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文胸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胸围,该胸围包括无缝一体织造的胸围本体、肩带以及内衬件,胸围本体包括鸡心部、罩杯部、杯侧部、背围部和下围部;内衬件的扣合端通过扣锁件与肩带的前端连接,内衬件的连接端为弧形边缘并车缝连接于罩杯部与杯侧部的连接处;罩杯部的顶部设置有扣合连接件,扣合连接件与扣锁件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胸围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无缝一体织造的方式,使得整件胸围本体不存在侧骨和各部分之间的接驳骨,提高了穿着舒适性,而设置的内衬件能对胸部的外侧起到收揽聚拢的作用,减少副乳的产生,设置的扣锁件和扣合连接件能提高胸围罩杯部的可拆卸性,便于更换胸垫或进行哺乳,使用便利,实用性高。
A seamless b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胸围
本技术涉及文胸内衣
,具体涉及一种无缝胸围。
技术介绍
文胸内衣是每个女性的亲肤贴身衣物,主要用于遮蔽和支撑乳房,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于文胸内衣的舒适度、亲肤性、透气性和穿着使用便利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文胸常用有固定杯垫的设置,不便于罩杯垫的定期更换或不同码数的更换,而市面上销售的可替换罩杯垫的胸围,基本是需要将整件胸围脱下后才能进行罩杯垫的更换,且若需要调整罩杯垫的位置,亦需要将胸围脱下后才可进行调整,穿着的使用便利性较低,对于生长发育期需常替换罩杯垫的女性、以及哺乳期需替换罩杯垫或进行哺乳的女性而言,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胸围,该胸围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无缝一体织造的方式,使得整件胸围本体不存在侧骨和各部分之间的接驳骨,提高了穿着舒适性,而设置的内衬件能对胸部的外侧起到收揽聚拢的作用,减少副乳的产生,设置的扣锁件和扣合连接件能提高胸围罩杯部的可拆卸性,便于更换胸垫或进行哺乳,提高了穿着的使用便利性,实用性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缝胸围,包括无缝一体织造的胸围本体、对称设置的肩带以及设置于胸围本体内表面的内衬件,所述胸围本体包括鸡心部、罩杯部、杯侧部、背围部和下围部;所述内衬件的扣合端通过扣锁件与所述肩带的前端连接,所述内衬件的连接端为弧形边缘,车缝连接于所述罩杯部与杯侧部的连接处;所述罩杯部的顶部设置有扣合连接件,所述扣合连接件与所述扣锁件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扣锁件包括用于所述肩带前端穿过的第一通孔、用于所述内衬件的扣合端穿过的第二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外表面突设有与所述扣合连接件卡扣连接的凸扣,所述凸扣的纵截面呈“L”型。进一步地,所述凸扣包括固定部和锁合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合部的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扣合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凸扣卡扣连接的第三通孔、用于让所述罩杯部顶部穿过的第四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的第二横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软片,所述软片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内衬件的宽度从扣合端向连接端逐渐增大,所述内衬件的内边缘从扣合端至连接端向杯侧部的底部弧形延伸设置,所述内衬件的外边缘从扣合端至连接端向杯侧部的顶部弧形延伸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下围部由若干第一花型循环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花型循环的第1、3、4、5、7、8横路均穿混纺纱;第2、6横路均穿210D的拉架纱;所述混纺纱是由棉纤维与纤度为20D的拉架纤维混纺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花型循环的每个横路包括3个编织位,所述第1、3、4、5、7、8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第2、6横路的第一编织位为成圈单元,第2、6横路的第二编织位和第三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进一步地,所述鸡心部由若干第二花型循环编织而成,所述第二花型循环包括8个横路,每个横路包括3个编织位,第1、3、5、7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第2、4、6、8横路的第一编织位为成圈单元,第2、4、6、8横路的第二编织位和第三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罩杯部和背围部的面料结构均为平纹组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胸围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无缝一体织造的方式,使得整件胸围本体不存在侧骨,不存在罩杯部与背围部之间的接驳骨,不存在下围部与罩杯部、鸡心、背围部、侧背部之间的接驳骨,提高了穿着舒适性和亲肤感;且采用无托圈设置,减少托圈对胸部血液循环的影响,降低生长发育期女性及哺乳期女性的胸部血液畅通,健康舒适;而设置的内衬件一方面能对胸部的外侧起到收揽聚拢的作用,减少副乳的产生,另一方面内衬件通过扣锁件与肩带连接,再通过扣锁件和扣合连接件的可拆卸性扣合连接,进而实现罩杯部顶部的可拆卸性,使得穿着者持续穿着该胸围的情况下,可进行罩杯垫的更换或者便于哺乳,提高了穿着的使用便利性,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表面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表面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所述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所述扣锁件和扣合连接件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胸围本体、11—鸡心部、12—罩杯部、121—开口、13—杯侧部、14—背围部、15—下围部、2—肩带、3—内衬件、4—扣锁件、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第一横梁、44—凸扣、441—固定部、442—锁合部、5—扣合连接件、51—第三通孔、52—第四通孔、53—第二横梁、54—软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4,一种无缝胸围,包括无缝一体织造的胸围本体1、对称设置的肩带2以及设置于胸围本体1内表面的内衬件3,所述胸围本体1包括鸡心部11、罩杯部12、杯侧部13、背围部14和下围部15;所述内衬件3的扣合端通过扣锁件4与所述肩带2的前端连接,所述内衬件3的连接端为弧形边缘,车缝连接于所述罩杯部12与杯侧部13的连接处;所述罩杯部12的顶部设置有扣合连接件5,所述扣合连接件5与所述扣锁件4卡扣连接。本实施例的胸围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无缝一体织造的方式,使得整件胸围本体1不存在侧骨,不存在罩杯部12与背围部14之间的接驳骨,不存在下围部15与罩杯部12、鸡心部11、背围部14、侧背部之间的接驳骨,提高了穿着舒适性和亲肤感;且采用无托圈设置,减少托圈对胸部血液循环的影响,降低生长发育期女性及哺乳期女性的胸部血液畅通,健康舒适;而设置的内衬件3一方面能对胸部的外侧起到收揽聚拢的作用,减少副乳的产生,另一方面内衬件3通过扣锁件4与肩带2连接,再通过扣锁件4和扣合连接件5的可拆卸性扣合连接,进而实现罩杯部12顶部的可拆卸性,使得穿着者持续穿着该胸围的情况下,可进行罩杯垫的更换或者便于哺乳,提高了穿着的使用便利性,实用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罩杯部12的外侧边缘开设有用于取放胸垫的开口121。本实施例设置的开口121,能便于通过罩杯部12的外侧便于进行胸垫的取放,便于更换不同码数的胸垫或更换新胸垫,提高了罩杯部12的使用便利性,实用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扣锁件4包括用于所述肩带2前端穿过的第一通孔41、用于所述内衬件3的扣合端穿过的第二通孔4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之间的第一横梁43,所述第一横梁43的外表面突设有与所述扣合连接件5卡扣连接的凸扣44,所述凸扣44的纵截面呈“L”型。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可以为扣锁件4上开设的通孔),能将内衬件3的顶部与肩带2的前端连接起来,并利用第一横梁43上设置的凸扣44,实现与扣合连接件5的卡扣连接,进而实现罩杯部12顶部的可拆卸连接,使得整件胸围不脱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缝胸围,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缝一体织造的胸围本体、对称设置的肩带以及设置于胸围本体内表面的内衬件,所述胸围本体包括鸡心部、罩杯部、杯侧部、背围部和下围部;所述内衬件的扣合端通过扣锁件与所述肩带的前端连接,所述内衬件的连接端为弧形边缘并车缝连接于所述罩杯部与杯侧部的连接处;所述罩杯部的顶部设置有扣合连接件,所述扣合连接件与所述扣锁件卡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胸围,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缝一体织造的胸围本体、对称设置的肩带以及设置于胸围本体内表面的内衬件,所述胸围本体包括鸡心部、罩杯部、杯侧部、背围部和下围部;所述内衬件的扣合端通过扣锁件与所述肩带的前端连接,所述内衬件的连接端为弧形边缘并车缝连接于所述罩杯部与杯侧部的连接处;所述罩杯部的顶部设置有扣合连接件,所述扣合连接件与所述扣锁件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胸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锁件包括用于所述肩带前端穿过的第一通孔、用于所述内衬件的扣合端穿过的第二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外表面突设有与所述扣合连接件卡扣连接的凸扣,所述凸扣的纵截面呈“L”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胸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扣包括固定部和锁合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合部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胸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凸扣卡扣连接的第三通孔、用于让所述罩杯部顶部穿过的第四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的第二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胸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软片,所述软片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轶,黄福开,金华,雷艳,
申请(专利权)人:开放工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