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球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84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球枕头,包括:枕芯,被设置为流畅弧线形结构,所述枕芯的中端为仰睡区,所述枕芯的两端为侧睡区,且所述仰睡区与侧睡区之间平滑过渡设置,所述仰睡区和侧睡区设置有支撑物,以避免头颈关节位置失衡;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底部,且所述支撑部采用柔性材料所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枕芯上设置多个异材质柱状或球状物,解决了枕头睡感单一的问题。此类异材质多为高支撑性材质,使此款枕头达到更好地支撑性,来避免头、颈部关节位置失衡引起的睡眠问题。且不同区域设置不同数量的支撑物,调整枕头的软硬程度,仰睡及侧睡拥有不同的支撑效果。撑效果。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脂球枕头


[0001]本技术属于家居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树脂球枕头。

技术介绍

[0002]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繁忙、生活紧张,此时进行舒适程度高的睡眠,是缓解一天疲劳、补充精神与体力的最佳途径。更重要的是,人生约有1/3的时间处于睡眠中,谈到睡眠,枕头的选择也是需要学问的。然而,不适当的用枕也会导致颈椎反弓,比如说:枕头太高,等于整晚都是低头;枕头过低,会造成颈椎变直。为了降低颈椎病发生概率,睡觉时候通过枕头的矫正,促进睡眠,缓解压力,消减疲惫,令全身放松,而且还能保护颈椎,选个适合的枕头,才能让身体舒舒服服。
[0003]同时,针对不同睡姿,例如仰睡时,脖子在最高点的位置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撑,且枕头也无法贴合颈背,导致脑窝悬空,拉伤颈椎;又如侧睡时,枕头不能填补我们的肩部空隙,这样会压肩,致使头、脊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无法保持睡姿平衡,不仅伤颈,而且睡眠质量差。此外,根据市场调查,有65%的人习惯侧睡,30%的人习惯仰睡,5%的人习惯俯睡。因此,在睡眠中我们习惯用不同的睡姿来调节睡眠,相互调节搭配,对于脊柱和脊柱两侧的肌肉,都是一个很好的休息。这样一来,需要满足用户仰睡和侧睡双向结合的需求。
[0004]枕头一般都是内芯(软或硬)和枕套组成,枕芯作为睡眠时的头颈部的支撑部,其兼具支撑和舒适的作用。枕头为了应用不同的人体,一般区分不同的高度,但对于软硬这块则没有进行专门区分,为了让颈部、头部与枕头充分贴合。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材质太软,对于体重较重的人群,会塌陷触底,没有支撑,影响睡眠。材质太硬,对于体重较轻的人群,太过于坚硬,无法入睡。传统的枕头接触用户头部的上面部分一般为整体单块结构,结构单一,不能给头颈提供足够的舒适度。因此设计一款符合人体头颈需求,软硬合适的枕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软硬结合的枕芯,能够给予头颈足够的舒适度,让原本柔软的枕头在所需的区域变得坚硬,从而改变枕头的软硬度,来适应不同胖瘦的人群。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树脂球枕头,包括:枕芯,被设置为流畅弧形结构,所述枕芯的中端为仰睡区,所述枕芯的两端为侧睡区,且所述仰睡区与侧睡区之间平滑过渡设置,所述仰睡区和侧睡区设置有支撑物,以避免头颈关节位置失衡;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底部,且所述支撑部采用柔性材料所制。
[0007]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物设置在所述枕芯的表面。
[0008]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物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内部。
[0009]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物设置在所述枕芯和所述支撑部之间。
[0010]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枕芯的仰睡区和侧睡区设有凹槽,所述支撑
物嵌入在所述凹槽内。
[0011]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凹槽边缘被设置为圆弧过度曲面。
[0012]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物顶端设置为凹凸结构。
[0013]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仰睡区和侧睡区所设置的支撑物数量不同,以调节适宜的软硬程度。
[0014]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仰睡区设置的所述支撑物沿所述枕芯边缘分布;所述侧睡区设置的所述支撑物以梅花桩样式分布。
[0015]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物为树脂球。
[001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枕芯上设置多个异材质柱状或球状物,解决了枕头睡感单一的问题。让原本柔软的枕头在所需的区域变得坚硬,从而改变枕头的软硬度,来适应不同胖瘦的人群。此类异材质多为高支撑性材质,使此款枕头达到更好地支撑性,来避免头、颈部关节位置失衡引起的睡眠问题。另外,由于是在仰睡时脖颈处和侧睡时两侧增加了支撑柱,通过软硬的差异变化,在睡眠时给予颈椎合理的拉伸。更优选地,支撑柱上端有凹凸结构,在带来支撑的同时,睡眠时人体的翻动,能给予颈部按摩的效果。且不同区域设置不同数量的支撑物,调整枕头的软硬程度,仰睡及侧睡拥有不同的支撑效果。同时,枕头整体呈流畅弧线形,更好贴合颈部与脑窝曲线,自然状态下形成良好的包裹感。其中,支撑物设置方式有多种,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实施例树脂球枕头的平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实施例树脂球枕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1]请参见图1

2所示,一种树脂球枕头,包括:枕芯10,被设置为流畅弧形结构,更好地贴合颈部与脑窝曲线,自然状态下形成良好的包裹感;同时例如可以采用记忆棉制成所述枕芯,给予头颈部更高的舒适感,且枕芯10不易变形,保证良好的作用效果;所述枕芯10的中端为仰睡区,两端为侧睡区,且仰睡区与侧睡区之间平滑过渡设置,避免突兀感影响使用效果;其中,所述枕芯102的仰睡区和侧睡区设置有支撑物20,以避免枕芯10材质较软导致头颈关节处失衡,解决了枕头睡感单一的问题;支撑部30,设置在所述枕芯10的底部,且所述支撑部3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乳胶制成,给予整体更好的支撑感。
[002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物20可以设置在所述枕芯10的表面,能更好的避免枕头睡感单一的问题,直接作用使用者的头颈部,给予更好的支撑感和独特的软硬结合的体验感。但由于支撑物20直接设置在枕芯10表面,会给予一些使用者产生异样感。因此,支撑物2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枕芯10的内部,既能保留独特的软硬结构,解决枕芯10睡感单一的问题,也不会给予使用者异样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所述支撑物2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枕芯10和支撑部30之间,由于使用者头颈部和支撑物20之间有枕芯缓冲,支撑物20高支撑性的同时带来的异样感能够被枕芯10极大地缓和,更加适宜喜爱质地偏软且具有支撑性枕头的用户。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设置方式,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和舒适度,通过软硬的差异变化,在睡眠时给予颈椎合理的拉伸。
[002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物20设置在枕芯10内部,所述枕芯10的仰睡区和侧睡区设有凹槽,所述支撑物20嵌入在所述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球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芯,被设置为流畅弧形结构,所述枕芯的中端为仰睡区,所述枕芯的两端为侧睡区,且所述仰睡区与侧睡区之间平滑过渡设置,所述仰睡区和侧睡区设置有支撑物,以避免头颈关节位置失衡;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底部,且所述支撑部采用柔性材料所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球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设置在所述枕芯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球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球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设置在所述枕芯和所述支撑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球枕头,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坤
申请(专利权)人:倚时上海睡卧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