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隔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48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2
接线端隔断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多个静触头组件,所述底座的至少一端设有多个并列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底座内至少插接有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多个第一容置腔封闭形成多个接线端容置腔,每个接线端容置腔一端设有接线口,与接线口相对的分隔件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接线端容置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静触头组件的一端限位装配于一个限位槽并穿过限位槽延伸至接线端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端隔断结构,其分隔件与底座采用分体式的插接结构,在将静触头组件装配于分隔件后可以一起装配于底座,具备结构简单且装配便利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隔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端隔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接触器具有操作频率高、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维修简便等优点,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控制电器。在现有的接触器中,在其接线端通常设置有隔断,由隔断阻隔接线端子与内部运动结构,从而避免接线端处的碎屑进入内部引起噪音、接触不良等故障。目前,市场上的接触器基本都采用一体式躯壳插接结构,将静插接固定于躯壳,触头接触端伸入产品内部使得接线端被隔断在躯壳外部,这种结构的接线端子为了达到防触摸的效果,往往需要另外加上一层防护罩壳进行防护,使得模具结构复杂,装配也相对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便利的接线端隔断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接线端隔断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多个静触头组件,所述底座的至少一端设有多个并列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底座内至少插接有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多个第一容置腔封闭形成多个接线端容置腔,每个接线端容置腔一端设有接线口,与接线口相对的分隔件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接线端容置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静触头组件的一端限位装配于一个限位槽并穿过限位槽延伸至接线端容置腔内。
[0006]进一步,所述底座设有插接部,所述分隔件设有插接槽,所述分隔件和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接槽的插接配合完成装配。
[0007]进一步,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隔筋和第二隔筋,所述第一隔筋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相邻的两个第一隔筋之间和第一隔筋与底座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
[0008]所述第二隔筋间隔设置在底座的中部,相邻两个第二隔筋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每个第一容置腔对应一个第二容置腔并由分隔件相分隔,每个静触头组件的一端对应容纳于一个第二容置腔内。
[0009]进一步,所述插接槽设置在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且分布于分隔件本体的正反两面以分别插接配合于第一隔筋和第二隔筋。
[0010]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侧壁与分隔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卡接结构,每组卡接结构包括卡接配合的卡扣和卡槽。
[0011]进一步,在分隔件的两侧分别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作为卡扣的凸边,在底座的两侧侧壁分别设有两对卡槽。
[0012]进一步,与接线口相对的分隔件侧壁具有部分的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位于限位槽的一侧用于封闭每个第一容置腔的侧面敞口,所述静触头组件的中部弯折形成倾斜
面,所述倾斜面位于第一容置腔内并与倾斜侧壁贴合。
[0013]进一步,在每个接线端容置腔内装配有一个接线端子,分隔件包括多个顶板,每个顶板对应封闭一个第一容置腔的上部敞口,在所述顶板设有操作孔。
[0014]进一步,所述操作孔的一侧边缘向接线端容置腔内凸出延伸形成不完全孔壁,用于限制接线端子。
[0015]进一步,所述分隔件包括分隔件本体,由分隔件本体的一端边缘向外弯折形成折边,所述折边被分割为多个横向排列的顶板,在每个顶板上对应设置有一个操作孔,每个第一容置腔由一个顶板以及设有一个限位槽的分隔件本体侧壁所封闭形成一个接线端容置腔。
[0016]本技术的接线端隔断结构,其分隔件与底座采用分体式的插接结构,在将静触头组件装配于分隔件后可以一起装配于底座,具备结构简单且装配便利的优点。
[0017]此外,分隔件的倾斜侧壁可以与静触头组件的倾斜面贴合,利于使静触头组件被稳定装配。
[0018]此外,操作孔的边缘凸出延伸形成不完全孔壁,利于限位装配接线端子。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中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底座、分隔件、静触头组件以及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底座、分隔件、静触头组件以及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含第一容置腔);
[0022]图4是本技术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中分隔件、静触头组件和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面向第二隔筋的一侧);
[0025]图7是本技术中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面向第一隔筋的一侧);
[0026]图8是本技术中静触头组件和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接线端隔断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接线端隔断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8]一种接线端隔断结构,包括底座1以及多个静触头组件3,所述底座1的至少一端设有多个并列的第一容置腔11,所述底座1内至少插接有一个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将多个第一容置腔11封闭形成多个接线端容置腔,每个接线端容置腔一端设有接线口,与接线口相对的分隔件2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槽21,所述限位槽21与接线端容置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静触头组件3的至少部分被限位装配于一个限位槽21并穿过限位槽21延伸至接线端容置腔内。
[0029]本技术的接线端隔断结构,其分隔件2与底座1采用分体式的插接结构,在将静触头组件3装配于分隔件2后可以一起装配于底座1,具备结构简单且装配便利的优点。
[0030]结合图1

8提供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以接触器为例,所述接触器包括壳体以及装配于壳体的接线端子4、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3,其中壳体包括底座1以及盖合于底
座1的盖体5,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3配合用于控制线路的通断,静触头组件3与设置于底座1端部的接线端子4连接,在静触头组件3与接线端子4之间设置有分隔件2以防止干扰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3的正常配合。
[0031]如图1

3所示,在底座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一容置腔11,在底座1至少插接有一个分隔件2,分隔件2位于靠近底座1一端的区域用于将同一端的多个第一容置腔11封闭形成多个接线端容置腔,每个接线端容置腔内可以对应装配有一个接线端子4,每个接线端容置腔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接线端子4连接的接线口,在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多个并列的第二容置腔12,每个第一容置腔11对应一个第二容置腔12,由分隔件2将第一容置腔11与第二容置腔12分隔,与接线口相对的分隔件2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槽21,限位槽21与接线端容置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静触头组件3限位装配于一个限位槽21并对应容纳于一个第二容置腔12内,也就是,静触头组件3先装配于分隔件2后放入底座1中,静触头组件3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置腔1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槽21延伸至接线端容置腔内与接线端子4连接,图中,以底座1两端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纵向,底座1两侧之间的连线方向为横向,在底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四个第一容置腔11,在靠近底座1两端的区域均插接有一个分隔件2,由一个分隔件2将同一端的四个第一容置腔11封闭形成四个接线端容置腔,在底座1的中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接线端隔断结构,包括底座(1)以及多个静触头组件(3),所述底座(1)的至少一端设有多个并列的第一容置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至少插接有一个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将多个第一容置腔(11)封闭形成多个接线端容置腔,每个接线端容置腔一端设有接线口,与接线口相对的分隔件(2)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槽(21),所述限位槽(21)与接线端容置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静触头组件(3)的一端限位装配于一个限位槽(21)并穿过限位槽(21)延伸至接线端容置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隔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有插接部,所述分隔件(2)设有插接槽(22),所述分隔件(2)和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接槽(22)的插接配合完成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隔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隔筋(13)和第二隔筋(14),所述第一隔筋(13)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两端,相邻的两个第一隔筋(13)之间和第一隔筋(13)与底座(1)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11),所述第二隔筋(14)间隔设置在底座(1)的中部,相邻两个第二隔筋(14)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12),每个第一容置腔(11)对应一个第二容置腔(12)并由分隔件(2)相分隔,每个静触头组件(3)的一端对应容纳于一个第二容置腔(1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隔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22)设置在相邻两个限位槽(21)之间,且分布于分隔件本体的正反两面以分别插接配合于第一隔筋(13)和第二隔筋(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体锋卢晶金海生朱映平叶晓丰陈翔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