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63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包括沉入粉土层中的若干个超长钢板桩、锚碇桩组成的超长钢板桩组和锚碇桩组,超长钢板桩两侧均设置有锁口件,若干个超长钢板桩通过锁口件相互咬合方式首尾相接成面状支挡围护结构;若干个超长钢板桩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首尾相接的钢导梁,相邻两个钢导梁之间通过钢导梁对接槽钢固定在一起;钢导梁通过导梁连接螺栓固定在超长钢板桩上,锚碇桩通过锚碇拉杆装置连接在超长钢板桩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在附加应力下锚碇拉杆装置即可传导拉力又不会产生较大变形,整体稳定性高,水密性好,安全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具体为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板桩以其承载力强、水密性好、作业高效、耐久性好等特点,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应用,常用于码头建设工程,船坞、船闸建设工程,堤坝、围堰建设工程及各类工程中的挡土墙修建。钢板桩结构需要拉杆将其受到的土压力传导至锚碇结构,保障钢板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于超长钢板桩,其入土深度越大,所受到土压力越大,对锚碇结构的锚固力要求越高,因此超长钢板桩结构对应的锚碇结构尺寸越大、锚固深度越深,与钢板桩结构距离较长,导致拉杆长度越长。长拉杆上部覆土后,因长拉杆的长细比较大,在土体恒荷载与设备机械活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下,拉杆极易产生变形,导致挠度变大,进而导致钢板桩结构变形,影响整体稳定性与水密性,因此对超长钢板桩结构,保证在附加应力下拉杆即可传导拉力又不会产生较大变形,对维持钢板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水密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设计了一种用于附加应力分解的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用于超长钢板桩的拉锚固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以解决以上缺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包括沉入粉土层中的超长钢板桩组和锚碇桩组,所述超长钢板桩组、锚碇桩组分别由若干个超长钢板桩、锚碇桩组成,所述超长钢板桩两侧均设置有锁口件,若干个所述超长钢板桩通过锁口件相互咬合方式首尾相接成面状支挡围护结构;若干个所述超长钢板桩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首尾相接的钢导梁,相邻两个所述钢导梁之间通过钢导梁对接槽钢固定在一起;所述钢导梁通过导梁连接螺栓固定在超长钢板桩上,所述锚碇桩通过锚碇拉杆装置连接在超长钢板桩上。
[0006]优选地,所述锚碇拉杆装置由导梁侧拉杆、中段拉杆以及锚碇侧拉杆组成,且所述导梁侧拉杆与中段拉杆、中段拉杆与锚碇侧拉杆之间均通过竖向转动单向控制铰连接在一起。
[0007]优选地,若干所述锚碇桩顶端设置有一个锚碇梁,且所述锚碇桩顶端均嵌入至锚碇梁中,所述锚碇侧拉杆末端固定在锚碇梁中,所述导梁侧拉杆贯穿钢导梁并固定在超长钢板桩中。
[0008]优选地,所述钢导梁由上槽钢、下槽钢以及设置在上槽钢与下槽钢之间的双层腹板组成,所述上槽钢、下槽钢侧端面紧贴在超长钢板桩侧端面,所述双层腹板上设置有导梁拉杆预留孔,所述导梁侧拉杆贯穿在钢导梁的导梁拉杆预留孔中。
[0009]优选地,所述钢导梁对接槽钢由上对接槽钢和下对接槽钢组成,所述上对接槽钢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上槽钢上端面的连接处,所述下对接槽钢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下槽钢下端面的连接处,所述上对接槽钢、下对接槽钢、上槽钢上端面、下槽钢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对接固定螺栓孔,所述对接固定螺栓孔中安装有对接固定螺栓并通过钢导梁对接槽钢将相邻的两个钢导梁固定在一起。
[0010]优选地,所述钢导梁下端面与超长钢板桩侧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钢导梁托架,所述钢导梁托架固定在超长钢板桩侧端面上。
[0011]优选地,所述超长钢板桩组的若干个超长钢板桩采用正反间隔设置,所述超长钢板桩的锁口件为绕卷的板状结构,相邻的两个正反超长钢板桩的两个锁口件通过双螺旋形式进行咬合。
[0012]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正的超长钢板桩中,所述导梁连接螺栓固定在其中一个正的超长钢板桩中,所述导梁侧拉杆贯穿钢导梁及另一个正的超长钢板桩;所述导梁连接螺栓贯穿一个正的超长钢板桩而出,且贯穿而出的导梁连接螺栓外侧的正的超长钢板桩上设置有连接螺栓护帽;所述导梁侧拉杆贯穿另一个正的超长钢板桩而出,且贯穿而出的导梁侧拉杆上设置有拉杆压板,并通过螺帽进行固定,所述贯穿而出的导梁侧拉杆外侧的正的超长钢板桩上设置有拉杆护帽;所述导梁连接螺栓外侧与连接螺栓护帽内侧之间、所述导梁侧拉杆外侧与拉杆护帽之间均填充有沥青。
[0013]优选地,所述粉土层之上设置有吹填土层,所述锚碇梁置于吹填土层上,所述锚碇梁内侧的吹填土层上铺设一层粗砂,形成粗砂层,所述钢导梁、导梁侧拉杆、中段拉杆、以及锚碇侧拉杆的前端置于粗砂层中;所述超长钢板桩所在的粗砂层上方设置有回填块石层,所述超长钢板桩上端置于回填块石层中;所述回填块石层与锚碇梁之间的粗砂层上方回填有粗砂至锚碇梁高度平齐。
[0014]优选地,所述回填块石层上端铺设有人形砖;所述人形砖以外的回填块石层上端,所述回填块石层与锚碇梁之间的回填粗砂上方,以及锚碇梁上方,设置有回填土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结构简单,通过三段式的锚碇拉杆装置实现超长钢板桩与锚碇桩之间的拉锚固定,在附加应力下锚碇拉杆装置即可传导拉力又不会产生较大变形,整体稳定性高,水密性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9]图3:本技术的钢导梁、钢导梁对接槽钢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本技术的超长钢板桩与钢导梁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包括沉入粉土层100中的超长钢板桩组和锚碇桩组,超长钢板桩组、锚碇桩组分别由若干个超长钢板桩1、锚碇桩2组
成,超长钢板桩1作为承担水土侧向压力的支挡围护结构,其嵌固入土深度不低于总长度的一半,以保障钢板桩支挡围护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
[0023]超长钢板桩1两侧均设置有锁口件11,若干个超长钢板桩1通过锁口件11相互咬合方式首尾相接成面状支挡围护结构。其中,超长钢板桩组的若干个超长钢板桩1采用正反间隔设置,超长钢板桩1的锁口件11为绕卷的板状结构,相邻的两个正反超长钢板桩1的两个锁口件11通过双螺旋形式进行咬合。
[0024]超长钢板桩1在沉桩前先在锁口件11处涂刷钙基润滑脂,既方便沉桩又可在后期起到防水作用。沉桩采用振动锤打拉拔机沉桩,沉桩时超长钢板桩1通过其边缘处设置的锁口件11相互咬合的方式连接,在土体中形成面状支挡围护结构。双螺旋形式咬合,即可使超长钢板桩1之间咬合紧密形成牢固的整体,又可通过锁口件11与其中的钙基润滑脂形成严密的防水结构,保障超长钢板桩1的水密性。
[0025]若干个超长钢板桩1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首尾相接的钢导梁4,相邻两个钢导梁4之间通过钢导梁对接槽钢6固定在一起。其中,钢导梁4由上槽钢41、下槽钢42以及设置在上槽钢41与下槽钢42之间的双层腹板43组成,上槽钢41、下槽钢42侧端面紧贴在超长钢板桩1侧端面,双层腹板43上设置有导梁拉杆预留孔44,导梁侧拉杆51贯穿在钢导梁4的导梁拉杆预留孔44中。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入粉土层(100)中的超长钢板桩组和锚碇桩组,所述超长钢板桩组、锚碇桩组分别由若干个超长钢板桩(1)、锚碇桩(2)组成,所述超长钢板桩(1)两侧均设置有锁口件(11),若干个所述超长钢板桩(1)通过锁口件(11)相互咬合方式首尾相接成面状支挡围护结构;若干个所述超长钢板桩(1)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首尾相接的钢导梁(4),相邻两个所述钢导梁(4)之间通过钢导梁对接槽钢(6)固定在一起;所述钢导梁(4)通过导梁连接螺栓(8)固定在超长钢板桩(1)上,所述锚碇桩(2)通过锚碇拉杆装置(5)连接在超长钢板桩(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拉杆装置(5)由导梁侧拉杆(51)、中段拉杆(52)以及锚碇侧拉杆(53)组成,且所述导梁侧拉杆(51)与中段拉杆(52)、中段拉杆(52)与锚碇侧拉杆(53)之间均通过竖向转动单向控制铰(54)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锚碇桩(2)顶端设置有一个锚碇梁(3),且所述锚碇桩(2)顶端均嵌入至锚碇梁(3)中,所述锚碇侧拉杆(53)末端固定在锚碇梁(3)中,所述导梁侧拉杆(51)贯穿钢导梁(4)并固定在超长钢板桩(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导梁(4)由上槽钢(41)、下槽钢(42)以及设置在上槽钢(41)与下槽钢(42)之间的双层腹板(43)组成,所述上槽钢(41)、下槽钢(42)侧端面紧贴在超长钢板桩(1)侧端面,所述双层腹板(43)上设置有导梁拉杆预留孔(44),所述导梁侧拉杆(51)贯穿在钢导梁(4)的导梁拉杆预留孔(44)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超长钢板桩三段式拉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导梁对接槽钢(6)由上对接槽钢(61)和下对接槽钢(62)组成,所述上对接槽钢(6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上槽钢(41)上端面的连接处,所述下对接槽钢(6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下槽钢(42)下端面的连接处,所述上对接槽钢(61)、下对接槽钢(62)、上槽钢(41)上端面、下槽钢(42)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对接固定螺栓孔,所述对接固定螺栓孔中安装有对接固定螺栓(63)并通过钢导梁对接槽钢(6)将相邻的两个钢导梁(4)固定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晓涛张玉明顾永根杜静李伟卫春安庞号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