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22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由底板、Z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光机紧固组件、光学面包板、顶板、Y向调节机构、支撑杆、带调节型地脚脚轮和可更换预紧批头组成。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光机物镜压圈的适应,解决了专用型物镜压圈紧固装置通用性不足的问题,适用范围广;保证了物镜压圈装调力矩精度,避免了传统经验装调方式预紧力矩不足导致物镜安装不到位、预紧力过大导致物镜变形或损伤的问题,装调精度可控;避免了由于约束不足导致滑伤物镜的问题,解决了通用型物镜压圈紧固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学装调
,特别涉及一种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各种光学成像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个性化定制需求激升,对探测识别距离和成像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导致光机物镜的尺寸越来越多元化,且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传统的物镜压圈紧固装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针对特定产品进行设计的专用装置,安全性好、使用性高,但通用性不强;一种为通用可调节型装置,该种装置结构简单,可适用于多种物镜尺寸产品,通用性较强,但由于装置相对物镜的运动约束不足,使用时易划伤物镜,安全性较差。随着物镜尺寸的不断加大,这两种装置预紧力不足的问题也在逐渐放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的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既能有效避免划伤物镜及预紧力不足的情况的发生,又对不同型号的光机产品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由底板、Z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光机紧固组件、光学面包板、顶板、Y向调节机构、支撑杆、带调节型地脚脚轮和可更换预紧批头组成;底板通过支撑杆与顶板连接;底板下部设置有带调节型地脚脚轮;Z向调节机构设置于顶板下方;X向调节机构设置于Z向调节机构顶部;Y向调节机构设置于顶板上方;光学面包板设置于Y向调节机构顶部;光机紧固组件设置于光学面包板上;X向调节机构一端设置有可更换预紧批头,另一端设置有预置力矩扳手。
[0004]进一步的,Z向调节机构由支撑杆、涡轮蜗杆升降机、手轮和安装平台组成;涡轮蜗杆升降机通过支撑杆与顶板连接;两个手轮设置于涡轮蜗杆升降机两侧;安装平台设置于涡轮蜗杆升降机上端。。
[0005]进一步的,X向调节机构由预紧丝杆、转接头和预紧座组成;预紧丝杆与预紧座通过细牙螺纹配合连接;预置力矩扳手通过转接头与预紧丝杆一端连接;预紧丝杆另一端与可更换预紧批头连接。。
[0006]进一步的,Y向调节机构由光轴滑轨、水平滑台、滑轨固定环和固定板组成;光轴滑轨和水平滑台沿Y向设置于顶板上方;光轴滑轨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轨固定环;光轴滑轨和水平滑台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光学面包板连接。
[0007]进一步的,可更换预紧批头前端设置有卡齿,后端设置有紧固螺钉槽。
[0008]本技术的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通过光机紧固件对光机进行紧固,实现对不同外形尺寸光机的安装固定;通过设计X向调节机构、Y向调节机构、Z向调节机构,实现对不同光机物镜压圈的精确定位;通过匹配不同规格的可更换预紧批头,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光机物镜压圈的适应,解决了专用型物镜压圈紧固装置通用性不足的问题,适用
范围广;通过匹配预置扭力扳手精确控制物镜压圈的预紧力矩,保证了物镜压圈装调力矩精度,避免了传统经验装调方式预紧力矩不足导致物镜安装不到位、预紧力过大导致物镜变形或损伤的问题,装调精度可控;光机固定安装,同时对可更换预紧批头与物镜压圈的相对运动自由度进行了结构设计约束,避免了由于约束不足导致滑伤物镜的问题,解决了通用型物镜压圈紧固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Z向调节机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的X向调节机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技术的可更换预紧批头结构示意图;
[0015]图7为本技术的Y向调节机构示意图;
[0016]图8为本技术的光学面包板及光机紧固件相对位置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底板、2:Z向调节机构、3:X向调节机构、4:光机紧固组件、5:光学面包板、6:顶板、7:Y向调节机构、8:支撑杆、9:带调节型地脚脚轮、10:螺纹孔、11:沉孔、12:沉孔、13:沉孔、14:螺纹孔、15:止螺、16:支撑杆、17:涡轮蜗杆升降机、18:T形垫、19:手轮、20:支撑平台、21:孔、22:螺钉、23:预紧丝杆、24:预置力矩扳手、25:转接头、26:预紧座、27:可更换预紧批头、28:卡齿、29:紧固螺钉槽、30:螺钉孔、31:螺纹孔、32:水平滑台、33:光轴滑轨、34:固定板、35:滑轨固定环、3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如图1

8所示,提供了一种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由底板1、Z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光机紧固组件4、光学面包板5、顶板6、Y向调节机构7、支撑杆8、带调节型地脚脚轮9和可更换预紧批头27组成;所述底板1通过支撑杆8与顶板6连接;底板1下部设置有带调节型地脚脚轮9;Z向调节机构2设置于顶板6下方;X向调节机构3设置于Z向调节机构2顶部;Y向调节机构7设置于顶板6上方;光学面包板5设置于Y向调节机构7顶部;光机紧固组件4设置于光学面包板5上;X向调节机构3一端设置有可更换预紧批头27,另一端设置有预置力矩扳手24。底板1设有螺纹孔10和下沉孔11,顶板6设有螺纹孔14、下沉孔13和下沉孔12。带调节型地脚脚轮9通过螺纹孔10安装于底板1下方;支撑杆8一侧通过下沉孔11安装于底板1上方,另一侧通过下沉孔12安装于顶板6下方;Z向调节机构2通过T形垫18、支撑杆16、下沉孔13安装在顶板6下方;Y向调节机构7通过螺纹孔30安装于顶板6上方;通过安装在Y向调节机构7上方的固定板34转接后,光学面包板5安装在Y向调节机构7顶部;X向调节
机构3通过螺钉22与孔21配合,安装于安装平台20上方;光机紧固组件4通过与光学面包板5上的螺纹孔36配合将光机紧固安装在光学面包板5上方。
[0021]优选的,Z向调节机构2由支撑杆16、涡轮蜗杆升降机17、手轮19和安装平台20组成;涡轮蜗杆升降机17通过支撑杆16与顶板6连接;两个手轮19设置于涡轮蜗杆升降机17两侧;安装平台20设置于涡轮蜗杆升降机17上端,并通过止螺15进行固定。
[0022]优选的,X向调节机构3由预紧丝杆23、转接头25和预紧座26组成;预紧丝杆23与预紧座26通过细牙螺纹配合连接;预置力矩扳手24通过转接头25与预紧丝杆23一端连接;预紧丝杆23另一端与可更换预紧批头27连接。
[0023]优选的,Y向调节机构7由光轴滑轨33、水平滑台32、滑轨固定环35和固定板34组成;光轴滑轨33和水平滑台32沿Y向设置于顶板6上方;光轴滑轨32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轨固定环35;光轴滑轨33和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Z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光机紧固组件(4)、光学面包板(5)、顶板(6)、Y向调节机构(7)、支撑杆(8)、带调节型地脚脚轮(9)和可更换预紧批头(27)组成;所述底板(1)通过支撑杆(8)与顶板(6)连接;底板(1)下部设置有带调节型地脚脚轮(9);所述Z向调节机构(2)设置于顶板(6)下方;所述X向调节机构(3)设置于Z向调节机构(2)顶部;所述Y向调节机构(7)设置于顶板(6)上方;所述光学面包板(5)设置于Y向调节机构(7)顶部;所述光机紧固组件(4)设置于光学面包板(5)上;X向调节机构(3)一端设置有可更换预紧批头(27),另一端设置有预置力矩扳手(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安全型光机物镜压圈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调节机构(2)由支撑杆(16)、涡轮蜗杆升降机(17)、手轮(19)和安装平台(20)组成;所述涡轮蜗杆升降机(17)通过支撑杆(16)与顶板(6)连接;两个手轮(19)设置于涡轮蜗杆升降机(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初朋付朝波李林蔡顺文赵垒李晓斌薛开勇付庭博黄伟钱程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