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56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土壤搅拌设备不能连续进行、以及菌种和土壤之间拌合不够充分的问题。该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电机、齿轮箱、转轴、搅拌笼和壳体,所述搅拌笼是由叶片和螺旋片组成的,螺旋片与搅拌腔底板无间隙刮动配合;还包括液体菌种添加模块,该液体菌种添加模块是由搅拌池、泵、粗过滤器、电磁调控阀、喷水头和水管组成的喷洒作业系统,其中,喷水头为鸭嘴喷水软头并固定在壳体空腔的顶部向内喷洒。该修复设备可以连续的不间断的进行拌合作业,符合工程规模化应用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使用建筑搅拌机搅拌的作业方式,本技术是一种较为规范的处理设备,也是一种专用设施。也是一种专用设施。也是一种专用设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修复装置


[0001]该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技术人长期从事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修复工作,由于工业活动的加剧,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异位修复技术是将受污染土壤运输到特定工程地点进行生物修复,该技术工艺实施的关键在于修复微生物以及拌合的均匀性。
[0003]具体来说,是将收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土方开挖、土方筛分、破碎、筛分,筛分后土壤运至处置区域加药拌合混合,混合均匀后转至待检区养护待检,经检测验收合格后进行外运。
[0004]关于拌和的均匀性,目前采用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水泥搅拌设备,并在搅拌过程中不断地加入菌种和有机肥。此类搅拌设备的缺点是,该搅拌设备是按批次进行搅拌的,需要重复的进行停机和开机,造成生产的中断,且该过程中菌种和有机肥的添加量、搅拌时间都是随机的,不能精准的控制,尤其是操作工人有时候偷懒,人为因素的降低了搅拌时间,造成菌种在受污染的土壤中不能均匀的分布,进而降低了养护期间菌种的生长。
[0005]为此,本单位针对该工作实际,开发了一种可以连续不停机状态下进行菌种等添加、搅拌和控制的专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壤修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土壤搅拌设备不能连续进行、以及菌种和土壤之间拌合不够充分的问题。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电机、齿轮箱、转轴、搅拌笼和壳体,其中壳体、电机和齿轮箱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转轴为两根且两端通过轴承组件可转动安装在壳体上并通过齿轮箱与电机连接,位于壳体内腔中的转轴上安装有搅拌笼,所述搅拌笼共设置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转轴上,形成双螺旋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笼是由叶片和螺旋片组成的,其中,每一根转轴上设置叶片多个,螺旋片为一根且以螺旋拟合的方式固定在叶片外端,且该螺旋片与壳体中搅拌腔底板无间隙刮动配合;还包括液体菌种添加模块,该液体菌种添加模块是由搅拌池、泵、粗过滤器、电磁调控阀、喷水头和水管组成的喷洒作业系统,其中,喷水头为鸭嘴喷水头并固定在壳体空腔的顶部向内喷洒,泵位于搅拌池内液体并通过粗过滤器和电磁电控阀和喷水头连接。
[0009]进一步地,在液体菌种添加模块前还设置有机肥添加模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添加模块是由搅拌池、泵、粗过滤器、电磁调控阀、喷水头和水管组成的喷洒作业系统,其中,喷水头固定在壳体空腔的顶部向内喷洒,泵位于搅拌池内液体并通过粗过滤器和电磁电控阀和喷水头连接。
[0011]进一步地,在有机肥添加模块前还设置有土壤修复调理剂添加模块。
[0012]进一步地,所述土壤修复调理剂添加模块是由搅拌池、泵、粗过滤器、电磁调控阀、喷水头和水管组成的喷洒作业系统,其中,喷水头固定在壳体空腔的顶部向内喷洒,泵位于搅拌池内液体并通过粗过滤器和电磁电控阀和喷水头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片为厚度1毫米、宽度在50毫米的薄钢片,且螺旋片的根部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在转轴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工字钢焊接的H形结构的框架。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交流调速电机。
[0016]进一步地,在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落料口,其中进料口位于螺旋进料端,开口朝上,落料口位于螺旋出料端,开口朝下。
[0017]进一步地,所述落料口正对的机壳的正上方设置有检修口。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该修复设备可以连续的不间断的进行拌合作业,符合工程规模化应用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使用建筑搅拌机搅拌的作业方式,本技术是一种较为规范的处理设备,也是一种专用设施。
[0020]本装备的投入使用能够实现各种添加物的调整,使得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实用化、产业化。
[0021]以下部分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做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2为本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3为图1中A
‑‑
A剖视图。
[0025]图4为进料口的结构图。
[0026]图5为添加模块系统的组成图。
[0027]图中:
[0028]100底座,
[0029]200驱动电机,210齿轮箱,220转轴,
[0030]300搅拌笼,310叶片,320螺旋片,330底板
[0031]410进料口,420落料口,430检修口,
[0032]510土壤修复调理剂添加模块,520有机肥添加模块,530液体菌种添加模块,
[0033]511搅拌池、512泵,513粗过滤器,514电磁调控阀,515喷水头,516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土壤修复装置,该装置通过加水、加菌、有机肥、加营养、螺旋翻转等技术手段,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处理前的拌和工艺,其中,菌种和有机肥与土壤的拌合均匀度是直接关系后期菌种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0035]参考图1至图4所示的系列示意图。该装置整体为卧式结构设计,最底部为工字钢焊接的H形结构的框架,也是该设备的底座100,例如,优选的一种镀锌防腐工艺,该底座是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平台,并使得该设备可以牢靠的放置在任意地面上,例如,可以放置在未
硬化的地面上。
[0036]驱动电机200采用交流调速电机,该电机在调速器的控制下可以设定电机转速,该电机通过一个齿轮箱210将动力一分为二,并驱动两根转轴220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也就是说该齿轮箱也是一个一进二出的分速器,实现动力的分解。
[0037]其中设备外壳为长的长方体结构,并在内部形成搅拌笼的安装空腔。
[0038]搅拌笼300是由叶片310和螺旋片320组成的,其中叶片为多个,螺旋320片为一根窄而连续的螺旋状薄的钢片。例如一种螺旋片,其厚度为1毫米左右,宽度在50毫米左右。叶片为扇形轮廓的结构,其根部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在转轴上,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螺旋周期中设置四个叶片,叶片310的厚度在30毫米左右,为厚钢板冲压成型的零件。四个叶片的外围虚拟圆处安装螺旋片,也就是说,长的螺旋片320以螺旋拟合的方式安装在呈螺旋布置的叶片的外端,此处所述的外端也就是远离叶片根部的一端。并在螺旋片与叶片的安装点使用高强度螺栓紧固,紧固完成后,螺旋片在转轴的外围形成一个连续的螺旋状搅拌结构,该螺旋片的存在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壤等在搅拌腔内的停留和淤积。上述的众多个叶片和一根螺旋叶片共同组成了一种具有搅拌效果的,又可以避免土壤在内部堆积和停留的搅拌结构。
[0039]搅拌笼300共设置两个,分别对应一根转轴,形成双螺旋搅拌结构,且两根搅拌笼之间不干涉、不碰撞。
[0040]该搅拌腔的底板330是由两个弧形板和一个连接板组成的,是双弧形结构,该弧形底板可以保证搅拌笼与底板之间充分的接触的无间隙的刮动,进一步地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电机、齿轮箱、转轴、搅拌笼和壳体,其中壳体、电机和齿轮箱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转轴为两根且两端通过轴承组件可转动安装在壳体上并通过齿轮箱与电机连接,位于壳体内腔中的转轴上安装有搅拌笼,所述搅拌笼设置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转轴上,形成双螺旋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笼是由叶片和螺旋片组成的,其中,每一根转轴上设置叶片多个,螺旋片为一根且以螺旋拟合的方式固定在叶片外端,且该螺旋片与壳体中搅拌腔底板无间隙刮动配合;还包括液体菌种添加模块,该液体菌种添加模块是由搅拌池、泵、粗过滤器、电磁调控阀、喷水头和水管组成的喷洒作业系统,其中,喷水头为鸭嘴喷水头并固定在壳体空腔的顶部向内喷洒,泵位于搅拌池内液体并通过粗过滤器和电磁电控阀和鸭嘴喷水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体菌种添加模块前还设置有机肥添加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添加模块是由搅拌池、泵、粗过滤器、电磁调控阀、喷水头和水管组成的喷洒作业系统,其中,喷水头为鸭嘴喷水头并固定在壳体空腔的顶部向内喷洒,泵位于搅拌池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婕刘晓萌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典图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