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注药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06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注药器具,涉及野外注药器具技术领域,包括注射活塞筒和注药单元;注射活塞筒下侧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防滑手柄,所述注射活塞筒的左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内侧右端与注射活塞筒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注射活塞筒的内侧上侧设置有供药单元;注药单元包含有圆筒、转头、出药孔和转动组件,所述出料管的内侧左端密封转动连接有一个圆筒,所述圆筒的内侧左端固定卡接有一个可拆卸的转头,通过圆筒实现对转头的固定作用,出料管内的药液通过转头左端均匀开设有的出药孔实现对虫孔内全面的注药作用,通过转动组件带动圆筒转动,通过圆筒的转动带动转头转动实现转孔的作用,从而实现转孔后直接注药的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注药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野外注药器具
,具体为一种野外注药器具。

技术介绍

[0002]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一些有害生物,如天牛、吉丁虫等钻蛀性害虫,树干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树干内或虫孔内,通过药物熏蒸作用杀死害虫,树干注射法可以在幼虫或者虫卵时期就杀死害虫,防治成虫的危害,其防治效果比较好,所以给树木输液预防、治疗病虫害已经成为园林苗木植保的一种重要手段;
[0003]现有的树木用注药器具,需要先对虫孔处外侧钻孔后,再单独进行注药的作用,工作步骤繁琐,且注药角度难把握,无法实现对虫孔内全面的注药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野外注药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野外注药器具,通过圆筒实现对转头的固定作用,出料管内的药液通过转头左端均匀开设有的出药孔实现对虫孔内全面的注药作用,通过转动组件带动圆筒转动,通过圆筒的转动带动转头转动实现转孔的作用,从而实现转孔后直接注药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注药器具,包括注射活塞筒和注药单元;
[0006]注射活塞筒:下侧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防滑手柄,所述注射活塞筒的左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内侧右端与注射活塞筒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注射活塞筒的内侧上侧设置有供药单元;
[0007]注药单元:包含有圆筒、转头、出药孔和转动组件,所述出料管的内侧左端密封转动连接有一个圆筒,所述圆筒的内侧左端固定卡接有一个可拆卸的转头,所述转头的内侧右端与圆筒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转头的左端环形开设有一圈出药孔,每个出药孔的内侧内端与转头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出料管的上侧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与圆筒的外侧之间配合连接的转动组件。
[0008]通过防滑手柄使注射活塞筒更容易手持携带的作用,通过供药单元实现对注药用供药的作用,药液通过出料管排出注射活塞筒的内部,通过圆筒实现对转头的固定作用,出料管内的药液通过转头左端均匀开设有的出药孔实现对虫孔内全面的注药作用,通过转动组件带动圆筒转动,通过圆筒的转动带动转头转动实现转孔的作用,从而实现转孔后直接注药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含有固定架、马达、皮带轮和皮带,所述出料管的上侧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侧沿左右方向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圆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外侧和皮带轮的外侧之间通过一个皮带啮合连接。
[0010]在固定架的固定作用下,通过马达的工作带动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在马达的输出轴的外侧和皮带轮的外侧之间通过一个皮带啮合连接的作用下,通过马达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皮带轮的转动,从而带动圆筒的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供药单元包含有活塞杆、弹簧拉手、供药管和控制组件,所述活塞杆的左端通过活塞与注射活塞筒的内侧之间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拉手,所述注射活塞筒的上侧左端设置有供药管,所述供药管的内侧下端与注射活塞筒的内部上侧左端之间连通,所述供药管的内侧和出料管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组件。
[0012]在弹簧拉手的作用下使活塞杆更容易通过外力在注射活塞筒的内侧实现滑动的作用,通过供药管实现对注射活塞筒内侧供药的作用,在控制组件的作用下,通过活塞杆的滑动实现对注药用供药的作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含有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带动供药管的内侧设置有只进不出的单向阀一,所述出料管的内侧设置有只出不进的单向阀二。
[0014]通过单向阀一使供药管内侧的药液单向向注射活塞筒的内侧供给药液的作用,通过活塞杆向右的滑动使供药管内侧的药液进入到注射活塞筒的内侧,通过单向阀二使注射活塞筒内侧的药液单向从出料管的内侧排出,通过活塞杆向左的滑动将注射活塞筒内侧的药液从出料管的内侧排出,从而实现对注药用供药的作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供药单元还包含有供药箱、进药口和背带,所述供药管的后端与注射活塞筒后侧的供药箱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供药箱的上侧开设有进药口,所述供药箱的前侧左右两端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有背带。
[0016]通过背带使供药箱能够实现背到后背的作用,通过进药口实现对供药箱内侧供给药液的作用,通过供药箱实现对供药管内侧供药的作用。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刻度槽和可视窗口,所述注射活塞筒的上侧沿左右方向均匀开设有刻度槽,所述注射活塞筒的前侧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可视窗口。
[0018]通过可视窗口实现对活塞杆左端活塞在注射活塞筒内侧滑动位置的观察作用,从而通过刻度槽实现对注药量的确定作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野外注药器具,具有以下好处:
[0020]1、本野外注药器具设置有刻度槽和可视窗口,通过可视窗口实现对活塞杆左端活塞在注射活塞筒内侧滑动位置的观察作用,从而通过刻度槽实现对注药量的确定作用;
[0021]2、本野外注药器具设置有供药单元,通过单向阀一使供药管内侧的药液单向向注射活塞筒的内侧供给药液的作用,通过活塞杆向右的滑动使供药管内侧的药液进入到注射活塞筒的内侧,通过单向阀二使注射活塞筒内侧的药液单向从出料管的内侧排出,通过活塞杆向左的滑动将注射活塞筒内侧的药液从出料管的内侧排出,从而实现对注药用供药的作用;
[0022]3、通过圆筒实现对转头的固定作用,出料管内的药液通过转头左端均匀开设有的出药孔实现对虫孔内全面的注药作用,通过转动组件带动圆筒转动,通过圆筒的转动带动转头转动实现转孔的作用,从而实现转孔后直接注药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注射活塞筒、2防滑手柄、3出料管、4供药单元、41活塞杆、42弹簧拉手、43供药管、44单向阀一、45单向阀二、46供药箱、47进药口、48背带、5注药单元、51圆筒、52转头、53出药孔、54固定架、55马达、56皮带轮、57皮带、6刻度槽、7可视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野外注药器具,包括注射活塞筒1和注药单元5;
[0028]注射活塞筒1:下侧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防滑手柄2,注射活塞筒1的左端设置有出料管3,出料管3的内侧右端与注射活塞筒1的内侧之间连通,注射活塞筒1的内侧上侧设置有供药单元4;
[0029]供药单元4包含有活塞杆41、弹簧拉手42、供药管43和控制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注药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活塞筒(1)和注药单元(5);注射活塞筒(1):下侧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防滑手柄(2),所述注射活塞筒(1)的左端设置有出料管(3),所述出料管(3)的内侧右端与注射活塞筒(1)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注射活塞筒(1)的内侧上侧设置有供药单元(4);注药单元(5):包含有圆筒(51)、转头(52)、出药孔(53)和转动组件,所述出料管(3)的内侧左端密封转动连接有一个圆筒(51),所述圆筒(51)的内侧左端固定卡接有一个可拆卸的转头(52),所述转头(52)的内侧右端与圆筒(51)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转头(52)的左端环形开设有一圈出药孔(53),每个出药孔(53)的内侧内端与转头(52)的内侧之间连通,所述出料管(3)的上侧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与圆筒(51)的外侧之间配合连接的转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注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含有固定架(54)、马达(55)、皮带轮(56)和皮带(57),所述出料管(3)的上侧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4),所述固定架(54)的上侧沿左右方向固定连接有马达(55),所述圆筒(5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皮带轮(56),所述马达(55)的输出轴的外侧和皮带轮(56)的外侧之间通过一个皮带(57)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注药器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余佳豪王明斌胡云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