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25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包括机壳、散热片组、蛇形管、排风扇、水箱、换热部;所述循环冷却水通过所述蛇形管后,与所述散热片组进行热交换,一部分热量通过顶部排风扇散出,一部分热量通过换热部与所述水箱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顶部风扇和底部水箱中的冷却液同时对蛇形管中的循环冷却水进行降温;可根据需求安装在需要长时间持续冷却的臭氧机旁,实现了对臭氧机内冷却水的有效降温,保障臭氧机可长时间持续运行,使该冷却水可以循环往复地使用,避免了水资源浪费。避免了水资源浪费。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氧机冷却
,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以实现杀菌作用,由于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总是进行很迅速,且臭氧的最终还原产物是氧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饮用桶装水在生产时,需要使用臭氧对水进行消毒除臭,消毒所用的臭氧目前采用臭氧机制实时臭氧,因为桶装水生产车间一般是不间断的,需要臭氧机也全天候运作,由于制造臭氧时发热量大,而设备高温又会导致臭氧的分解,严重影响了臭氧的产量和浓度,因此,让臭氧机有效散热,降低臭氧机工作时的温度,是保障臭氧产量和浓度的关键因素;臭氧机自身风冷却系统不能适应超长时间运作,通常采用水冷却以保障持续降温,因此一般采用不断通过臭氧机水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持续带走热量,但是此方法用水量很大,排出臭氧机的冷却水不能及时使用会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如需循环利用冷却水需要用到蓄水量很大的储水池,不仅加建麻烦,占用空间很大,保养也不方便,不适用于大部分生产车间,因此需要一种方便使用的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专利技术了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臭氧机冷却水进入该装置后通过热交换进行不间断冷却降温,能让冷却水从该装置流出后可以作为冷却水直接流入臭氧机循环使用,具体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包括机壳、散热片组、蛇形管、排风扇;所述机壳用于安装所述装置的各个部件;
[0004]所述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片散热片与一片散热导热片,所述散热导热片横向设置安装在所述机壳中部,所述散热片按一定间隔竖直整齐排列连接在所述散热导热片上表面;所述蛇形管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通过所述循环冷却水,管身为来回往复的一体式管状体,穿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组内部,所述循环冷却水通过所述蛇形管时,所述散热片组与所述蛇形管内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排风扇设置于所述机壳顶部,能将机壳内部热空气向上排出。
[0005]进一步地,还包括水箱和换热部,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机壳底部,包括补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换热部包括若干片换热片与一片换热导热片,所述换热导热片横向设置安装在所述机壳中部,与所述散热导热片下表面贴合,所述换热片按一定间隔竖直整齐排列连接在所述换热导热片下表面,所述水箱上表面有开孔,所述换热片向下通过所述开孔延伸到所述水箱中液面以下;所述换热部能让所述散热片组的热量与水箱内液体进行热交换。
[000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导热片底部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能让所述散热导热片与所述换热导热片贴合更紧密,保障热交换效率。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设置于机壳内部蛇形管出水口处,用于对蛇形管内循环冷却水提供动力。
[0008]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半部四面设置有补风孔;底部四个角设置有带锁止机构的万向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箱还设置有溢水口,能排出水箱中过多的液体。
[0010]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0011]所述循环冷却水从所述进水口21进入经过所述蛇形管2后,与所述散热片组进行热交换,一部分热量通过顶部排风扇4散出,一部分热量通过换热部与所述水箱5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顶部风扇和底部水箱5中的冷却液同时对蛇形管2中的循环冷却水进行降温,从所述出水口22流出时所述循环冷却水水温已经降至可以用于臭氧机降温的标准。
[0012]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3](一)本装置通过排风扇和冷却液同时对通过的液体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高,实现了对臭氧机内冷却水的有效降温,保障臭氧机可长时间持续运行,使该冷却水可以循环往复地使用,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0014](二)该装置整体为外接式柜体,占地面积小,搬运方便,可根据需求安装使用,有效利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散热片组与蛇形管连接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散热片组与蛇形管连接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机壳,11—补风孔,12—万向轮;
[0022]2—蛇形管,21—进水口,22—出水口;
[0023]3—散热片,31—散热导热片,32—扭簧;
[0024]4—排风扇;
[0025]5—水箱,51—补水口,52—排水口,53—溢水口;
[0026]6—换热导热片,61—换热片;
[0027]7—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本技术给出的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地说明。
[0029]如图1

5所示,针对本技术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0030]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包括柜式机壳1,其中安装有散热片组、蛇形管2、排风扇4、水箱5、换热部、抽水泵7;所述机壳1上半部四面设置有若干长条形补风孔11,底
部四个角设置有带锁止机构的万向轮12;所述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片散热片3与一片散热导热片31,所述散热导热片31横向设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中部的安装架上,所述散热片3按一定间隔竖直整齐排列连接在所述散热导热片31上表面;所述蛇形管2包括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设置在所述机壳1一侧,用于通过所述循环冷却水,管身为来回往复的一体式管状体,穿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组内部,所述蛇形管2与所述散热片组组合成立方体状,所述循环冷却水通过所述蛇形管2时,所述散热片组与所述蛇形管2内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所述出水口22处设置有抽水泵7;所述排风扇4设置于所述机壳1顶部,能将机壳1内部热空气向上排出;所述水箱5设置于所述机壳1底部,上表面有开孔,在所述机壳1侧面与所述进水口21、出水口22同侧设置有补水口51、排水口52和溢水口53;所述换热部包括若干片换热片61与一片换热导热片6,所述换热导热片6横向设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中部,与所述散热导热片31下表面贴合,所述散热导热片31底部设置有扭簧32,能固定所述换热导热片6的同时让所述散热导热片31与所述换热导热片6贴合更紧密,所述换热片61按一定间隔竖直整齐排列连接在所述换热导热片6下表面,所述水箱5,所述换热片61向下通过所述开孔延伸到所述水箱5中液面以下;所述换热部能让所述散热片组的热量与水箱5内液体进行热交换,所述蛇形管2、换热部、散热片组所用材料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
[0031]使用时将该装置移动到预定位置,将所述万向轮12锁止,然后将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出口接到所述进水口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用于安装所述装置的各个部件;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片散热片(3)与一片散热导热片(31),所述散热导热片(31)横向设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中部,所述散热片(3)按一定间隔竖直整齐排列连接在所述散热导热片(31)上表面;蛇形管(2),包括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用于通过所述循环冷却水,管身为来回往复的一体式管状体,穿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组内部,所述循环冷却水通过所述蛇形管(2)时,所述散热片组与所述蛇形管(2)内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排风扇(4),设置于所述机壳(1)顶部,能将机壳(1)内部热空气向上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5),所述水箱(5)设置于所述机壳(1)底部,包括补水口(51)和排水口(52);换热部,包括若干片换热片(61)与一片换热导热片(6),所述换热导热片(6)横向设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中部,与所述散热导热片(31)下表面贴合,所述换热片(61)按一定间隔竖直整齐排列连接在所述换热导热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兴明赵鹏誌王自坤李兴勇李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滇中山外山天然矿泉水饮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