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移动电源及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85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及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和磁性吸附组件,移动电源本体具有互相背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用于与佩戴有待充电设备的佩戴对象靠近,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输出接口,磁性吸附组件设置于第二端面。本申请通过移动电源本体、磁性吸附件设置,在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放电状态时,磁性吸附组件可以吸附在待充电设备上,并利用输出接口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电源本体处于佩戴对象和待充电设备之间。也即无需用户再将待充电设备脱下,达到连接方便的技术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充电过程中正常使用到待充电设备的所有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移动电源及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及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移动电源俗称行动电源、行动充电器(行电、行充、充电宝、尿袋、奶妈;英语:Power bank),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
[0003]随着智能手表为了轻便化厚度变得越来越薄,导致电池容量变小,待机时间就变得更短。当智能手表需要进行充电时,用户往往需要将智能手表拆下来,并将智能手表与随身携带的移动电源进行连接以实现充电。在充电阶段时用户一般会将移动电源、智能手表一同放在包里或者口袋中,则此时用户无法再使用智能手表的任何功能,给用户带来不便,即现有的移动电源受限于连接从而影响到智能手表的正常使用,存在连接麻烦的问题。
[0004]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及穿戴设备,旨在至少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现有移动电源所存在的连接麻烦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
[0007]移动电源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互相背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用于与佩戴有待充电设备的佩戴对象靠近,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输出接口;
[0008]磁性吸附组件,所述磁性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0009]其中,在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放电状态时,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上,所述输出接口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所述佩戴对象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
[0010]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电源以及与便携式移动电源连接的穿戴部。
[0011]本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及穿戴设备,通过移动电源本体、磁性吸附件设置,在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放电状态时,磁性吸附组件可以吸附在待充电设备上,并利用输出接口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电源本体处于佩戴对象和待充电设备之间。也即无需用户再将待充电设备脱下,达到连接方便的技术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充电过程中正常使用到待充电设备的所有功能,并且在几乎不影响待充电设备的外观情况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正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反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与便携式移动电源适配的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器原理示意图。
[001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在充电过程中佩戴对象无需将待充电设备脱下的基础上,方便、快捷为佩戴对象所佩戴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0021]请参考图1

图3,该便携式移动电源至少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和磁性吸附组件111。
[0022]具体的,该移动电源本体1具有互相背离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用于用于与佩戴有待充电设备2的佩戴对象靠近。该第一端面可以是移动电源本体1的上端面,该第二端面12可以是移动电源本体1的下端面,由此两个端面呈互相背离关系。其中,该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输出接口112。
[0023]具体的,该磁性吸附组件111设置于第二端面12;在移动电源本体1处于放电状态时(即对于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时),磁性吸附组件111用于吸附在待充电设备2上,输出接口112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并且移动电源本体1处于佩戴对象和待充电设备2之间。其中,佩戴对象一般指人待充电设备2可以是手环或者手表,则佩戴对象可以将待充电设备佩戴在手腕部位或者手臂部位;磁性吸附组件111指能够产生磁吸附力的器件,例如磁铁。
[0024]本实施例通过移动电源本体1、磁性吸附件111设置,在移动电源本体1处于放电状态时,磁性吸附组件111可以吸附在待充电设备2上,并利用输出接口112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电源本体1处于佩戴对象和待充电设备2之间。也即无需用户再将待充电设备2从佩戴部位中脱下,达到连接方便的技术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充电过程中正常使用到待充电设备2的所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0025]请参考图4

图5,磁性吸附组件111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1111和第二磁性件1112,第一磁性件1111和第二磁性件1112分别设置于第二端面12的左右两侧;则在移动电源本体1处于放电状态时,第一磁性件1111用于与待充电设备2的第三磁性件21进行吸附,第二磁性件1112用于与待充电设备2的第四磁性件22进行吸附。即通过第一磁性件1111和第二磁性件1112设置在第二端面12的左右两侧,在移动电源本体1处于放电状态时,能够提供两侧的磁性吸附力以将移动电源本体1、待充电设备2进行稳固的贴合、接触,保证整个放电状态的稳定性。同时,在移动电源本体1的厚度较薄时(例如,厚度为2

3mm时),几乎不需要重新调整待充电设备2与佩戴对象之间的佩戴松紧度,佩戴对象所执行的操作仅为将移动电源本体1塞入待充电设备2底部即可完成紧密贴合(完成连接),也即实现充电。
[0026]其中,第一磁性件1111、第二磁性件1112、第三磁性件21、第四磁性件22均可以是磁铁片,相应的这四个磁铁片的磁性不能完全相同,具体的如下:第一磁性件1111的极性与第二磁性件1112的极性相反,第二磁性件1112的极性与第三磁性件21的极性相同,第四磁性件22的极性与第三磁性件21的极性相反,由此保证第一磁性件1111与第二磁性件1112不相吸的基础上,第一磁性件1111与第三磁性件21之间产生较大的磁性吸附力,第二磁性件1112与第四磁性件22之间产生较大的磁性吸附力,从而进一步保证移动电源本体1、待充电设备2的紧密贴合。也即充电时只需要把移动电源本体1放到待充电设备2底部,移动电源本体1上的第一磁性件1111、第二磁性件1112会与待充电设备2上的第三磁性件21、第四磁性件22紧紧的吸住,来保证整个充电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因为佩戴对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互相背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用于与佩戴有待充电设备的佩戴对象靠近,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输出接口;磁性吸附组件,所述磁性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其中,在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放电状态时,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上,所述输出接口用于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所述佩戴对象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放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第三磁性件进行吸附,所述第二磁性件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第四磁性件进行吸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极性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极性与所述第三磁性件的极性相同,所述第四磁性件的极性与所述第三磁性件的极性相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上还设置有主板、电池、充电口和开关按钮;所述电池、充电口和开关按钮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在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充电口用于与插座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上还设置有充电指示灯和输出指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和所述输出指示灯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在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充电指示灯用于进行灯光指示;在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处于放电状态时,所述输出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明熊斌程合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