边的所述连接板的朝向内蒙皮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折弯向外侧凸起的所述连接边,所述内端板的表面上排布有若干微穿孔,所述微穿孔贯穿所述内端板的厚度,所述内凹腔内设置有吸声介质层,所述内凹腔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内蒙皮布置;所述聚氨酯层的内表面固设有所述内蒙皮,所述聚氨酯层的外表面固设有所述外蒙皮。所述外蒙皮。所述外蒙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车结构的
,具体为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电源车是一种专用车辆,由汽车底盘、车厢、柴油发电机组、输电系统,供油系统、线缆盘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医疗、后勤、指挥等野外应急供电环境,具有全天候使用和移动方便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对移动电源车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移动电源车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移动电源车在工作时,发电机组产生了强烈的噪音,这不仅破坏了周围安静的环境,而且影响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0003]移动电源车内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柴油发电机组所在的舱室,另一部分是电源操作间所在的舱室。两舱室中间需要一个壁板结构,该壁板结构需要具备隔声的功能,现有技术中,该壁板采用厚度较厚的实心金属型材或实心建筑板材,其重量较重,且不易移动,不利于后续结构的拓展或更改,且使得制造成本相对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其为轻量化结构,有效隔绝噪音,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方便后续结构的拓展或更改。
[0005]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6]吸声部分,其包括框架板材、吸声介质层;
[0007]隔声部分,其包括内蒙皮、聚氨酯层、外蒙皮;
[0008]所述框架板材包括四周连接边以及中部折弯形成的内凹腔,所述内凹腔由内端板、四周连接板拼合形成,每边的所述连接板的朝向内蒙皮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折弯向外侧凸起的所述连接边,所述内端板的表面上排布有若干微穿孔,所述微穿孔贯穿所述内端板的厚度,所述内凹腔内设置有吸声介质层,所述内凹腔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内蒙皮布置;
[0009]所述聚氨酯层的内表面固设有所述内蒙皮,所述聚氨酯层的外表面固设有所述外蒙皮;
[0010]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接所述内蒙皮的对应表面,使得吸声部分和隔声部分组合形成整体结构。
[0011]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2]优选地,所述吸声介质层为玻璃棉层和空气层形成的混合结构;
[0013]所述玻璃棉层贴合所述内端板设置,所述空气层位于玻璃棉层的外露表面和内蒙皮之间的区域内;
[0014]所述空气层的厚度不小于10mm;
[0015]所述玻璃棉层内的玻璃棉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为超细玻璃棉、离心玻璃棉以及各种容重的玻璃棉;
[0016]每个所述微穿孔的孔径为0.2mm~1mm,所有的微穿孔组合形成总面积的相对于内端板面积所形成的穿孔率为1%~10%;
[0017]所述的框架板材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板、铁板、钢板、铝板、铜板、PVC板或者PE板;
[0018]所述的内蒙皮和外蒙皮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板、铁板或玻璃钢;
[0019]所述内蒙皮和外蒙皮的厚度为1.2mm~1.5mm;
[0020]所述内蒙皮和外蒙皮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聚氨酯层的对应表面。
[0021]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其包括有吸音部分和隔音部分,吸声部分的框架板材内设置有内凹腔,内凹腔内设置有吸声介质层,声音通过若干微穿孔进入内凹腔被吸声介质层吸收部分声音,然后被吸声的声音被由内蒙皮、聚氨酯层、外蒙皮组合形成的隔音部分隔音,且吸引和隔音部分均不再采用实心材质,其为轻量化结构,有效隔绝噪音,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方便后续结构的拓展或更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填充于内凹腔的第一种吸声介质层的结构形式(结构a);
[0024]图3为填充于内凹腔的第二种吸声介质层的结构形式(结构b);
[0025]图4为填充于内凹腔的第三种吸声介质层的结构形式(结构c);
[0026]图5为图2

图4中的吸声系数频率响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见图1、图3,其包括:
[0028]吸声部分100,其包括框架板材10、吸声介质层20;
[0029]隔声部分200,其包括内蒙皮30、聚氨酯层40、外蒙皮50;
[0030]框架板材10包括四周连接边11以及中部折弯形成的内凹腔12,内凹腔 12由内端板13、四周连接板14拼合形成,每边的连接板14的朝向内蒙皮30 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折弯向外侧凸起的连接边11,内端板13的表面上排布有若干微穿孔15,微穿孔15贯穿内端板13的厚度,内凹腔12内设置有吸声介质层20,内凹腔12的开口端朝向内蒙皮30布置;
[0031]聚氨酯层40的内表面固设有内蒙皮30,聚氨酯层40的外表面固设有外蒙皮50;
[0032]连接板41通过铆钉60固接内蒙皮30的对应表面,使得吸声部分100和隔声部分200组合形成整体结构。
[0033]具体实施时,吸声介质层20为玻璃棉层21和空气层22形成的混合结构 (见图3);
[0034]玻璃棉层21贴合内端板设置,空气层22位于玻璃棉层21的外露表面和内蒙皮30之间的区域内;
[0035]空气层22的厚度为10mm;
[0036]每个微穿孔15的孔径为0.2mm~1mm,所有的微穿孔15组合形成总面积的相对于内端板13面积所形成的穿孔率为1%~10%;
[0037]的框架板材1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板、铁板、钢板、铝板、铜板、 PVC板或者PE板;
[0038]框架板材10的厚度为0.5mm~1mm;
[0039]的内蒙皮30和外蒙皮5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板、铁板或玻璃钢;
[0040]内蒙皮30和外蒙皮50的厚度为1.2mm—1.5mm。
[0041]具体实施例中,框架板材10的的板厚为0.5mm、材质为铝合金板,其通过钣金造型制作形成,微穿孔15的孔径为0.5mm,穿孔率10%,框架板材10所形成的内凹腔12腔深度为40mm;玻璃棉层21的玻璃棉的容重为32kg/m3、玻璃棉层21的厚度为30mm,空气层22的厚度为10mm,玻璃棉层21通过胶粘剂粘接在内凹腔的对应内壁;的内蒙皮和外蒙皮厚度为1.5mm,材质为铝合金,通过胶粘剂粘接在聚氨酯的上下两侧,聚氨酯的厚度为49mm。
[0042]其有益效果如下:其能够在宽频带范围内实现良好的吸声和隔声性能,考虑了部件的轻量化,的玻璃棉层厚度比内凹腔的深度小10mm,与填充满空腔的结构相比,其吸声性能下降并不明显(见图2

图5的数据对比曲线),壁板内部舍弃了用于承重的型材,减轻了重量,隔声性能下降并不明显。结构不仅便于加工、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良好的声学性能。
[00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声部分,其包括框架板材、吸声介质层;隔声部分,其包括内蒙皮、聚氨酯层、外蒙皮;所述框架板材包括四周连接边以及中部折弯形成的内凹腔,所述内凹腔由内端板、四周连接板拼合形成,每边的所述连接板的朝向内蒙皮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折弯向外侧凸起的所述连接边,所述内端板的表面上排布有若干微穿孔,所述微穿孔贯穿所述内端板的厚度,所述内凹腔内设置有吸声介质层,所述内凹腔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内蒙皮布置;所述聚氨酯层的内表面固设有所述内蒙皮,所述聚氨酯层的外表面固设有所述外蒙皮;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接所述内蒙皮的对应表面,使得吸声部分和隔声部分组合形成整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电源车的复合吸隔声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利姜统飞王飞萌王陶王良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