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42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两个U型钢,所述两个U型钢的开口相对布置并分别卡接在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的两侧,对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进行夹持,所述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与钢管柱顶部外圆周面配合的弧形卡槽,两个U型钢通过弧形卡槽对钢管柱顶部进行夹持限位;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拼接板,所述拼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钢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直接焊接或预先设置连接板连接导致的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以及钢结构工形梁实际强度受损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连接节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属于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屋建筑,特别是商业、办公、酒店、医院等公共建筑中,通常在楼层内设计有一些建筑非结构构件,如玻璃门框柱、轻钢龙骨隔墙的龙骨、装饰构件立柱以及防火卷帘立柱等),这些非结构构件大多采用钢管柱作为支撑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钢管柱在新建结构与改造结构中均有使用;建筑非结构构件施工时一般是主体结构已完工,钢管柱作为建筑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纽带,一般是钢管柱顶部与主体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直接焊接,或者主体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下部在工厂预先设置连接板后在施工现场与钢管柱顶部采用螺栓连接,从而实现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广泛,但是钢管柱顶部与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在直接焊接时,钢结构工形梁一般防腐、防火涂层已经施工,焊接前常常需局部铲除焊接部位的防腐、防火涂层,另外在焊接过程中施工处于仰焊状态,施工难度大,焊缝成形比较困难,易产生层间夹渣,存在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下部在工厂预先设置连接板时,后期常常由于施工误差导致偏位,螺栓很难与连接板上预留螺栓孔对位连接;常规连接方式除了对施工操作质量要求较高外,还会在焊接过程中对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产生不均匀加热与冷却,从而产生残余应力,出现焊接裂纹,降低钢结构工形梁的实际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工程需求和实际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用以解决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直接焊接或预先设置连接板连接导致的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以及钢结构工形梁实际强度受损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连接节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两个U型钢,所述两个U型钢的开口相对布置并分别卡接在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的两侧,对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进行夹持,所述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与钢管柱顶部外圆周面配合的弧形卡槽,两个U型钢通过弧形卡槽对钢管柱顶部进行夹持限位;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拼接板,所述拼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钢可拆卸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拼接板,两个拼接板分别位于钢管柱两侧。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拼接板连接在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内侧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拼接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通孔一,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上形成有与通孔一对应配合的通孔二,所述拼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钢通
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可实现装配式施工,拼接构件规模化生产;后期拆除不影响主体结构构件,便于后续建筑功能升级改造。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钢管柱的顶部与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之间具有间隙;钢管柱的顶部与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之间预留一定间隙,用以适应主体结构构件在不同工况下的竖向变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钢管柱的顶部设置有端板;端板用于防止空心结构的钢管柱顶部变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与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接触的U型钢内侧面设置有橡胶垫层;橡胶垫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与U型钢内侧面之间硬性接触,用以保护钢结构工形梁的防腐、防火涂层。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U型钢的弧形卡槽与钢管柱顶部的外圆周面之间具有空隙;U型钢的弧形卡槽与钢管柱顶部的外圆周面之间预留的空隙用于适应主体结构构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横向变形;考虑到现场施工的误差,所述空隙设计为5mm

10mm。
[001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4]通过在主体结构楼面或屋面的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两侧拼接一对U型钢,两个U型钢之间通过拼接板连接成一体,两个U型钢对钢管柱顶部进行夹持限位,改变了传统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与钢管柱焊接成一体的连接形式,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钢结构工形梁的防腐、防火涂层,非焊接的连接方式对钢结构工形梁不产生残余应力,不影响钢结构工形梁的耐久性及安全性,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保证了施工质量;从而解决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直接焊接或预先设置连接板连接导致的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以及钢结构工形梁实际强度受损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连接节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的A向剖视图;
[0018]图4是图2中的B向剖视图;
[0019]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0]1‑
U型钢,2

钢结构工形梁,3

钢管柱,4

弧形卡槽,5

拼接板,6

螺栓,7

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22]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两个U型钢1,两个U型钢1的开口相对布置并分别卡接在钢结构工形梁2下翼缘的两侧,对钢结构工形梁2下翼缘进行夹持,两个U型钢1的底部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与钢管柱3顶部外圆周面配合的弧形卡槽4,两个U型钢1通过弧形卡槽4对钢管柱3顶部进行夹持限位;两个U型钢1的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拼接板5,拼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钢1可拆卸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两个U型钢1的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拼接板5,两个拼接板5分别位于钢管柱3两侧;并且,拼接板5连接在两个U型钢1的底部侧壁内侧面。
[0024]本实施例中,拼接板5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通孔一,两个U型钢1的底部侧壁上形成有与通孔一对应配合的通孔二,拼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钢1通过螺栓6可拆卸连接;可实现装配式施工,拼接构件规模化生产;后期拆除不影响主体结构构件,便于后续建筑功能升级改造;螺栓连接的详细设计可按照相关现行规范进行。
[0025]本实施例中,钢管柱3的顶部与钢结构工形梁2下翼缘之间具有间隙;钢管柱3的顶部与钢结构工形梁2下翼缘之间预留一定间隙,用以适应主体结构构件在不同工况下的竖向变形。
[0026]本实施例在钢管柱3的顶部设置有端板7;端板7用于防止空心结构的钢管柱3顶部变形。
[0027]在实际应用时,与钢结构工形梁2下翼缘接触的U型钢1内侧面设置有橡胶垫层;橡胶垫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钢结构工形梁2下翼缘与U型钢1内侧面之间硬性接触,用以保护钢结构工形梁2的防腐、防火涂层。
[0028]本实施例中,U型钢1的弧形卡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U型钢,所述两个U型钢的开口相对布置并分别卡接在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的两侧,对钢结构工形梁下翼缘进行夹持,所述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与钢管柱顶部外圆周面配合的弧形卡槽,两个U型钢通过弧形卡槽对钢管柱顶部进行夹持限位;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拼接板,所述拼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型钢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拼接板,两个拼接板分别位于钢管柱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连接在两个U型钢的底部侧壁内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非结构构件钢管柱与钢结构工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星陈卫峰宋九祥沈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