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缝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06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术用缝针,由针尖、针杆与把手构成,其特征在于针尖的前端有带线缺口。(*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治疗后尿道狭窄的手术专用医疗器械,特别是指一种易于操作且对穿刺周围组织无损伤的弧形缝针
技术介绍
由于后尿道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给该尿道损伤的修复造成很大困难,因而被认为是泌尿外科的难题之一。传统治疗后尿道狭窄疾病的方法为采用经耻骨联合途径治疗,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因该方法破坏了骨盆环,术后易并发耻骨骨髓炎,病人行走时,常会出现疼痛,且阳萎发生率高。为此,国内外学者从手术径路、吻合方法及专用器械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很多成果,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亦较多,一是采用腔内镜引导下治疗后尿道狭窄症,虽近期疗效满意,成功率约为58%,但仅适用于较轻的、非闭锁性后尿道狭窄症,且术后远期效果欠佳,再发狭窄较多,再发率达39%;二是采用箭式缝针只需经会阴一个切口即可完成后尿道狭窄手术,成功率高,但不能实现外翻褥式缝合,术后仍可能再发狭窄;三是采用直针吻合法治疗陈旧性后尿道狭窄症,虽可收到良好效果,但需经腹、会阴两个切口方能完成对端外翻缝合手术。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后尿道狭窄的理想修复方法是经会阴径路,行狭窄段瘢痕切除对端外翻褥式缝合手术治疗。已有采用弧形导针进行后尿道吻合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松
申请(专利权)人:句容市中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