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哺乳文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58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衣文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哺乳文胸,包括罩杯部、背围部、肩带部和连接部,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以及设置于罩杯内表面的连接带,每个罩杯包括上绵块和下绵块,上绵块的底部与下绵块的顶部连接,上绵块的顶部连接有扣合件,肩带部的前端设置有扣钩件,扣合件与扣钩件扣合连接,连接带的底部与下绵块内表面的底部,连接带的顶部与肩带部前端的扣钩件连接,肩带部的后端与背围部的顶部连接,背围部的一端与下绵块的外侧连接,背围部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哺乳文胸在需要哺乳时,将上绵块沿着上绵块与下绵块的连接处往内翻折,以露出乳房,形成舒适的头枕结构,供婴幼儿头部枕放,便于哺乳,实用性高。实用性高。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哺乳文胸


[0001]本技术涉及内衣文胸
,具体涉及一种哺乳文胸。

技术介绍

[0002]文胸内衣是每个女性的亲肤贴身衣物,主要用于遮蔽和支撑乳房。而目前的哺乳文胸是专门为哺乳期女性设计、生产的文胸,其结构主要是为便于哺乳婴幼儿。
[0003]目前的哺乳文胸,一般是罩杯结构中部开设通孔结构,以便于露出乳房、便于婴幼儿吸吮,同时在罩杯的外层设置一遮挡层,并在遮挡层的顶部设置一连接扣结构,通过该连接扣实现与肩带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哺乳时,则解除该连接扣结构,使得遮盖层的顶部解除与肩带的连接,以露出乳房,方便婴幼儿吸吮;当不需哺乳时,则将连接扣扣合,遮盖层顶部与肩带连接,以遮盖胸部,正常穿着。
[0004]而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目前的哺乳文胸采用罩杯本身结构以及遮盖层结构,两层结构设计会使得文胸的透气性降低,不利于哺乳女性的胸部健康;且两层结构设计亦较为繁杂,一方面降低了生产便利性、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当哺乳时,解除连接扣结构的连接后,所拆卸下来的遮盖层结构会一定程度地干扰、影响婴幼儿的正常舒适吸吮,婴幼儿容易产生侧卧吸吮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哺乳文胸。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哺乳文胸,包括罩杯部、背围部、肩带部和连接部,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以及设置于所述罩杯内表面的连接带,每个所述罩杯包括上绵块和下绵块,所述上绵块的底部与所述下绵块的顶部连接,所述上绵块的顶部连接有扣合件,所述肩带部的前端设置有扣钩件,所述扣合件与所述扣钩件扣合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底部与下绵块内表面的底部,连接带的顶部与肩带部前端的扣钩件连接,肩带部的后端与所述背围部的顶部连接,背围部的一端与所述下绵块的外侧连接,背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07]本申请通过采用上绵块和下绵块连接形成罩杯结构,能在需要哺乳时,将上绵块沿着上绵块与下绵块的连接处往内翻折,以露出乳房,便于哺乳婴幼儿;另一方面,上绵块与下绵块折叠形成舒适的绵块结构,能作为头枕结构,供婴幼儿头部枕放,使得婴幼儿舒适地吸吮母乳,减少哺乳期间婴幼儿吸吮不适而产生哭闹情况,使得母婴哺乳过程顺畅。同时,通过上绵块向内翻折以进行哺乳,改变了传统哺乳文胸在罩杯位置的中部开设通孔的结构,不需额外设置遮挡层,减少多层结构导致的透气性下降问题,且罩杯结构为绵材料,透气性高,保证哺乳女性的胸部透气舒适,减少胸部不透气引起的胸部疾病问题。
[0008]再一方面,罩杯内表面设置连接带,其与肩带部的前端连接,使得在哺乳时,将上绵块的顶部与肩带部前端解除连接时,连接带与肩带部起到连接文胸底部的作用,穿戴的
文胸亦不容易松脱;其中,优选的,该连接带的中部并不与罩杯的内表面连接,仅是连接带的底部与下绵块内表面的底部连接,且具体是靠近下绵块内表面靠近背围部一侧的底部连接,使得连接带避让乳头,减少日常穿戴过程中连接带对乳头造成的磨损,实用性高。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绵块的密度均大于上绵块的密度。
[0010]本申请的上绵块与下绵块的密度具体是绵块的发泡密度,而设置下绵块的密度较大,能对胸部底部起到承托作用,且当将上绵块往内翻折形成头枕结构后,相对于上绵块而言密度较大的下绵块亦能提供一定承托力,以承托婴幼儿的头部,使得婴幼儿吸吮母乳舒适;另一方面,密度较小的上绵块具有更好的柔软度、回弹性,与婴幼儿头部接触时,为婴幼儿提供舒适的头枕结构,使得婴幼儿在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吸吮母乳,减少婴幼儿吸吮状态不适而出现哭闹情况,便于母婴母乳护顺畅。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绵块包括第一下绵块和第二下绵块,所述第一下绵块的外侧与背围部连接,第一下绵块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绵块连接;第一下绵块的顶部、第二下绵块的顶部均与上绵块的底部连接。
[0012]通过设置第一下绵块和第二下绵块,能使得第一下绵块、第二下绵块和上绵块呈三角位置连接形成罩杯,以围设形成中部具有一定空腔位置的罩杯,便于容置哺乳女性的乳房;优选的,第一下绵块和第二下绵块的连接处与上绵块的连接处形成类似“T”型的结构,以较为充分地围设形成提供容置乳房的空腔,穿着舒适,减少罩杯对胸部的紧勒感。
[0013]进一步地,所述背围部的顶部设置有半圆连接圈,肩带部的后端与所述半圆连接圈连接。
[0014]通过在背围部顶部设置半圆连接圈,其半圆结构能为肩带部的后端提供活动空间,具体是可沿着半圆连接圈的半圆弧长方向活动,以便于调整肩带部的位置,便于根据各人穿戴舒适程度来调整肩带位置;优选的,半圆连接圈的底部为平直边缘,该平直边缘是从背部的外侧往背部的中部向下倾斜设置,以减少肩带部后端沿着半圆连接圈的上半圆弧长的可调角度,减少肩带部往肩外侧调整的空间,使得肩带部的后端往背部中部倾斜,以减少肩带部滑落的情况,亦能减少哺乳过程中肩带滑落的问题,减少穿戴不适感。
[0015]进一步地,所述扣钩件的中部具有第一连接梁,扣钩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供肩带部的前端穿经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供连接带的顶部穿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外表面凸设有与所述扣合件扣合连接的凸扣,所述凸扣的纵截面呈“L”型。
[0016]通过设置的第一通孔实现与肩带部的连接,并通过设置的第二通孔实现与连接带的连接,使得肩带部、连接带实现连接,以将下绵块的底部与背围部的顶部连接稳定,当哺乳时,将上绵块顶部与肩带部的连接解除后,以文胸结构亦不易松脱,保证穿戴稳定性。而通过第一连接梁外表面凸设的凸扣实现与上绵块顶部的扣合件相扣合连接,以实现上绵块与肩带部前端的可拆卸连接,实用方便。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凸扣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梁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的端部连接,固定部与限位部垂直连接。
[0018]通过设置的固定部和限位部,使得扣合件能扣合至固定部,且限位部起到的限位作用,使得扣合件不易从固定部中松脱,提高了扣合件与扣钩件的连接稳定性。
[001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为弧形边缘,能便于扣合件通过该弧形
边缘穿经限位部及固定部,实现扣合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扣合件的中部具有第二连接梁,扣合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扣合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二连接梁的顶部朝所述第三通孔延伸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顶部与第三通孔的内壁围设形成扣合间隙,所述扣合间隙供凸扣穿经并扣合连接,扣合件通过第四通孔与上绵块的顶部连接。
[0021]本申请扣合件开设的第三通孔内壁与第二连接梁顶部围设的扣合间隙垂直高度,优选地小于限位部的高度,使得限位部能横向地穿过第三通孔,再返回原竖直状态,进而使得限位部置于扣合件的外表面,通过限位部实现扣合件的限位,同时固定部贯穿第三通孔,且固定部的厚度略小于第三通孔的高度,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哺乳文胸,包括罩杯部(1)、背围部(2)、肩带部(3)和连接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部(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11)以及设置于所述罩杯(11)内表面的连接带(12),每个所述罩杯(11)包括上绵块(111)和下绵块,所述上绵块(111)的底部与所述下绵块的顶部连接,所述上绵块(111)的顶部连接有扣合件(5),所述肩带部(3)的前端设置有扣钩件(6),所述扣合件(5)与所述扣钩件(6)扣合连接,所述连接带(12)的底部与下绵块内表面的底部,连接带(12)的顶部与肩带部(3)前端的扣钩件(6)连接,肩带部(3)的后端与所述背围部(2)的顶部连接,背围部(2)的一端与所述下绵块的外侧连接,背围部(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绵块的密度均大于上绵块(111)的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绵块包括第一下绵块(112)和第二下绵块(113),所述第一下绵块(112)的外侧与背围部(2)连接,第一下绵块(112)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绵块(113)连接;第一下绵块(112)的顶部、第二下绵块(113)的顶部均与上绵块(111)的底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围部(2)的顶部设置有半圆连接圈(21),肩带部(3)的后端与所述半圆连接圈(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轶雷艳
申请(专利权)人:开放工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