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黏膜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95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黏膜切开刀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黏膜切开刀,包括壳体、滑动指环,所述壳体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外部套设有滑动指环,所述滑动指环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指环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所述滑动指环上表面内侧位于注液管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位于注液管正下方,且所述注液孔与注液管连通,所述滑块一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注液针管,所述注液针管插接在滑块内部,所述注液孔与注液针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液口与电极插头整合到一起,使用过程中,其密封及连接结构相对静止,显著提升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并且整体结构简洁,组装方便,进一步降低生产不良率。进一步降低生产不良率。进一步降低生产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黏膜切开刀


[0001]本技术涉及黏膜切开刀领域,具体是一种黏膜切开刀。

技术介绍

[000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作为一种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通过ESD可以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重要手术器具为黏膜切开刀,为适应手术需求,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多功能的黏膜切开刀。
[000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黏膜切开刀,其结构将导电插头设置在注液接口的后端,其导电丝会通过注液腔道,需要采用滑动密封,其防泄漏的耐压比较低,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黏膜切开刀,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黏膜切开刀,包括壳体、滑动指环,所述壳体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外部套设有滑动指环,所述滑动指环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指环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所述滑动指环上表面内侧位于注液管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位于注液管正下方,且所述注液孔与注液管连通,所述滑块一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注液针管,所述注液针管插接在滑块内部,所述注液孔与注液针管连通,所述滑块另一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导电金属丝,所述导电金属丝贯穿滑块及注液针管,所述壳体上表面位于注液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极插口,所述电极插口内部插接有电极插头,所述电极插头贯穿滑动指环延伸至滑槽内部,所述电极插头外壁下部贯穿插接有碳刷,所述碳刷套设在导电金属丝外部,且所述碳刷与导电金属丝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金属丝块与注液针管呈间隙配合。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注液针管外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注液针管外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管端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侧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导电金属丝端部套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导电金属丝的一端插接有刀头,所述导电金属丝及刀头均与连接管焊接,所述刀头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柱塞,所述柱塞大小规格与环形槽相适配,所述柱塞活动插接在环形槽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注液口与电极插头整合到一起,使用过程中,其密封及连接结构相对静止,显著提升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并且整体结构简洁,组装方便,进一步降低生产不良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黏膜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黏膜切开刀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一种黏膜切开刀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2一种黏膜切开刀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壳体;2、滑槽;3、滑动指环;4、注液管;5、滑块;6、注液孔;7、注液针管;8、导电金属丝;9、电极插口;10、电极插头;11、碳刷;12、套管;13、连接管;14、刀头;15、柱塞;16、固定块;17、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4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黏膜切开刀,包括壳体1、滑动指环3,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壳体1外部套设有滑动指环3,滑动指环3与壳体1滑动连接,滑动指环3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管4,滑动指环3上表面内侧位于注液管4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块5,滑块5内部开设有注液孔6,注液孔6位于注液管4正下方,注液孔6与注液管4连通,滑块5一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注液针管7,注液针管7插接在滑块5内部,注液孔6与注液针管7连通,滑块5另一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导电金属丝8,导电金属丝8贯穿滑块5及注液针管7,壳体1上表面位于注液管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极插口9,电极插口9内部插接有电极插头10,电极插头10贯穿滑动指环3延伸至滑槽2内部,电极插头10外壁下部贯穿插接有碳刷11,碳刷11套设在导电金属丝8外部,碳刷11与导电金属丝8滑动连接,通过药液管与注液管4连接,将药液通过注液管4、注液孔6及注液针管7输送至患者黏膜处,从而对患者的黏膜处进行药液注射治疗,通过将电极插头10通过导线与对电源连接,使得电流通过电极插头10传递至碳刷11,再传递至导电金属丝8,由导电金属丝8传递至连接管13,再传递至刀头14,通过刀头14完成对患者的黏膜进行切开。
[0020]本实施例中,导电金属丝8与注液针管7呈间隙配合,使得由注液管4注入的药液通过导电金属丝8外壁与注液针管7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从而对患者的黏膜进行注液。
[0021]本实施例中,滑块5插接在滑槽2内部,滑块5与滑槽2滑动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壳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2,套管12套设在注液针管7外部,通过套管12对注液针管7进行遮蔽防护。
[0023]本实施例中,套管12端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外侧面开设有环形槽17,导电金属丝8端部套设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远离导电金属丝8的一端插接有刀头
14,导电金属丝8及刀头14均与连接管13焊接,刀头14远离连接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柱塞15,柱塞15大小规格与环形槽17相适配,柱塞15活动插接在环形槽17内部,同时柱塞15插接在环形槽17内部,从而对套管12端部进行遮蔽,避免灰尘或其他的异物进入黏膜切开刀的内部,造成黏膜切开刀受到污染。
[0024]本技术具体工作原理:实用时,将注液管4与药液管进行对接固定,再将电极插头10与电源线进行连接,通过手指扣住滑动指环3上的指环内部,便于医生手持,更方便使用,将滑动指环3往上套管12一端推动,从而带动滑块5滑动,使得注液针管7及导电金属丝8同步滑动,将刀头14顶出,通过刀头14完成对患者的黏膜进行切开治疗,并且,药液通过药液管输送至注液管4中,通过药液孔6流入药液针管7中,通过药液针管7完成对患者的黏膜进行药液注射。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黏膜切开刀,包括壳体(1)、滑动指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所述壳体(1)外部套设有滑动指环(3),所述滑动指环(3)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指环(3)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管(4),所述滑动指环(3)上表面内侧位于注液管(4)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内部开设有注液孔(6),所述注液孔(6)位于注液管(4)正下方,且所述注液孔(6)与注液管(4)连通,所述滑块(5)一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注液针管(7),所述注液针管(7)插接在滑块(5)内部,所述注液孔(6)与注液针管(7)连通,所述滑块(5)另一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导电金属丝(8),所述导电金属丝(8)贯穿滑块(5)及注液针管(7),所述壳体(1)上表面位于注液管(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极插口(9),所述电极插口(9)内部插接有电极插头(10),所述电极插头(10)贯穿滑动指环(3)延伸至滑槽(2)内部,所述电极插头(10)外壁下部贯穿插接有碳刷(11),所述碳刷(11)套设在导电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煜焦玉芬肖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首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