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装置及其电路板端盖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735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声装置及其电路板端盖,电声装置包含罩盖、电声单元及电路板端盖。罩盖的端面具有凹陷部及第一结合部。电声单元固定于凹陷部内。电路板端盖完全覆盖该凹陷部,且电路板端盖包含配线板模组、弹性导电件及第二结合部。弹性导电件电连接配线板模组与电声单元。第二结合部位于配线板模组上且连接至第一结合部。通过以上架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化电声装置的结构,有效缩短电声装置的整体厚度,节省材料与缩短工时,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声装置及其电路板端盖


[000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声装置的端盖,尤指一种电声装置的电路板端盖。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电声元件(electroacoustic component)例如动圈式喇叭(dynamic speaker),一般都是通过其塑料底盖经由表面粘着技术(SMT)焊接至电路板上,从而通过电路板的线路而驱动发声。
[0003]然而,在现今产业追求轻薄短小的外型下,产业界皆希望改良上述电声元件的厚度,节省材料与缩短工时,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004]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良。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也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声装置及其电路板端盖,用以解决以上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000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声装置。电声装置包含罩盖、电声单元及电路板端盖。罩盖的端面具有凹陷部及第一结合部。电声单元固定于凹陷部内。电路板端盖完全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罩盖,该罩盖的端面具有凹陷部及第一结合部;电声单元,固定于该凹陷部内;以及电路板端盖,完全覆盖该凹陷部,包含:配线板模组;至少一弹性导电件,固定于该配线板模组上,且电连接该配线板模组与该电声单元;以及第二结合部,位于该配线板模组上,且连接至该第一结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线板模组包含:配线板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该第一面通过粘着层结合至该罩盖的该端面,且完全覆盖该凹陷部;至少一第一接点,形成于该第一面上,且连接该弹性导电件;至少一第二接点,形成于该第二面上;以及布线电路,穿设于该配线板体内,且分别连接该第一接点与该第二接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线板体的该第一面区分为线路区与环绕槽,该布线电路配置于该线路区内,且该环绕槽环绕该线路区;以及该罩盖的该端面部分地朝外伸出凸缘,通过该凸缘伸入该环绕槽,该端盖组合至该罩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罩盖的该凸缘,该第二结合部位于该配线板体的该环绕槽的底面,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合部形状互补,且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分别为凹部结构与凸部结构,其中通过该凸部结构插入该凹部结构,该电路板端盖固定连接该罩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端盖还包含:侧框单元,固定于该罩盖与该配线板模组之间,其中该第二结合部形成于该侧框单元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线板模组包含:配线板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该第一面一体成形地接合该侧框单元;至少一第一接点,形成于该第一面上,且连接该弹性导电件;至少一第二接点,形成于该第二面上;以及布线电路,穿设于该配线板体内,且分别连接该第一接点与该第二接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线板体的该第一面具有线路区与环绕槽,该布线电路配置于该线路区内,且该环绕槽环绕该线路区,该侧框单元固定于该环绕槽内且环绕该线路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盖的该端面部分地朝外伸出凸缘,该侧框单元围绕出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垚村
申请(专利权)人:音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