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21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式分离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包括管式分离机本体,管式分离机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管式分离机本体的的一侧面设置有高度架,所述高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顶部卡接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工作人员启动电机,驱动搅拌棒转动,带动溶液进行搅拌,避免溶液内的固体沉淀,避免输出管堵塞,工作人员将软套管套在输出管上,便于输出管和软套管的连接和拆卸,随后将阀门开启,搅拌中的溶液从输出管流出,由于高度差和自身的重量,溶液流进软套管,进而流进进料管内进入管式分离机本体的内部,便于对管式分离机本体进行上料,上料时管路不易堵塞。上料时管路不易堵塞。上料时管路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


[0001]本技术涉及管式分离机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

技术介绍

[0002]管式分离机是转鼓呈管状的高速离心分离机,它的转鼓的直径较小,长度较大,转速高,用于处理难于分离的低浓度悬浮液和乳浊液中的组份,常用于油水、细菌、蛋白质的分离,香精油的澄清等。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2596424U公开了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包括机架,转鼓,所述机架外部上设有机壳,所述机架顶部上端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部设有压带轮组件,所述压带轮组件上设有皮带,所述防护罩下端上设有转动电机,所述机壳内上部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下端设有集液盘,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药液分布杆分散开来,重液因为离心力向四周运动。
[0004]但是该技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对管式分离机进行上料的方式为,将溶液倒进较高处的容器,利用高度差使溶液下流完成上料,由于容器需要放置在较高处,上料时较为不便,容器的结构较为单一,浑浊物容易下沉堵塞管路,且之间的连接管路不便于拆卸,在使用结束后,不便于清洗,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具有便于对管式分离机进行上料,上料时管路不易堵塞,便于管路的拆卸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包括管式分离机本体,管式分离机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管式分离机本体的的一侧面设置有高度架,所述高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顶部卡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延伸至进料筒的内壁,所述进料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内部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外表面套接有软套管,所述软套管的底部与进料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筒的一侧面设置有储料桶,所述储料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泵。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将溶液倒进储料桶,储料桶高度较低,便于工作人员倒入,随后工作人员启动液泵,液泵将溶液抽进进料筒,高度架将进料筒抬高,工作人员启动电机,驱动搅拌棒转动,带动溶液进行搅拌,避免溶液内的固体沉淀,避免输出管堵塞,工作人员将软套管套在输出管上,便于输出管和软套管的连接和拆卸,随后将阀门开启,搅拌中的溶液从输出管流出,由于高度差和自身的重量,溶液流进软套管,进而流进进料管内进入管式分离机本体的内部,便于对管式分离机本体进行上料,上料时管路不易堵塞。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泵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储料桶的顶部卡接有密封板,所述出液管的外表面与密封板套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液泵将溶液从进液管抽进,从出液管排出,当密封板盖在储料桶的顶部使,出液管贯穿密封板的内部与密封板套接。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出液管延伸至连接件的内部,所述连接件的内壁卡接有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一端延伸至进料筒的内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出液管延伸至连接件的内部,再将衔接管与连接件卡接,使溶液通过衔接管进入进料筒的内部,在使用结束后,管路之间便于拆卸,工作人员可对管路进行清洗。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的内部卡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漏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可从密封板上拔,将溶液从漏斗倒入进入导管,便于将溶液倒进储料桶。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式分离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出料筒。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式分离机本体对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工作人员将出料筒卡进卡槽,使出料筒能够更为稳定。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式分离机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套接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延伸至出料筒的内部并固定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橡胶管套在出料管的外表面,分离后的液体从出料管流进出料筒,便于对液体的收集。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管式分离机本体、进料管、高度架、进料筒、密封盖、电机、搅拌棒、阀门、输出管、软套管、储料桶和液泵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将溶液倒进储料桶,储料桶高度较低,便于工作人员倒入,随后工作人员启动液泵,液泵将溶液抽进进料筒,高度架将进料筒抬高,工作人员启动电机,驱动搅拌棒转动,带动溶液进行搅拌,避免溶液内的固体沉淀,避免输出管堵塞,工作人员将软套管套在输出管上,便于输出管和软套管的连接和拆卸,随后将阀门开启,搅拌中的溶液从输出管流出,由于高度差和自身的重量,溶液流进软套管,进而流进进料管内进入管式分离机本体的内部,便于对管式分离机本体进行上料,上料时管路不易堵塞。
[0020]2、本技术,通过出液管、密封板、连接件、衔接管、导管、漏斗、底座、卡槽、出料筒、出料管和橡胶管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液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液泵将溶液从进液管抽进,从出液管排出,当密封板盖在储料桶的顶部使,出液管贯穿密封板的内部与密封板套接,从而出液管延伸至连接件的内部,再将衔接管与连接件卡接,使溶液通过衔接管进入进料筒的内部,在使用结束后,管路之间便于拆卸,工作人员可对管路进行清洗,管式分离机本体对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工作人员将出料筒卡进卡槽,使出料筒能够更为稳定,将橡胶管套在出料管的外表面,分离后的液体从出料管流进出料筒,便于对液体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进料筒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出料筒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管式分离机本体;2、进料管;3、高度架;4、进料筒;5、密封盖;6、电机;7、搅拌棒;8、阀门;9、输出管;10、软套管;11、储料桶;12、液泵;13、出液管;14、密封板;15、连接件;16、衔接管;17、导管;18、漏斗;19、底座;20、卡槽;21、出料筒;22、出料管;23、橡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包括管式分离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管式分离机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所述管式分离机本体(1)的一侧面设置有高度架(3),所述高度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筒(4),所述进料筒(4)的顶部卡接有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棒(7),所述搅拌棒(7)延伸至进料筒(4)的内壁,所述进料筒(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8),所述阀门(8)的内部设置有输出管(9),所述输出管(9)的外表面套接有软套管(10),所述软套管(10)的底部与进料管(2)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筒(4)的一侧面设置有储料桶(11),所述储料桶(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泵(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管式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泵(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3),所述储料桶(11)的顶部卡接有密封板(14),所述出液管(13)的外表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庆伟蔡旭东张道兵
申请(专利权)人:倪氏国际玫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