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777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筒,导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微型马达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凸块,转动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接轴,插接轴的另一端插接在壳体上,所述隔板的一侧插接有顶柱,顶柱的一端与弧形凸块接触,顶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盘,推动盘的一侧设有纳米微针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持续有效的将纳米微针导入中胚层内,保证纳米微针导入的连续性,且提升了纳米微针导入的稳定性,提升纳米微针的导入效果。入效果。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美容仪器
,尤其涉及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纳米微针通过纳米技术打开皮肤管道的一种微针,针头类似一块小小的晶片方块,上面布满了密密的、细到看不出来的小针,将这个小方块按在皮肤上,就能让药物进入中胚层,而现有的纳米微针导入装置不能够持续有效的将纳米微针导入中胚层内,且稳定性不强,满足不了需求。
[0003]目前,现有的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不能够持续有效的将纳米微针导入中胚层内,且稳定性不强,影响纳米微针的导入效果,综上,现有的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大多还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筒,导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微型马达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凸块,转动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接轴,插接轴的另一端插接在壳体上,所述隔板的一侧插接有顶柱,顶柱的一端与弧形凸块接触,顶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盘,推动盘的一侧设有纳米微针头,所述导向筒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滑道,滑道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的一侧与推动盘固定连接,所述顶柱的外壁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推动盘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隔板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头,插接头内插接有储液罐。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微型泵,微型泵的进口端与储液罐连通,微型泵的出口端插接有导向管,导向管的另一端插接有分流管,分流管的另一端套接有硅胶头,硅胶头与纳米微针头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设有多个防滑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调节开关,调节开关与微型马达和微型泵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蓄电池,壳体的底部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与微型马达和微型泵电性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微型马达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弧形凸块进行转动,
在弧形凸块的挤压下使得顶柱向外滑动,从而将纳米微针头扎在人们的身体上,进而将纳米微针导入中胚层内,再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纳米微针头复位,从而持续有效的将纳米微针导入中胚层内,保证纳米微针导入的连续性。
[0015]2.本技术通过导向块在滑道内滑动的设置能够对推动盘的推动进行导向,从而对纳米微针头的导入进行导向,进而提升纳米微针导入的稳定性,提升纳米微针的导入效果。
[0016]3.本技术通过储液罐、微型泵、导向管、分流管、硅胶头和纳米微针头的配合设置能够在导入纳米微针的同时对肌肤进行修复,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导向筒;3、滑道;4、隔板;5、顶柱;6、推动盘;7、导向块;8、复位弹簧;9、纳米微针头;10、安装板;11、微型马达;12、转动盘;13、插接轴;14、弧形凸块;15、插接头;16、储液罐;17、微型泵;18、导向管;19、分流管;20、硅胶头;21、防滑槽;22、充电口;23、调节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图3,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向筒2,导向筒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隔板4,隔板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微型马达11,微型马达11输出轴的一端键连接有转动盘12,转动盘1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弧形凸块14,转动盘12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插接轴13,插接轴13的另一端插接在壳体1上,隔板4的一侧插接有顶柱5,顶柱5的一端与弧形凸块14接触,顶柱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推动盘6,推动盘6的一侧设有纳米微针头9,在微型马达11的带动下转动盘1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弧形凸块14进行转动,在弧形凸块14的挤压下使得顶柱5向外滑动,从而将纳米微针头9扎在人们的身体上,进而将纳米微针导入中胚层内,导向筒2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滑道3,滑道3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7,导向块7的一侧与推动盘6固定连接,导向块7在滑道3内滑动对推动盘6的推动进行导向,从而对纳米微针头9的导入进行导向,顶柱5的外壁套接有复位弹簧8,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使得纳米微针头9复位,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推动盘6固定连接,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与隔板4固定连接。
[0023]壳体1的一侧外壁一体成型有插接头15,插接头15内插接有储液罐16,插接头15方便储液罐16的安装和拆卸,壳体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微型泵17,微型泵17的进口端与储液罐16连通,微型泵17的出口端插接有导向管18,导向管18的另一端插接有分流管19,分流管19的另一端套接有硅胶头20,硅胶头20与纳米微针头9连通,在微型泵17的作用下使
得储液罐16内的修复液被抽入导向管18内,然后,经分流管19输送给硅胶头20,再输送给纳米微针头9,从而实现边导入边修复,壳体1的一侧外壁设有多个防滑槽21,从而防止装置从手中滑落,壳体1的一侧设有调节开关23,调节开关23与微型马达11和微型泵17电性连接,壳体1内设有蓄电池,蓄电池为装置供电,壳体1的底部设有充电口22,通过充电口22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口22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蓄电池与微型马达11和微型泵17电性连接。
[0024]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按下调节开关23,启动微型马达11,在微型马达11的带动下转动盘1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弧形凸块14进行转动,在弧形凸块14的挤压下使得顶柱5向外滑动,从而将纳米微针头9扎在人们的身体上,进而将纳米微针导入中胚层内,当弧形凸块14不与顶柱5接触时,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使得纳米微针头9复位,同时微型泵17启动,在微型泵17的作用下使得储液罐16内的修复液被抽入导向管18内,然后,经分流管19输送给硅胶头20,再输送给纳米微针头9,从而实现边导入边修复。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筒(2),导向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4),隔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11),微型马达(11)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2),转动盘(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凸块(14),转动盘(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接轴(13),插接轴(13)的另一端插接在壳体(1)上,所述隔板(4)的一侧插接有顶柱(5),顶柱(5)的一端与弧形凸块(14)接触,顶柱(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盘(6),推动盘(6)的一侧设有纳米微针头(9),所述导向筒(2)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滑道(3),滑道(3)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7),导向块(7)的一侧与推动盘(6)固定连接,所述顶柱(5)的外壁套接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推动盘(6)固定连接,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与隔板(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胚层纳米微针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颜刘志静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颜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