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片及骨传导振子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88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片及采用该弹片的骨传导振子单元,所述的弹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外部件、内部件和多数个连接在外部件与内部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的外部件为一环形体,其环绕于内部件外围,所述外部件的内缘向内延伸形成有外延伸部,所述的内部件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内延伸部,且外延伸部与内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具有折弯部的连接件连接在外延伸部和内延伸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利用弹片自身空间,在有限空间内进一步延长连接件的长度,以提供充分的弹性振动空间;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的缓解振动时产生的内应力,提高整个振动的均衡性。的均衡性。的均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片及骨传导振子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骨传导发声
,特指一种弹片及采用该弹片的骨传导振子单元。

技术介绍

[0002]骨传导发声装置主要是通过骨传导振子单元将声音转换成振动,其工作原理为: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将通过连接线传输至振子单元,从而驱动振子单元产生相对应的振动,从而令使用者直接通过振动接收到对应的音频声音。
[0003]骨传导振子单元产生的振动是通过自身的磁场振动与外部的弹片相互作用。骨传导振子通过弹片被悬置在壳体内,骨传导振子自身磁场作用产生的振动依靠弹片的弹性支撑,从而保证振动可以输出,并且振子单元可利用弹片复位。由此可见,弹片的弹性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发声品质。
[0004]见文献号为10

1514677的韩国专利文献,其公开的骨传导振子中所采用弹片中,弹片内环与外环之前通过三组中心对称的连接部进行连接;文献号为:109905829的中国专利文献,其采用的弹片直接通过开设若干环孔令薄形的片状材料具有弹性。
[0005]随着对骨传导发声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弹片已经无法满足,特别是针对高频振动时声学性能的处理,降低非线性失真等问题,现有的弹片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针对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经过不断测试,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骨传导振子单元中的弹片。
[0007]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弹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外部件、内部件和多数个连接在外部件与内部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的外部件为一环形体,其环绕于内部件外围,所述外部件的内缘向内延伸形成有外延伸部,所述的内部件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内延伸部,且外延伸部与内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具有折弯部的连接件连接在外延伸部和内延伸部之间。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件具有与延伸部连接的外连接部和与延伸部连接的内连接部,且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相互平行。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延伸部自外部件内缘向外连接部延伸过程中宽度逐渐减小,即外延伸部呈漏斗造型;所述的内延伸部自内部件外缘向内连接部延伸过程中宽度逐渐减小,即内延伸部呈漏斗造型。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件的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折弯部。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件的宽度不小于其厚度.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件的长度不小于外延伸部与内延伸部
之间间距的2倍。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依次相连的外延伸部、连接件和内延伸部构成这一组连接单元,于外部件与内部件之间设置有四组连接单元,且四组连接单元沿正交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部件上沿其外缘设置有多个连接凸起,于每个连接凸起上开设有连接孔。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部件上开设有电极孔,环绕于电极孔外围开设有定位孔。
[001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骨传导振子单元,该骨传导振子中的弹片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弹片。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首先,本技术有效利用弹片自身空间,在有限空间内进一步延长连接件的长度,以提供充分的弹性振动空间;
[0019]其次,由于连接件与外部件、内部件之间连接方向相反,位置平行,从而可有效的缓解振动时产生的内应力,提高整个振动的均衡性,可有效提高骨传导发声装置中振子单元的高频振动效果,并且可有效降低非线性失真,均衡整个声音频段,达到更好的声学效果,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音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中弹片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弹片的主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骨传导振子单元立体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骨传导振子单元立体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中骨传导振子单元剖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用于骨传导耳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本技术涉及一种弹片及骨传导振子单元。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弹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外部件1、内部件2和多数个连接在外部件1与内部件2之间的连接件3。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部件1为一呈长圆造型的环形体,其环绕于内部件2外围。所述的外部件1上沿其外缘设置有多个连接凸起12,于每个连接凸起12上开设有连接孔13。这些连接凸起12与连接孔13的作用是:当弹片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时,连接凸起12与连接孔13可令弹片与壳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固。
[0029]本实施例中内部件2大致呈一个纺锤体,于内部件2中间近似圆形的部位上开设有电极孔22,以及环绕于电极孔22外围开设的定位孔23。电极孔22用于骨传导振子单元中电极柱体的延伸,而定位孔23用于与骨传导振子单元中固定柱的连接。
[0030]所述的连接件3用于将外部件1和内部件2之间连接,所述外部件1、内部件2和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如下:所述的外部件1的内缘向内延伸形成有外延伸部11,所述的内部
件2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内延伸部21,外延伸部11和内延伸部21之间通过对应的连接件3进行连接。
[0031]将依次相连的外延伸部11、连接件3和内延伸部21看做一组连接单元,为了确保内、外部件之间的受力均衡,外部件1与内部件2之间设置有四组连接单元,且四组连接单元沿正交中轴线对称分布。结合图2所示,这四组连接单元沿纵向中轴线X、横向中轴线Y分别对称,这样就可以确保内、外部件之间受力均匀分布,保证整个振动的均衡。
[0032]所述外延伸部11自外部件1内缘向外连接部31延伸过程中宽度逐渐减小,即外延伸部11呈漏斗造型。同样的,所述的内延伸部21自内部件2外缘向内连接部32延伸过程中宽度逐渐减小,即内延伸部21呈漏斗造型。采用这种结构,是为了防止连接件3与外部件1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连接件3与内部件2之间的连接位置出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的疲劳受损。
[0033]所述的连接件3包括:与外延伸部11连接的外连接部31、与内延伸部21连接的内连接部32、位于外连接部31和内连接部32之间的两个折弯部33、34,以及位于两个折弯部之间的中间连接部35。
[0034]为了有效利用弹片自身空间,在有限空间内进一步延长连接件的长度,以提供充分的弹性振动空间,同一组连接单元中,所述外延伸部11与内延伸部21的延伸方向相反,并且外连接部31和内连接部32处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互平行。结合图2所示,位于图中右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外部件、内部件和多数个连接在外部件与内部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的外部件为一环形体,其环绕于内部件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件的内缘向内延伸形成有外延伸部,所述的内部件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内延伸部,且外延伸部与内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具有折弯部的连接件连接在外延伸部和内延伸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具有与延伸部连接的外连接部和与延伸部连接的内连接部,且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伸部自外部件内缘向外连接部延伸过程中宽度逐渐减小,即外延伸部呈漏斗造型;所述的内延伸部自内部件外缘向内连接部延伸过程中宽度逐渐减小,即内延伸部呈漏斗造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的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之间至少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嗣海马浩盖伟东毛华生李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