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37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棒材穿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包括基座,基座顶面正对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板,竖直板顶面固定安装有封盖板,竖直板与封盖板配合形成多个穿水通道,竖直板外侧正对固定安装有运输电机,运输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基座顶面在每个穿水通道内侧均开有循环槽,基座底面固定安装有储液箱,基座顶面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封盖板顶面固定安装有切分箱,切分箱、储液箱与循环水泵之间均通过输液管连通,输液管一端穿过切分箱且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分流管与输液管交接处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水阀,穿水通道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更多工艺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必要的资源浪费。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线棒材穿水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

技术介绍

[0002]在线棒材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合金添加含量、控制碳化物并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及晶粒度,在轧后采用控冷装置来控制钢材从表面到心部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调控手段。然而,现有的线棒材穿水装置无法根据工艺需要调整穿水通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由此需要一种能够满足更多工艺需要的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用以解决现有线棒材穿水装置无法根据工艺需要调整穿水通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面正对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板,所述竖直板顶面固定安装有封盖板,所述竖直板与封盖板配合形成多个穿水通道,所述竖直板外侧正对固定安装有运输电机,所述运输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竖直板且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另一端与竖直板转动连接;
[0006]所述基座顶面在每个穿水通道内侧均开有循环槽,所述基座底面固定安装有储液箱,所述循环槽与储液箱连通,所述基座顶面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封盖板顶面固定安装有切分箱,所述切分箱、储液箱与循环水泵之间均通过输液管连通,所述切分箱内部底面开有多个连通口,所述输液管一端穿过切分箱且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连通口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与输液管交接处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水阀,所述控制水阀端部穿过切分箱且固定连接有水阀开关,所述穿水通道内部顶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与连通口连通。
[0007]这样,开启运输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线棒材被带入穿水通道内侧,封盖板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灰尘落在线棒材表面,开启循环水泵,开始抽取储液箱中的冷却液,冷却液经由输液管进入每根分流管中,通过连通口后由喷嘴开始喷淋;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阀开关转变控制水阀的开闭状态,进而控制分流管的通闭状态,由此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开启分流管的数量,给与工作人员更多的选择。
[0008]进一步,所述连通口与切分箱交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垫,由此能够避免连通口与切分箱将冷却液泄露。
[0009]进一步,所述基座顶面正对竖直板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之间通过滑板固定连接,由此在输出方向上对线棒材进行引导,便于后续的收集、规整。
[0010]进一步,所述储液箱内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储液箱之间固定安装
有过滤网,由此储液箱内部被分隔板分为两个腔室,冷却液浸入左侧腔室,经过沉淀后漫过分隔板,经过滤网过滤后进入右侧腔室,减少冷却液携带的杂质,提高对冷却液的利用。
[0011]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面四角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端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由此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实施例中切分箱及相关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
[0017]基座1、竖直板101、封盖板102、穿水通道103、运输电机104、转轴105、循环槽201、储液箱202、循环水泵203、切分箱204、输液管205、连通口206、分流管207、控制水阀208、水阀开关209、喷嘴210、密封垫3、导向板401、滑板402、分隔板501、过滤网502、支撑架601、防滑垫60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9]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包括基座1,基座1顶面正对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板101,竖直板101顶面固定安装有封盖板102,竖直板101与封盖板102配合形成多个穿水通道103,竖直板101外侧正对固定安装有运输电机104,运输电机104的输出端穿过竖直板101且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05,转轴105另一端与竖直板101转动连接;
[0022]基座1顶面在每个穿水通道103内侧均开有循环槽201,基座1底面固定安装有储液箱202,循环槽201与储液箱202连通,基座1顶面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203,封盖板102顶面固定安装有切分箱204,切分箱204、储液箱202与循环水泵203之间均通过输液管205连通,切分箱204内部底面开有多个连通口206,输液管205一端穿过切分箱204且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207,分流管207与连通口206固定连接,分流管207与输液管205交接处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水阀208,控制水阀208端部穿过切分箱204且固定连接有水阀开关209,穿水通道103
内部顶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嘴210,喷嘴210与连通口206连通。
[0023]这样,开启运输电机104,带动转轴105转动,线棒材被带入穿水通道103内侧,封盖板102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灰尘落在线棒材表面,开启循环水泵203,开始抽取储液箱202中的冷却液,冷却液经由输液管205进入每根分流管207中,通过连通口206后由喷嘴210开始喷淋;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阀开关209转变控制水阀208的开闭状态,进而控制分流管207的通闭状态,由此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开启分流管207的数量,给与工作人员更多的选择。
[0024]连通口206与切分箱204交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垫3,由此能够避免连通口206与切分箱204将冷却液泄露。
[0025]基座1顶面正对竖直板101固定安装有导向板401,导向板401之间通过滑板402固定连接,由此在输出方向上对线棒材进行引导,便于后续的收集、规整。
[0026]储液箱202内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板501,分隔板501与储液箱202之间固定安装有过滤网502,由此储液箱202内部被分隔板501分为两个腔室,冷却液浸入左侧腔室,经过沉淀后漫过分隔板501,经过滤网502过滤后进入右侧腔室,减少冷却液携带的杂质,提高对冷却液的利用。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棒材穿水的多切分快换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顶面正对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板(101),所述竖直板(101)顶面固定安装有封盖板(102),所述竖直板(101)与封盖板(102)配合形成多个穿水通道(103),所述竖直板(101)外侧正对固定安装有运输电机(104),所述运输电机(104)的输出端穿过竖直板(101)且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05),所述转轴(105)另一端与竖直板(101)转动连接;所述基座(1)顶面在每个穿水通道(103)内侧均开有循环槽(201),所述基座(1)底面固定安装有储液箱(202),所述循环槽(201)与储液箱(202)连通,所述基座(1)顶面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203),所述封盖板(102)顶面固定安装有切分箱(204),所述切分箱(204)、储液箱(202)与循环水泵(203)之间均通过输液管(205)连通,所述切分箱(204)内部底面开有多个连通口(206),所述输液管(205)一端穿过切分箱(204)且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207),所述分流管(207)与连通口(206)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学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锐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