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83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取向硅钢退火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第一管路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相连接,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互连通,将本保护气阀站安装在炉内的中段,能通过第二管路进气口外接氮气,先通过第二管路为炉体内部加注氮气,能将空气排出炉体,能防止工作时炉体内部会存在空气从而导致取向硅钢氧化的情况,从而提升了取向硅钢的整体结构,保证了生产质量,当前空气排出完成,通过第一管路进气口外接氢气,能为炉体提供氢气供应,从而使炉体内部充满了氮氢混合气体,采用氮氢混合气体能保证了炉体内部的稳定性。炉体内部的稳定性。炉体内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


[0001]本技术涉及取向硅钢退火处理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生产取向硅钢厂家在进行高温退火时普遍采用的是单体罩式退火炉和环形炉。单体罩式退火炉进行退火时是将涂好氧化镁的硅钢卷放在独立炉台上,再将内胆罩在钢卷上并将内胆和炉台密封,内胆中通入保护气氛后将加热外罩放在内胆上按照工艺进行加热退火,在中国CN205893348U 一种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具有炉头和炉体,炉头前部安装有炉门,炉门下部设有进炉辊;炉头与炉门之间安装有余热利用装置,通过在炉头和炉门之间安装余热利用装置,氢气燃烧后的热量通过余热利用装置吸收,并将吸收的热量通过水运输至清洗段。
[0003]在常规的取向硅钢退火步骤中,需要设置有炉内保护气氛的稳定机构,但上述结构中并未设置有炉内保护气氛的稳定机构,在进行退火操作未设置有内保护炉体内部的气氛稳定机构,在进行退火时会炉体内部会存在空气,从而导致取向硅钢出现氧化的情况,会影响到取向硅钢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质量,迫切需要一种炉内保护气氛的稳定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第一管路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相连接,第一管路包括第一进气段、第一排气段和第一放散段,第一进气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进气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第一排气段和第一放散段相互连通,第二管路包括第二进气段、第二排气段和第二放散段,第二进气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管,第二进气段通过第二输送管与第二排气段和第二放散段相互连通,第三管路与第一排气段和第二排气段相互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第三管路通过第三管路常开阀的进气端与第一排气段和第二排气段相连通,第一管路常开阀进气端连接有出口管。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第一进气段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一稳压阀,第一进气口下游安装有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下游安装第一阻火器,第一阻火器下游安装第一管路常开阀,第一管路常开阀的下游安装有第一稳压阀,第一稳压阀下游安装第一电磁阀,第一进气段与第一输送管交接处设置有第一管路常开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一管路常开阀相互连通。
[0008]具体的,第一排气段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排气段与第一管道
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管路常开阀,第一管路常开阀上游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一管路常开阀和第一流量调节阀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调节阀的上游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上游安装有第一管路常开阀,第一排气段通过第一管路常开阀与第三管路连通。
[0009]具体的,第一放散段包括第一管路常闭阀和第二阻火器,第二放散段和第一输送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管路常闭阀,在第一管路常闭阀的上游设置有第二阻火器,第二阻火器上游设置有第一放散口。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第二进气段包括第二过滤器和第二稳压阀,第二进气口下游安装有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下游安装第二管路常开阀,第二管路常开阀的下游安装有第二稳压阀,第二稳压阀下游安装第三电磁阀,第二进气段与第二输送管交接处设置有第二管路常开阀,第三电磁阀和第二管路常开阀相互连通。
[0011]具体的,第二排气段包括第二流量调节阀和第四电磁阀,第二排气段与第二管道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管路常开阀,第二管路常开阀上游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二管路常开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计,第二流量调节阀的上游设置有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上游安装有第二管路常开阀,第二排气段通过第二管路常开阀与第三管路连通。
[0012]具体的,第二放散段和第二输送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管路常闭阀,第二管路常闭阀上游设置有第二放散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第一进气段一侧开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中部设置有第一手动阀,第一手动阀的进气端与第一阻火器相连通,第一手动阀的排气端与第一输送管相连通;
[0014]第一排气段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中部设置有第二手动阀,第二手动阀的进气端与第一输送管相连通,第二手动阀排气端与第三管路相连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第二进气段一侧开设有第三支路,第三支路中部设置有第三手动阀,第三手动阀的进气端与第二过滤器相连通,第一手动阀的排气端与第二管路相连通;
[0016]第二排气段的一侧开设有第四支路,第四支路中部设置有第四手动阀,第四手动阀的进气端与第二管路相连通,第四手动阀排气端与第三管路相连通。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一种保护气阀站,将本保护气阀站安装在炉内的中段,能通过第二管路进气口外接氮气,先通过第二管路为炉体内部加注氮气,能将空气排出炉体,能防止工作时炉体内部会存在空气从而导致取向硅钢氧化的情况,从而提升了取向硅钢的整体结构,保证了生产质量,当前空气排出完成,通过第一管路进气口外接氢气,能为炉体提供氢气供应,从而使炉体内部充满了氮氢混合气体,采用氮氢混合气体能保证了炉体内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管路的结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一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二管路的结构主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第二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第三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所示:第一管路1、第一进气段11、第一过滤器111、第一稳压阀112、第一阻火器113、第一电磁阀114、第一排气段12、第一流量调节阀121、第二电磁阀122、第一流量计123、第一放散段13、第二阻火器131、第一放散口132、第一管路常闭阀133、第一进气口14、第一输送管15、第一管路常开阀16、第二管路2、第二进气段21、第二过滤器211、第二稳压阀212、第三电磁阀213、第二排气段22、第二流量调节阀221、第四电磁阀222、第二流量计223、第二放散段23、第二放散口231、第二管路常闭阀232、第二进气口24、第二输送管25、第二管路常开阀26、第三管路3、第三管路常开阀31,出口管32、第一支路4、第一手动阀41、第二支路5、第二手动阀51、第三支路6、第三手动阀61、第四支路7、第四手动阀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包括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1)通过第三管路(3)与第二管路(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管路(1):所述第一管路(1)包括第一进气段(11)、第一排气段(12)和第一放散段(13),所述第一进气段(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4),第一进气段(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送管(15),所述第一进气段(11)通过第一输送管(15)与第一排气段(12)和第一放散段(13)相互连通;第二管路(2):所述第二管路(2)包括第二进气段(21)、第二排气段(22)和第二放散段(23),所述第二进气段(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4),第二进气段(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管(25),所述第二进气段(21)通过第二输送管(25)与第二排气段(22)和第二放散段(23)相互连通;第三管路(3):所述第三管路(3)与第一排气段(12)和第二排气段(22)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段(11)包括第一过滤器(111)和第一稳压阀(112),所述第一进气口(14)下游安装有第一过滤器(111),所述第一过滤器(111)下游安装第一阻火器(113),所述第一阻火器(113)下游安装第一管路常开阀(16),所述第一管路常开阀(16)的下游安装有第一稳压阀(112),所述第一稳压阀(112)下游安装第一电磁阀(114),所述第一进气段(11)与第一输送管(15)交接处设置有第一管路常开阀(16),所述第一电磁阀(114)和第一管路常开阀(16)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段(12)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121)和第二电磁阀(122),所述第一排气段(12)与第一管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管路常开阀(16),所述第一管路常开阀(16)上游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121),所述第一管路常开阀(16)和第一流量调节阀(121)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计(123),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121)的上游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22),所述第二电磁阀(122)上游安装有第一管路常开阀(16),所述第一排气段(12)通过第一管路常开阀(16)与第三管路(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散段(13)包括第一管路常闭阀(133)和第二阻火器(131),所述第二放散段(23)和第一输送管(15)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管路常闭阀(133),所述第一管路常闭阀(133)的上游设置有第二阻火器(131),所述第二阻火器(131)上游设置有第一放散口(1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取向硅钢退火炉的保护气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段(21)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陀仲志吴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凌赫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