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64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震型建筑桩。所述抗震型建筑桩包括主体、第一固定圆盘、第二固定圆盘以及阻尼器,所述主体上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圆盘,第一固定圆盘固定连接于主体上表面,第一固定圆盘上表面设有三组阻尼器,三组阻尼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圆盘上表面,三组阻尼器外表面分别设有弹簧,弹簧分别套设于阻尼器外表面,所述三组阻尼器上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圆盘,第二固定圆盘固定连接于三组阻尼器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与传统的建筑桩其通过建筑桩底部与土壤增加接触面积的方式,从而增加装置的抗震效果,相对与传统建筑桩其更加的安全有效。有效。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众所周知,建筑桩是一种建筑用具,主要用于打入泥土中进行其上部建筑物支撑的基础装置,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
[0003]现有的建筑桩包括桩体和桩尖,桩尖安装在桩体的底端;使用时,通过打击桩体,使用桩尖在泥土中向下运行进行工作;建筑桩都是在较大的压力下竖直插入底面,如同钉子钉入木头一样,靠四周泥土的挤压作用,只受到垂直方向的摩擦阻力,而没有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坚实稳固性不高,且为实现抗震,一般在桩基和桩承台之间设置抗震垫,使其能够吸收地震波的能量,但这些抗震垫往往只能对地震纵波产生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抗震效果较差。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抗震型建筑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0006]本技术提供的抗震型建筑桩包括主体、第一固定圆盘、第二固定圆盘以及阻尼器,所述主体上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圆盘,第一固定圆盘固定连接于主体上表面,第一固定圆盘上表面设有三组阻尼器,三组阻尼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圆盘上表面,三组阻尼器外表面分别设有弹簧,弹簧分别套设于阻尼器外表面,所述三组阻尼器上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圆盘,第二固定圆盘固定连接于三组阻尼器上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圆盘上表面设有固定件,固定件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圆盘上表面,固定件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有两组转动件,每组转动件外表面两面分别设有两组圆柱,两组圆柱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件外表面,两组圆柱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固定件开设的凹槽内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主体内部设有螺纹柱,螺纹柱一端设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螺纹柱一端转动连接于凹槽内部,螺纹柱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圆盘以及第二固定圆盘于固定件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主体内表面设有抗震层,抗震层固定连接于主体内壁,抗震层外表面开设有两组滑槽。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四组滑槽,每组滑槽内部分别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每组第二滑块上表面分别设有扩张件,扩张件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上表面,每组扩张件上表面分别设有延伸件,延伸件固定连接于扩张件上表面,所述主体下端位于扩张件上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柱外表面设有螺纹件,螺纹件与螺纹柱之间螺纹连接,螺纹件下端于每组扩张件之间相互贴合,螺纹件外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滑块,两组第一滑块一端分别
固定连接有螺纹件外表面,两组第一滑块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抗震层开设的两组滑槽内部,所述固定底座下表面设有锥形刺穿部,锥形刺穿部上表面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下表面。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抗震型建筑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装置可以相对与传统的建筑桩其通过建筑桩底部与土壤增加接触面积的方式,从而增加装置的抗震效果,相对与传统建筑桩其更加的安全有效其原理在于因为每组转动件外表面的两组圆柱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固定件开设的凹槽内部,所以转动件可以在固定件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转动,从而员工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件拨动固定件在第二固定圆盘上表面转动,通过固定件在第二固定圆盘上表面的转动,可以带动螺纹柱的转动,又因为螺纹件与螺纹柱之间螺纹连接,所以螺纹柱转动带动螺纹件的上下移动,又因为螺纹件下端与每组扩张件之间相互贴合,从而实现扩张件在固定底座上的滑动,以达到扩张件向外延伸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抗震型建筑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件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底座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主体;2、锥形刺穿部;3、第一固定圆盘;4、第二固定圆盘;5、固定件;6、圆柱;7、转动件;8、阻尼器;9、弹簧;10、抗震层;11、螺纹柱;12、螺纹件;13、第一滑块;14、固定底座;15、扩张件;16、第二滑块;17、延伸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抗震型建筑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抗震型建筑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件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底座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体1、第一固定圆盘3、第二固定圆盘4以及阻尼器8,所述主体1上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圆盘3,第一固定圆盘3固定连接于主体1上表面,第一固定圆盘3上表面设有三组阻尼器8,三组阻尼器8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圆盘3上表面,三组阻尼器8外表面分别设有弹簧9,弹簧9分别套设于阻尼器8外表面,所述三组阻尼器8上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圆盘4,第二固定圆盘4固定连接于三组阻尼器8上表面,通过阻尼器8于弹簧9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减轻震动效果。
[0021]参考图2所示,第二固定圆盘4上表面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圆盘4上表面,固定件5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有两组转动件7,每组转动件7外表面两面分别设有两组圆柱6,两组圆柱6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件7外表面,两组圆柱6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固定件5开设的凹槽内表面,因为每组转动件7外表面的两组圆柱6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固定件5开设的凹槽内部,所以转动件7可以在固定件5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转动,从而员工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件7拨动固定件5在第二固定圆盘4上表面转动。
[0022]参考图3所示,主体1内部设有螺纹柱11,螺纹柱11一端设有固定底座14,固定底座
14上表面开设有凹槽,螺纹柱11一端转动连接于凹槽内部,螺纹柱11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圆盘3以及第二固定圆盘4于固定件5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固定件5在第二固定圆盘4上表面的转动,可以带动螺纹柱11的转动。
[0023]参考图3所示,主体1内表面设有抗震层10,抗震层10固定连接于主体1内壁,抗震层10外表面开设有两组滑槽,其抗震层10可以有效的吸收震动带来的波动能量,从而在一定层度上减轻震动带来的伤害。
[0024]参考图4所示,固定底座14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四组滑槽,每组滑槽内部分别设有第二滑块16,第二滑块16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每组第二滑块16上表面分别设有扩张件15,扩张件15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16上表面,每组扩张件15上表面分别设有延伸件17,延伸件17固定连接于扩张件15上表面,因为四组扩张件15分别滑动连接于固定底座14上表面,所述主体1下端位于扩张件15上表面所以四组扩张件15可以通过滑动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主体(1)、第一固定圆盘(3)、第二固定圆盘(4)以及阻尼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圆盘(3),第一固定圆盘(3)固定连接于主体(1)上表面,第一固定圆盘(3)上表面设有三组阻尼器(8),三组阻尼器(8)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圆盘(3)上表面,三组阻尼器(8)外表面分别设有弹簧(9),弹簧(9)分别套设于阻尼器(8)外表面,所述三组阻尼器(8)上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圆盘(4),第二固定圆盘(4)固定连接于三组阻尼器(8)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圆盘(4)上表面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圆盘(4)上表面,固定件(5)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有两组转动件(7),每组转动件(7)外表面两面分别设有两组圆柱(6),两组圆柱(6)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件(7)外表面,两组圆柱(6)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固定件(5)开设的凹槽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螺纹柱(11),螺纹柱(11)一端设有固定底座(14),固定底座(14)上表面开设有凹槽,螺纹柱(11)一端转动连接于凹槽内部,螺纹柱(11)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圆盘(3)以及第二固定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强王明元张红芳白鹤鸣池志雪周进锋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伟天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