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3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腔内持针器,为临床医疗手术器具,两操作手柄的前端为相互夹持的两夹持头,夹持头的夹持内侧设有夹持浅槽,两操作手柄交叉由连接轴连接构成,其夹持头上设有通向外侧的走针纵向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科学合理,可在腔内或深部手术缝合操作中,灵活方便进行缝合操作,手术时间短,手术质量好,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腔内持针器,为临床医疗手术器具。
技术介绍
临床上,做腔内或较深部位组织的缝合手术时,如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泪囊和鼻腔粘膜缝合、外耳道成形术或耳内切口行中耳手术时的皮肤缝合、鼻中隔矫正术切口靠后时的缝合、鼻外伤致鼻中隔或鼻甲粘膜裂伤严重时的缝合等等,因位置深,手术器械操作活动范围小,持针、取针操作都非常困难,即使选择较小的缝合针,有时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进针角度,操作费时费力,相对延长了手术时间,缝合质量也受到影响,甚至有些切口和伤口,如鼻中隔矫正术切口靠后的患者或鼻外伤致鼻中隔或鼻甲粘膜裂伤严重者,因无法缝合而行油沙前鼻孔堵塞治疗,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会引起一系列心肺功能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内持针器,手术中可实施各个方向进针,操作方便,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本技术所述的腔内持针器,两操作手柄的前端为相互夹持的两夹持头,夹持头的夹持内侧设有夹持浅槽,两操作手柄交叉由连接轴连接构成,其夹持头上设有通向外侧的走针纵向长孔。在实施手术中的手术针可以从走针纵向长孔中穿过,从而实现可从任意角度进针,尤其可以纵向操作,将手术针纵向向前递送,在较小的范围内也可以任意、灵活操作,操作方便,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非常容易地提高了手术质量,医、患双方受益。其中,走针纵向长孔的具体情况根据缝合针的情况而设计,如长度、宽度、弧端等,其长度可以短于夹持浅槽的分布长度,也可以长于夹持浅槽的长度,等等。本技术所述的腔内持针器,两夹持头靠近连接轴的部分内侧有使两夹持头在夹持闭合时形成空隙的凹陷处,方便手术针的行程操作,灵活自如。与本技术结构同理,也可以对取针镊或提针镊作同样的改进,在取针镊的夹持头上设通向外侧的走针纵向长孔,手术中,取针镊和持针器配合使用,可使腔内或深部手术缝合操作更加容易,大大提高了手术速度和手术质量。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科学合理,可在腔内或深部手术缝合操作中,灵活方便进行缝合操作,手术时间短,手术质量好,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持针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持针器夹持头夹持内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持头 2、空隙 3、连接轴 4、手柄 5、锁紧固定齿 6、走针纵向长孔 7、纵横交错的夹持浅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上述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腔内持针器,两操作手柄4交叉由连接轴3连接构成,两操作手柄的前端为相互夹持的两夹持头,夹持头的夹持内侧设有纵横交错的夹持浅槽7,夹持头1上设有通向外侧的走针纵向长孔6,两夹持头靠近连接轴3的部分内侧有使两夹持头在夹持闭合时形成空隙2的凹陷处。夹持固定后,由锁紧固定齿5锁紧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腔内持针器,两操作手柄的前端为相互夹持的两夹持头,夹持头的夹持内侧设有夹持浅槽,两操作手柄交叉由连接轴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夹持头上设有通向外侧的走针纵向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持针器,其特征在于两夹持头靠近连接轴的部分内侧有使两夹持头在夹持闭合时形成空隙的凹陷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腔内持针器,为临床医疗手术器具,两操作手柄的前端为相互夹持的两夹持头,夹持头的夹持内侧设有夹持浅槽,两操作手柄交叉由连接轴连接构成,其夹持头上设有通向外侧的走针纵向长孔。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科学合理,可在腔内或深部手术缝合操作中,灵活方便进行缝合操作,手术时间短,手术质量好,利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A61B17/06GK2715701SQ20042005235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肖长顺, 栾仁炳, 赵公涿, 徐先净 申请人: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腔内持针器,两操作手柄的前端为相互夹持的两夹持头,夹持头的夹持内侧设有夹持浅槽,两操作手柄交叉由连接轴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夹持头上设有通向外侧的走针纵向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长顺栾仁炳赵公涿徐先净
申请(专利权)人: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