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用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06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呼吸器用减压阀,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与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磁板和设置在第一磁板上方的第二磁板,所述第二磁板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与膜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磁板和设置在第三磁板上方的第四磁板,所述第四磁板与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相互排斥,所述第三磁板和第四磁板相互排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磁板、第二磁板、连杆、密封塞、阀杆、第二壳体、膜片、抵压头,第三磁板、第四磁板、螺杆、手轮和反馈通道等,解决了现有的减压阀在长期的使用后调节弹簧容易发生疲劳的问题。劳的问题。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器用减压阀


[0001]本技术属于呼吸器
,尤其涉及呼吸器用减压阀。

技术介绍

[0002]呼吸器用于用来帮助使用者在危险环境下,如缺氧、有毒气体、烟雾火灾救援等可以正常呼吸空气的装具,其主要包括气瓶、气管和面罩等组成,由于气瓶中的气体压力较大,所以在通过气管排出到面罩的过程中需要对气管中的气体进行减压,减压阀的初始状态时,密封塞与片状挡板和U型挡板相互抵触,使得出气管被分为相对隔绝的两个部分,通过旋转手轮带动调节弹簧被压缩,推开膜片下移,阀杆带动密封塞与第一挡板和U型挡板脱离抵触,出气管的两部分处于连通的状态,从出气管的输入口向输出口流动的气体经过密封塞与片状挡板之间的缝隙时被减压,流入到靠近出气管输出端的一侧,出气管输出端一部分气体经过反馈通道回流到第一壳体的内部,处于膜片的下方,对膜片产生向上的推力,最终膜片的推力与调节弹簧的压力处于一致时,得到稳定压力的气压,现有的技术存在问题是;现有的减压阀通过调节弹簧的弹力与气压对膜片的推力相等时保持输出气压的稳定,但是调节弹簧长期的使用后会出现疲劳的状态,容易导致减压阀无法进行降压和或者压力调节不准确的问题,所以急需设计一种呼吸器用减压阀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呼吸器用减压阀,其利用同性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将减压阀中的调节弹簧替换为两个相互排斥的磁板,具有使得减压阀的寿命更加长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减压阀在长期的使用后调节弹簧容易发生疲劳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呼吸器用减压阀,所诉气瓶的上部连接有出气管,所述气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气管与气瓶内部连通的阀门,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保证出气压力恒定的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包括自出气管的内顶壁向下延伸且不与出气管内底壁接触的的片状挡板,所述出气管的内底壁一体成型有U型挡板,所述片状挡板和U型挡板的下方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出气管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所述连杆的底部与第一缓冲组件连接,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杆,所述出气管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膜片,所述膜片的底部设置有抵压头,所述膜片的上部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出气管外壁开设有与第二壳体内部连通的反馈通道,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与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磁板和设置在第一磁板上方的第二磁板,所述第二磁板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与膜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磁板和设置在第三磁板上方的第四磁板,所述第四磁板与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相互排斥,所述第三磁板和第四磁板相互排斥。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底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上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始终处于第一磁板的导向孔内部。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内部设置有下部开口的定位通道,所述第三磁铁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延伸至定位通道的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膜片的边缘处于第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膜片将第二壳体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磁板的直径与第一壳体的内壁直径相等。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杆、阀杆和螺杆的轴线处在同一竖直线上。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气瓶、阀门、出气管、减压阀、片状挡板、U型挡板、第一壳体、第一磁板、第二磁板、连杆、密封塞、阀杆、第二壳体、膜片、抵压头,第三磁板、第四磁板、螺杆、手轮和反馈通道,能够使得在对气瓶中对的气体进行排放的过程中,首先打开气瓶顶部的阀门,然后转动手轮,手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向下运动带动第四磁板向下运动,当第四磁板与第三磁板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第三磁板下移,带动膜片形变的同时,膜片底部的抵压头与阀杆相互抵紧,使得阀杆带动密封塞向下移动,密封塞向下运动脱离与片状挡板的抵触,第二磁板向靠近第一磁板的方向运动,出气管内部导通,气流从出气管的输入端流向输出端,气流经过密封塞处进行压力调节,随后进入到靠近输出端的一侧,出气管输出端一侧的气流一部分被输出,一部分通过反馈通道流入到膜片下方,对膜片产生向上的推力,当膜片向上的推力与第三磁板的压力值相等时,膜片下方的气压恒定,通过反馈通道与膜片下方连通的出气管输出端的压力也保持恒定,从而使得出气管输出端的压力恒定。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向杆和导向孔,能够使得导向杆和导向孔的导向,在第二磁板向靠近第一磁板运动的过程中,防止第二磁板和第一磁板偏移,同时保证密封塞始终处于水平的状态。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通道和定位杆,能够使得定位通道和定位杆始终处于插合的状态,在第四磁板向第三磁板靠近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导向,保证第四磁板和第三磁板始终都和水平面平行,膜片受到的第四磁板垂直向下的推力。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膜片与第二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能够使得第二壳体的内部被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下腔室的内部与上腔室的内部互不连通。
[0015]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磁板的直径等于第一壳体内壁直径,能够使得第二磁板与第一磁板的直径相等且表面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排斥力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
[0016]6、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杆、阀杆和螺杆的轴线始终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能够使得在螺杆、阀杆和连杆的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均能够带动膜片形变,使得出气压力变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侧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图2中A

A处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图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气瓶;2、阀门;3、出气管;4、减压阀;5、片状挡板;6、U型挡板;7、第一壳体;8、第一磁板;9、第二磁板;10、连杆;11、密封塞;12、阀杆;13、第二壳体;14、膜片;15、抵压头;16、第三磁板;17、第四磁板;18、螺杆;19、手轮;20、反馈通道;21、导向杆;22、导向孔;23、定位通道;24、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呼吸器用减压阀,所诉气瓶1的上部连接有出气管3,所述气瓶1的顶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呼吸器用减压阀,所诉气瓶(1)的上部连接有出气管(3),所述气瓶(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气管(3)与气瓶(1)内部连通的阀门(2),所述出气管(3)上设置有用于保证出气压力恒定的减压阀(4),所述减压阀(4)包括自出气管(3)的内顶壁向下延伸且不与出气管(3)内底壁接触的片状挡板(5),所述出气管(3)的内底壁一体成型有U型挡板(6),所述片状挡板(5)和U型挡板(6)的下方设置有密封塞(11),所述密封塞(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0),所述出气管(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所述连杆(10)的底部与第一缓冲组件连接,所述密封塞(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杆(12),所述出气管(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13),所述第二壳体(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膜片(14),所述膜片(14)的底部设置有抵压头(15),所述膜片(1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壳体(13)螺纹配合的螺杆(18),所述螺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轮(19),所述出气管(3)外壁开设有与第二壳体(13)内部连通的反馈通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与第一壳体(7)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磁板(8)和设置在第一磁板(8)上方的第二磁板(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华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元华泰安全救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