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90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输送带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限位板,支撑限位板远离输送带本体的一侧前后对称设置有C形限位板,支撑限位板的顶部设置有拧紧旋钮,拧紧旋钮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矩形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输送带本体、支撑限位板、C形限位板、拧紧旋钮、矩形限位块、固定槽、支撑腿、第一正反电机、第二正反电机、第三正反电机、传动杆、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放置槽、螺纹杆、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支撑块、连接块和活动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输送带采用手动式操作,导致工人无法根据需要快速调整输送带高度和倾斜角度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输送带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带
,具体为一种可调式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在输送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或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能进行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的运输,且输送带在使用时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因此输送带被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适用于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
[0003]为了使输送带能满足各种生产需求,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输送带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比如,使输送带的高度可进行上下调节,或是使其顶部的输送平台的倾斜角度可调节,这些功能都使输送带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但由于市面上的输送带多是采用手动式操作的设计,在调节输送带的高度和角度时,工人需要全程手动对输送带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整个操作流程繁琐复杂,且费时费力,无法快速完成对输送带高度和角度进行调整的操作,不方便工人使用。
[0004]因此,需要对可调式输送带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出现工人需要全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限位板(2),所述支撑限位板(2)远离输送带本体(1)的一侧前后对称设置有C形限位板(3),所述支撑限位板(2)的顶部设置有拧紧旋钮(4),所述拧紧旋钮(4)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矩形限位块(5),所述支撑限位板(2)的内部开设有和矩形限位块(5)滑动连接的固定槽(6),所述C形限位板(3)远离输送带本体(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撑腿(7),两个所述支撑腿(7)之间纵向设置有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的两端均与支撑腿(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限位板(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正反电机(8),所述第一正反电机(8)的输出端向左贯穿支撑限位板(2)与输送带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7)右侧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二正反电机(9)和第三正反电机(10),所述第二正反电机(9)和第三正反电机(10)的输出端向左贯穿至右侧的支撑腿(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1),所述传动杆(11)的两端均贯穿至支撑腿(7)内部,所述传动杆(11)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一斜齿轮(12),所述第一斜齿轮(12)的上方设置有和第一斜齿轮(12)齿合的第二斜齿轮(13),所述支撑腿(7)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斜齿轮(12)和第二斜齿轮(13)配合使用的放置槽(14),所述第二斜齿轮(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的顶部贯穿至支撑腿(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6),所述支撑腿(7)的内部开设有和第一限位块(16)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槽(17),所述螺纹杆(15)的表面套设有和螺纹杆(15)活动连接的支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彬安宝逸王贵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胶六胶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