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703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包括底座、装设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支撑架的至少四组架体连接座组件;以及可拆卸装设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千斤顶的千斤顶连接座;各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每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底座的中心距离依次增加的架体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解决了同一个顶升装置不能安装不同尺寸的支撑架,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具有便于调节以适用于不同重量的网架的优点,降低顶升装置的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辅助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网架结构是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结而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受力小、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可用作体育馆、展览厅、候车厅、体育场看台雨篷等建筑的屋盖。网架结构的施工安装方法分两类:一类是在地面拼装的整体顶升法、整体提升法和整体吊装法;另一类是高空就位的散装、分条分块就位组装和高空滑移就位组装等方法。
[0003]整体顶升法不需要搭设满堂手脚架,避免了部分地区因架杆、扣件或架板的不足而产生的施工不便。对于设有地下室的站房或楼面上设置的网架,无法使用吊车等大型动力机械,顶升法施工具有质量、经济及速度优势。同时,顶升法的大部分工作在地面或接近地面进行,能够有效确保施工安全。
[0004]整体顶升法中的顶升系统主要由千斤顶、支撑架以及顶升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千斤顶、支撑架交替承担网架的重量来完成千斤顶的伸缩及支撑架的堆积,以此实现网架的垂直运动。顶升系统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顶升的网架重量计算,相应选择不同吨位的千斤顶,不同尺寸的支撑架。但是一般的顶升装置的千斤顶安装座、支撑架安装座是固定的,同一顶升装置不能安装不同尺寸的支撑架,实用性不强。
[0005]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克服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灵活调节且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包括底座、装设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支撑架的至少四组架体连接座组件;以及可拆卸装设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千斤顶的千斤顶连接座;各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每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底座的中心距离依次增加的架体连接座。
[0009]通过在底座上装设用于安装支撑架的至少四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并且各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每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底座的中心距离依次增加的架体连接座,使得同一顶升装置能够安装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支撑架;通过在底座上可拆卸装设用于安装千斤顶的千斤顶连接座,使得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顶升的网架重量,相应装设不同规格尺寸的千斤顶连接座以适应不同吨位的千斤顶,实用性强,降低顶升装置成本。
[0010]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连接座呈一侧开口的筒状设置。用于安装支撑架,以实现顶升
网架。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第一斜杆以及第二斜杆组成;所述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分别装设在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的两端之间以形成一个四边形组合架;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分别装设在四边形组合架的对角线上且交汇于一处,呈交叉状斜设置。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第一斜杆以及第二斜杆组成底座,减轻底座的重量,同时降低底座的成本。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第一斜杆以及第二斜杆均为钢构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的交汇处上装设有千斤顶连接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连接座为一侧开口的圆筒;所述千斤顶连接座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处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交汇处的背面开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千斤顶连接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的交汇处上。较佳的,所述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该螺栓靠近第一安装孔的一端上装设有垫片、螺母;螺母抵靠在垫片上且将螺栓锁紧。
[0015]通过螺栓将千斤顶连接座固定在底座上,便于安装及拆卸,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顶升的网架重量,相应装设不同规格尺寸的千斤顶连接座以适应不同吨位的千斤顶。
[0016]较佳的,所述螺栓为M20高强螺栓。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两端均可拆卸装设有一组架体连接座组件。较佳的,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的两端上均开设有一组通孔;各组通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的交汇处的距离依次增加的通孔;所述架体连接座组件通过螺钉分别装设在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上。各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装设在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的两端上,便于安装及拆卸,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顶升的网架重量,相应安装架体连接座,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支撑架,可灵活调节,实用性强。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装设用于安装支撑架的至少四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并且各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每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底座的中心距离依次增加的架体连接座,使得同一顶升装置能够安装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支撑架;通过在底座上可拆卸装设用于安装千斤顶的千斤顶连接座,使得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顶升的网架重量,相应装设不同规格尺寸的千斤顶连接座以适应不同吨位的千斤顶,实用性强,降低顶升装置的成本。
[0020]2.各组架体连接座组件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装设在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的两端上,便于安装及拆卸;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顶升的网架重量,相应安装架体连接座,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支撑架,可灵活调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千斤顶连接座装设在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的交汇
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千斤顶装设在顶升装置上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第一横杆;12、第二横杆;13、第一竖直杆;14、第二竖直杆;15、第一斜杆;16、第二斜杆;17、第一凹槽;171、第一安装孔;2、架体连接座组件;201、第一连接座;202、第二连接座;203、第三连接座;204、第四连接座;205、第五连接座;206、第六连接座;207、第七连接座;208、第八连接座;209、第九连接座;210、第十连接座;211、第十一连接座;212、第十二连接座;3、千斤顶连接座;31、第二凹槽;311、第二安装孔;4、螺栓;5、千斤顶;6、垫片;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装设在底座(1)上且用于安装支撑架的至少四组架体连接座组件(2);以及可拆卸装设在底座(1)上且用于安装千斤顶(5)的千斤顶连接座(3);各组架体连接座组件(2)呈中心对称设置;每组架体连接座组件(2)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底座(1)的中心距离依次增加的架体连接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连接座呈一侧开口的筒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由第一横杆(11)、第二横杆(12)、第一竖直杆(13)、第二竖直杆(14)、第一斜杆(15)以及第二斜杆(16)组成;所述第一竖直杆(13)、第二竖直杆(14)分别装设在第一横杆(11)、第二横杆(12)的两端之间以形成一个四边形组合架;所述第一斜杆(15)、第二斜杆(16)分别装设在四边形组合架的对角线上且交汇于一处,呈交叉状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11)、第二横杆(12)、第一竖直杆(13)、第二竖直杆(14)、第一斜杆(15)以及第二斜杆(16)均为钢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要求的网架整体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杆(15)与第二斜杆(16)的交汇处上装设有千斤顶连接座(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荷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鹤成航李真兴王子卓卓相涛黄若晖洪嘉州曹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