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869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7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包括第一双向变换电路、高频变压器和第二双向变换电路,以及逆变放电输出通路和交流充电输入通路;第二双向变换电路为由四个第一功率管组成的H桥变换电路;当放电时,第一双向变换电路将储能系统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为脉冲电源,第二双向变换电路的第一功率管的寄生二极管对高频变压器输出的脉冲电源进行整流;当充电时,第二双向变换电路将交流充电输入通路整流后输出的直流电源信号转变为脉冲电源,第一双向变换电路用于将高频变压器输出的脉冲电源整流为直流电源。充放电共用第一双向变换电路、高频变压器和第二双向变换电路,减小系统体积,解决安规风险大、EMC干扰问题,降低总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充放电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DC/DC开关电源常用于电压转换,可以用于储能系统(如电池)等的充放电电路中。但在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DC/DC开关电源都是单向工作的,即要么充电中的DC

DC转换,要么放电中的DC

DC转换。若要实现既要充电又要放电,就必须用两个DC/DC开关电源,导致储能系统充放电一体化系统的成本高,体积大。
[0003]此外,虽然个别储能系统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充电放电集成,但要么只是在结构上简单将两个DC/DC开关电源设计在一起,要么通过双半桥、H桥或升降压等替代拓扑实现。前者没有解决成本高、体积大的根本问题,后者存在系统可靠性较差、安规风险大、EMC干扰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体积较小、可靠安全稳定的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双向变换电路、高频变压器和第二双向变换电路,以及分别与第二双向变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的逆变放电输出通路和交流充电输入通路;所述第二双向变换电路为由四个第一功率管组成的H桥变换电路;当储能系统放电时,第一双向变换电路将储能系统输出的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脉冲电源信号,第二双向变换电路利用四个第一功率管的寄生二极管对高频变压器输出的脉冲电源信号进行整流;当储能系统充电时,第二双向变换电路将交流充电输入通路整流后输出的直流电源信号转变为脉冲电源信号,第一双向变换电路将高频变压器输出的脉冲电源信号整流为直流电源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向变换电路为由2的正整数倍个第二功率管组成的推挽拓扑电路;或者,所述第一双向变换电路为由4的正整数倍个第二功率管组成的全桥拓扑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双向变换电路中的全部第二功率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并联肖特基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与第二功率管导通时的导通电流方向相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于高频变压器和第二双向变换电路连接通路上的LC准谐振电路,LC准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与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LC准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双向变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通道开关,所述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绕组通过至少一个抽头形成至少两个次级子绕组,每个次级子绕组对应连接一个LC准谐振电路,所述多通道开关切换不同次级子绕组连接的LC准谐振电路与第二双向变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于储能系统与第一双向变换电路连接通路上的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端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双向变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和/或,还包括与第二双向变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滤波电路,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开程平珍冉启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