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装置、光源装置及电子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701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至少一层第一有机膜,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有机膜包括发光辅助层,所述发光辅助层的材料包括含有三芳胺和杂芳基结构单元的材料;至少一层第二有机膜,其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与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有机膜包括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包括含有三嗪和联苯单元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更低的工作电压,更高的BI发光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装置、光源装置及电子产品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装置、光源装置及电子产品,属于有机光电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该发光器件具有薄型且能在低驱动电压下高亮度发光以及能通过选择发光材料而进行多色发光的特征,因此倍受关注。
[0003]该研究自从由柯达公司的C.W.Tang等揭示有机薄膜元件能以高亮度发光以来,大量OLED 行业研究人员对于其应用,做了很多研究和推进。有机薄膜发光器件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主显示屏等中,其实用化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现今还存在很多技术课题,其中,发光的高效利用及减少发光损耗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0004]根据OLED的出光方式,可以分为底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和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最初的OLED都是底发射型器件,器件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是:不透明的金属阴极/有机功能层/透明阳极,光线从阳极出射, 因而称为底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至少一层第一有机膜,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有机膜包括发光辅助层,所述发光辅助层的材料包括含有三芳胺和杂芳基结构单元的材料;至少一层第二有机膜,其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与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有机膜包括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包括含有三嗪和联苯单元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辅助层的材料包括含有三芳胺和杂芳基结构单元的材料,如下式I所示:式I其中,X选自O原子、S原子或N

R6或C

R7R8,其中R6、R7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链、C6

C30芳基;L1‑
L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30的杂芳基;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30的杂芳基;R1‑
R5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30的杂芳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辅助层的材料如式II所示:式II其中,R2‑
R5、L1‑
L2、Ar1和X与权利要求2中所述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1‑
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亚苯基、亚萘基、亚菲基、亚联苯基、或亚吡啶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30的杂芳基含有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氘、卤素、氰基、硅烷基、未取代或卤代的C1~C15直链或支链烷基、未取代或卤代的C1~C15烷氧基、C1~C15烷硫基、C6~C24芳基、C2~C24杂芳基或C6~C18芳胺基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辅助层的材料包括含有三芳胺和杂芳基的结构单元的材料,选自如下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含有三芳胺和杂芳基的结构单元的材料,选自如下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赵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