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751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包括:两排汽母管和分流管件,两所述排汽母管均呈C型结构,且两所述排汽母管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排汽母管上安装有若干蒸汽分配管,若干所述蒸汽分配管沿所述排汽母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分流管件均与两所述排汽母管连通,用于向所述排汽母管输送蒸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冷塔内汽水阻力分配平衡以及各散热器热负荷均衡,同时不影响塔内主要管道的设置,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空冷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站空气冷却技术在我国西北部地区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解除了发电厂对水源的依赖,一方面消除了水体热污染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坑口电站,减少运输损耗和运输过程中带来的粉尘污染。自然通风直接空冷技术(Nature Draft Cooling简称NDC)是新一代的空气冷却技术。它利用空冷塔的拔风效应,用空气直接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却,相对于其它较为成熟的机械通风直接空冷技术,自然对流间接空冷技术以及机械通风间接空冷技术,自然通风直接空冷技术最明显作用就是节省了厂用电耗。
[0003]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的汽水系统主要由排汽母管系统、散热器(管束)、凝结水管道系统、抽真空管道系统组成,其中排汽母管系统在空冷塔内的布置是一项关键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排汽母管系统布置存在全塔汽水阻力分配不平衡,各散热器的热负荷不均衡以及影响塔内主要管道布置导致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排汽母管系统布置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汽水阻力分配平衡、成本低的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包括:两排汽母管和分流管件,两所述排汽母管均呈C型结构,且两所述排汽母管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排汽母管上安装有若干蒸汽分配管,若干所述蒸汽分配管沿所述排汽母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分流管件均与两所述排汽母管连通,用于向所述排汽母管输送蒸汽。
[000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两所述排汽母管间隔设置。
[000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排汽母管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体结构,两所述排汽母管的开口端均与所述分流管件连通。
[000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排汽母管的管径沿所述排气母管的周向由所述排汽母管的开口端指向封闭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两所述排汽母管的封闭端之间的区域为布置区。
[00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蒸汽分配管设置在所述排汽母管的外圆周面上。
[00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蒸汽分配管的进口与所述排汽母管连通,所述蒸汽分配管的出口用于连通换热器。
[00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蒸汽分配管的轴向沿所述排汽母管的径
向设置。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15]本技术工作时排汽管道从低压缸接入到冷却塔外阶段,通过分流管件将排汽管道分为两条排汽母管,在塔内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布置半圈,并沿管路走向,随着蒸汽被分流至各散热器,管径逐渐减小,本技术确保了冷塔内汽水阻力分配平衡以及各散热器热负荷均衡,同时不影响塔内主要管道的设置,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母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1、分流管件;2、排汽母管;3、蒸汽分配管;4、布置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母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包括:两排汽母管2和分流管件1,两排汽母管2均呈C型结构,且两排汽母管2的开口相对设置,排汽母管2上安装有若干蒸汽分配管3,若干蒸汽分配管3沿排汽母管2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分流管件1均与两排汽母管2连通,用于向排汽母管2输送蒸汽。
[002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两排汽母管2间隔设置。
[002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排汽母管2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体结构,两排汽母管的开口端均与分流管件1连通。
[002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排汽母管2的管径沿排汽母管的周向由排汽母管的开口端指向封闭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002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两排汽母管2的封闭端之间的区域为布置区4,用以布置塔内大门、建筑等其他设施设备。
[0024]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蒸汽分配管3设置在排汽母管2的外圆周面上。
[002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蒸汽分配管3的进口与排汽母管2 连通,蒸汽分配管3的出口连通有换热器。
[002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蒸汽分配管3的轴向沿排汽母管2 的径向设置。
[0027]具体的,排汽母管2均布置在地面上,以地面支座的形式加以支撑。
[0028]本实施例中排汽母管2中管径沿管内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使排汽管内的气体流速逐渐提高,从而使各散热器热负荷均衡。
[0029]本实施例在工作时排汽管道从低压缸接入到冷却塔外阶段,通过分流管件1将排汽管道分为两条排汽母管2,在塔内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布置半圈,并沿管路走向,随着蒸汽被分流至各散热器,管径逐渐减小,本实施例确保了冷塔内汽水阻力分配平衡以及各散热器热负荷均衡,同时不影响塔内主要管道的设置,降低了成本。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汽母管和分流管件,两所述排汽母管均呈C型结构,且两所述排汽母管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排汽母管上安装有若干蒸汽分配管,若干所述蒸汽分配管沿所述排汽母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分流管件均与两所述排汽母管连通,用于向所述排汽母管输送蒸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排汽母管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母管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体结构,两所述排汽母管的开口端均与所述分流管件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双C型排汽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顺奕徐丽洁姜丽娟宋敬稳夏丝露陈征鸿邹荣林然张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斯必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