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震功能的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76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设备,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清洗机,清洗机包括机体外壳、吸嘴装置、回收装置和动力源组件,吸嘴装置用于吸取待清洁表面的脏物和周围空气,使脏物与空气形成脏物流体并将脏物流体导向回收装置,回收装置用于截留流体中的至少部分液体,动力源组件用于驱动脏物流体从吸嘴装置向回收装置流动;动力源组件包括壳体、风扇组件和上减震垫,风扇组件和上减震垫容置在壳体内,壳体的中部设有隔离件,风扇组件包括装配成一体的叶轮组件和叶轮驱动电机组件,风扇组件与隔离件间隔设置,并通过上减震垫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减震垫使风扇组件与壳体软接触,实现对风扇组件至少两个方向的振动隔离。件至少两个方向的振动隔离。件至少两个方向的振动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减震功能的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手持式清洗机通过抽吸方式将待清洁表面的液体及固液混合物吸入并分离,达到清洁目的。其中用于产生抽吸力的电机在工作时会振动,电机振动会使清洗机整体抖动,既不便于握持又可能导致零件松脱,电机振动还使电机外壳与清洗机壳体或其他零件碰触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清洗机,通过对电机组件进行减震设计,提升清洗机使用体验。
[0004]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清洗机,所述清洗机包括机体外壳、吸嘴装置、回收装置和动力源组件,所述吸嘴装置用于吸取待清洁表面的脏物和周围空气,使所述脏物与所述空气形成脏物流体并将所述脏物流体导向所述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用于截留所述脏物流体中的至少部分液体,所述动力源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脏物流体从所述吸嘴装置向所述回收装置流动;
[0005]所述吸嘴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外壳的前端,所述动力源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外壳内部,所述回收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源组件和所述吸嘴装置流体连通;
[0006]所述动力源组件包括壳体、风扇组件和上减震垫,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上减震垫容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壳体分体或一体设置,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装配成一体的叶轮组件和叶轮驱动电机组件,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叶轮驱动电机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隔离件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上减震垫连接,通过上减震垫实现对所述风扇组件至少两个方向的振动隔离。
[0007]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将风扇组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上减震垫安装于动力源组件的壳体内,在确保清洗机正常水气分离功能的前提下,使风扇组件与壳体软接触,能够避免或减少清洗机使用过程中产生振动,进而减少噪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将风扇组件作为一个整体与上减震垫连接,提升了风扇组件带电部件的防水性能,确保使用安全。
[000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11]图1是清洗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清洗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气流从吸嘴装置到回收装置的流动路线示意图;
[0014]图4是气流从回收装置到动力源组件的流动路线示意图;
[0015]图5是机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清洗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导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清洗机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清洗机底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是吸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1是吸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2是吸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13是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4是回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5是回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16是动力源组件与导流装置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7是动力源组件与导流装置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8是动力源组件与导流装置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9是动力源组件与导流装置装配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0]图20是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1是上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2是挡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3是叶轮驱动电机组件与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4是叶轮驱动电机组件与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5是上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6是上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7是下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8是叶轮驱动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9是叶轮驱动电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0]图30是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1是电路板组件散热的示意图;
[0042]图32是储液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3是储液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4是储液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5是储液箱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
[0047]100、机体外壳,101、手柄,102、流体输送装置对接部,103、回收装置对接部,104
‑ꢀ
外壳出风口,105、控制按钮,106、电源线,107、外壳开口,108、底部盖板,109、承载板, 111、接纳孔,顶压件112,
[0048]200、吸嘴装置,201、吸嘴盖板,202、吸嘴底板,203、滚刷器,204、导风管,205、吸口,206、第一导风管,207、第二导风管,208、吸嘴通道,213、凸筋,214、滚刷口,215、刷辊,216、刮刷元件,217、刷辊驱动电机,
[0049]300、回收装置,301、储污箱,302、进风管,303、出风管,304、储污腔,305、储污箱进风口,306、储污箱出风口,308、风挡机构,310、挡风筋,311、第一挡风片,313、第二挡风片,316、排污口,317、排水塞,330、卡扣元件,331、接纳元件,334、搭接元件, 335、支撑元件,
[0050]400、导流装置,401、进风通道,402、回风通道,407、导流基座,408、隔板,409、导风口,410、第一基座出口,411、第二基座出口,412

过滤网,413、接头盖板,414、进风口接头,415、回风口接头,416、第一衔接部,417、第二衔接部,420、清理口,421、风道盖板,422、密封软胶,
[0051]500、动力源组件,501、壳体,502、风扇组件,503、隔离件,504、上部壳体,505、下部壳体,506、隔离腔,507、壳体出风口,508、挡风机构,509、分离腔,510、壳体进风口,511、回水孔,512、叶轮组件,513、叶轮驱动电机组件,514、输出轴,515、第一挡风板,516、第二挡风板,517、支架,518、过风口,519、第一挡风板外缘,520、第一挡风板内缘,521、第一挡风裙边,522、第二挡风板外缘,523、第二挡风板内缘,524、第二挡风裙边,525、内框,526、外框,527、隔离叶片,528、叶片前缘,529、叶片后缘,5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包括机体外壳(100)、吸嘴装置(200)、回收装置(300)和动力源组件(500),所述吸嘴装置(200)用于吸取待清洁表面的脏物和周围空气,使所述脏物与所述空气形成脏物流体并将所述脏物流体导向所述回收装置(300),所述回收装置(300)用于截留所述流体中的至少部分液体,所述动力源组件(500)用于驱动所述脏物流体从所述吸嘴装置(200)流向所述回收装置(300);所述吸嘴装置(200)设置在所述机体外壳(100)的前端,所述动力源组件(500)设置在所述机体外壳(100)内部,所述回收装置(300)分别与所述动力源组件(500)和所述吸嘴装置(200)流体连通;所述动力源组件(500)包括壳体(501)、风扇组件(502)和上减震垫(705),所述风扇组件(502)和所述上减震垫(705)容置在所述壳体(501)内,所述壳体(501)的中部设有隔离件(503),所述隔离件(503)与所述壳体(501)分体或一体设置,所述风扇组件(502)包括装配成一体的叶轮组件(512)和叶轮驱动电机组件(513),所述叶轮组件(512)位于所述壳体(501)的下部,所述叶轮驱动电机组件(51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501)的上部,所述风扇组件(502)与所述隔离件(503)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上减震垫(705)连接,通过上减震垫(705)实现对所述风扇组件(502)至少两个方向的振动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垫(705)包括环形盘(706)和电机密封环(710),所述环形盘(706)和所述电机密封环(710)分体或一体设置;所述电机密封环(710)环绕所述叶轮驱动电机组件(513),所述隔离件(503)通过所述电机密封环(710)与所述叶轮驱动电机组件(513)侧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密封环(710)的下端与所述环形盘(706)的顶面相连,所述隔离件(503)通过所述环形盘(706)与所述叶轮组件(512)上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垫(705)与所述隔离件(503)之间通过第一定位机构相连,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孔(709)和能够穿入所述定位孔(709)的定位柱(708),所述定位柱(708)设置在所述隔离件(503)和所述上减震垫(705)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孔(709)设置在所述隔离件(503)和所述上减震垫(705)中的另一个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512)与所述上减震垫(705)之间通过第二定位结构相连,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凸起(724)和用于与所述定位凸起(724)过盈配合的定位凹槽(725),所述定位凸起(724)设置在所述叶轮组件(512)和所述上减震垫(705)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凹槽(725)设置在所述叶轮组件(512)和所述上减震垫(705)中的另一个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垫(705)还包括连接耳(707),所述环形盘(706)的内沿紧贴所述叶轮驱动电机组件(513)与所述叶轮组件(512)的连接处,所述环形盘(706)的外沿连接所述连接耳(707),所述上减震垫(705)通过所述连接耳(707)与所述隔离件(503)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708)设置在所述隔离件(503)上,所述定位孔(709)设置在所述连接耳(707)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512)的顶面具有凹陷部
(711),所述环形盘(706)由内向外包括第一连接环(712)和第二连接环(713),所述第二连接环(713)向所述叶轮组件(512)的凹陷部(711)凸出并容置在所述凹陷部(711)内,所述第一连接环(712)与所述凹陷部(711)的边缘贴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724)设置在所述叶轮组件(512)的凹陷部(711)内,所述定位凹槽(725)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环(713)的底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712)夹持在所述隔离件(503)与所述叶轮组件(512)之间,所述隔离件(503)和/或所述叶轮组件(512)上与所述第二连接环(713)相接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结构(7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环(713)为镂空结构;优选的,所述叶轮驱动电机组件(513)包括电机壳体(550)、输出轴(514)和散热风扇(551),所述电机壳体(550)限定出电机内腔(552),所述电机壳体(550)上部开设有电机排气孔(553),所述电机壳体(550)下部开设有电机进气孔(554),所述散热风扇(551)设置在所述输出轴(514)上且位于所述电机内腔(552)中;所述上减震垫(705)上开设有引流口(715),所述引流口(715)与所述电机进气孔(554)流体连通,所述隔离件(503)具有从所述壳体(501)外部向所述壳体(501)内部延伸的进气通道(555),所述进气通道(555)与所述引流口(715)流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555)、所述引流口(715)、所述电机进气孔(554)、所述电机内腔(552)与所述电机排气孔(553)依次连通形成气体流通路径;优选的,所述引流口(715)包括第一引流口(716)和第二引流口(717),所述第一引流口(716)开设在所述环形盘(706)上并且自所述环形盘(706)的内沿向所述环形盘(706)的外沿延伸,所述第二引流口(717)开设在所述电机密封环(710)上并且自所述第一引流口(716)向所述电机壳体(550)的上部延伸,所述第二引流口(717)与所述进气通道(555)相对;优选的,所述清洗机的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体外壳(100)内,所述电路板组件的热量经所述进气通道(555)进入所述电机内腔(552),以对所述电路板组件进行散热;优选的,所述隔离件(503)将所述壳体(501)分为上部壳体(504)和下部壳体(505),所述上部壳体(504)具有隔离腔(506)、壳体出风口(507)和挡风机构(508),所述壳体出风口(507)与所述隔离腔(506)流体连通,所述挡风机构(508)设置在所述壳体出风口(507)的进风侧,所述下部壳体(505)具有分离腔(509)、壳体进风口(510)和回水孔(511),所述分离腔(509)与所述隔离腔(506)通过所述隔离件(503)上的引流结构流体连通,外部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进杜卫通钱仕军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