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634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护坡结构包括布设在边坡上相互连通的横向和纵向水槽,及沿着横纵向水槽分布的多个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中空外锚杆、中空内锚杆和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包括集水斗、存储腔和降水通道。在边坡的设计位置挖出横、纵向水槽,并在水槽内铺设草皮,然后在设计位置打入外锚杆至设计深度后,在外锚杆内打入内锚杆,并在内外锚杆之间的空隙处浇筑膨胀剂溶液,待膨胀剂反应凝固后,在内锚杆底部放入陶粒,将植物和储存装置一起放入内锚杆,向储存装置加入营养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锚杆和植物对边坡从浅层向内深层次的锚固,防止了边坡浅层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加强了边坡的稳定性。加强了边坡的稳定性。加强了边坡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于在高度倾斜边坡容易被雨水冲刷或不易种植植物的情况下对高倾斜边坡的进行锚固和提高防雨水冲刷水土流失、提高倾斜面的绿化。

技术介绍

[0002]在公路、铁路、矿山和水利等建设施工过程中,常会遗留较多陡峭的裸露岩石边坡或者软边坡等,裸露处植物的再生和恢复受到较大影响,生态平衡被破坏,使边坡易受到风雨的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公路、铁路、矿山和水利结构的稳固性。现有技术中,对陡峭边坡的防护常采用混凝土喷锚、浆砌片石护坡和浆砌石挡墙等防护方式,该方式工程量较多,对生态植物破坏较大,易对原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环境问题,且封闭了植物的生物环境,使得边坡的地下水难以及时排出,从而容易导致边坡失稳甚至坍塌;同时,裸露的岩石和混凝土造成视觉观赏性较差。
[0003]虽然现有阶段中的边坡绿化结构较多,但是现有的边坡绿化结构更加适用于坡度较缓的边坡,而高陡岩质边坡区域存在稳定性不足,植物绿化施工困难、基质营养难以保存、长久复绿效果差等特点,现有的边坡绿化结构都无法适用于高陡倾斜边坡。再加上高陡岩质边坡区还存在浅层土体难以在坡面固定,浅层土壤内的水分难以长期保持,会存在导致植物缺水严重的问题,而且边坡的坡面排水设施设计不当时,还会加剧坡面冲刷,雪水、雨水等坡面径流和地下水蚀可造成边坡失稳、滑坡,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同时坡面径流也会对喷播基材进行冲刷,造成基材流失。
[0004]除此之外,当边坡绿化中的植物类型以根系发育较浅的植物为主时,边坡的表层在降雨时容易遭受侵蚀,严重时会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当植物与坡面不能密切接触导致植物生长困难,如果植物选择不当,不能适应坡面生长环境,植物营养供应不足,造成植物大面积生长不良或死亡,造成边坡不稳固产生崩塌或滑坡,因此边坡的工程安全性较差。
[0005]所以在进行边坡防护的基础上考虑到既能对边坡进行绿化又能满足防护要求,对边坡的安全、稳定、可持续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利用锚固体对边坡进行前期锚固,然后通过植物对边坡从边坡浅层向边坡内深层次的锚固,同时防止了边坡浅层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也加强高度倾斜边坡的自身稳定性防止泥石流的发生,随着植物的生长对边坡的锚固越强其自身越稳定。
[0007]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所述护坡结构包括布设在边坡上相互连通的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及沿着横向水槽、纵向水槽分布的多个锚固结构,在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内铺设有草皮;所述锚固结构包括中空
外锚杆、中空内锚杆、置于内锚杆内的储存装置和固定在储存装置上的植物,所述外锚杆为下端呈锥形的圆筒结构,其锥形部位底端设有通孔,所述内锚杆为中空圆筒结构,在内锚杆和外锚杆之间填充有膨胀剂,在内锚杆底部铺设有陶粒填层,内锚杆内空隙中填充有陶粒土层;所述储存装置包括集水斗、存储腔和设置在存储腔进液口的降水通道,所述集水斗通过进水管与降水通道连通,在存储腔的进液口设有浮动球,存储腔的底面设有渗透底板;所述存储腔和降水通道置于内锚杆内,集水斗伸出内锚杆,并在集水斗的敞口面设有防护网;所述植物的根茎部位与存储腔固定,其枝叶部分伸出内锚杆。
[0008]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水槽是在边坡上挖设形成的30~40度角的下凹式沟槽;所述纵向水槽是在边坡上挖设形成的垂直坡面的凹槽,在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的内槽面铺满槽皮;所述锚固结构沿着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等距布设,相邻两个锚固结构的间距为50~150cm。
[0009]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锚杆是由多个第一竖向单块体拼接而成,每块第一竖向单块体的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竖向单块体的上部为平面,下部呈向内弯曲的弧形面,外表面设有鱼刺状锐角齿,且多个第一竖向单块体上部的平面组成外锚杆上部的圆筒结构,下部的弧形面组成外锚杆下部的锥形结构,多个第一竖向单块体拼接成完整的外锚杆后,通过多根第一棉线捆扎固定。
[0010]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内锚杆是由多个第二竖向单块体拼接而成的圆筒结构,每块第二竖向单块体的截面呈梯形;每块第二竖向单块体的底部外侧设有内倾斜角,多个第二竖向单块体拼接成完整的内锚杆后,通过多根第二棉线捆扎固定。
[0011]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降水通道竖向设置在存储腔的进液口,降水通道的顶部设置成封圆拱面,其连接口设置在侧面,进水管并排连接在降水通道的侧面,并在降水通道与进水管的连接通道处设有向下自动开合的挡板,所述挡板上部与降水通道铰链连接;在存储腔的外部固定有绳套,绳套伸出内锚杆外。
[0012]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存储腔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圆柱形,其进液口设置圆柱形部位的顶端,所述降水通道下端与存储腔螺纹连接,上部与进水管螺纹连接,进水管上端与集水斗螺纹连接,所述集水斗为扇形漏斗状,所述防护网为中间凸四周向下凹的弧形面,并通过卡扣与集水斗的敞口面连接;所述浮动球的直径大于入水管道口1.5~2.5mm,且球内充满氦气;所述渗透底板上设有多个渗透孔结构,每个渗透孔结构包括开设在渗透底板上渗透孔,渗透孔上方设有弧形倒垫板,下方设有下凹式渗透挡板,倒垫板和渗透挡板之间通过中空柱体连接,中空柱体上端与存储腔连通,下端通向外部。
[0013]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膨胀剂采用膨胀剂粉末与水1:1的比例混合制成的膨胀溶剂;所述陶粒土层是由陶粒和土混合而成,并在内锚杆距离端口 80~120mm处,设置土壤封顶层。
[001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0015](1)准备施工材料,包括草皮、中空内锚杆、中空外锚杆、储存装置、膨胀溶剂和陶粒,所述膨胀溶剂采用膨胀剂粉末与水1:1的比例混合制成;所述中空外锚杆是由多个竖向单块体组拼而成,且组拼后的中空外锚杆上部为圆筒状,下部为圆锥状,并通过棉线捆扎固定;所述中空内锚杆为外径小于中空外锚杆内径的圆筒结构;
[0016](2)对内置储存装置进行依次组装,先将防护网扣在集水斗的斗口处,将集水斗的下端与进水管通过螺纹连接,并连接降水通道,然后降水通道下端与存储腔的进液口螺纹连接,在存储腔内放入浮动球,并将存储腔下端螺纹与渗透底板连接,将套绳放在渗透底板设计位置,组装好备用;
[0017](4)对高度倾斜边坡进行清理,在设计位置挖出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将草皮按照设计要求拼接铺设在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内;
[0018](5)沿着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在设计位置钻孔并依次打入外锚杆,打入到预定深度位置后,将内锚杆打入外锚杆内,打到预定深度,并在内外锚杆之间的空隙处浇筑膨胀剂溶液,并在膨胀剂溶液的作用下,组成外锚杆的多个竖向单块体向外张开使外锚杆对边坡产生锚固,且多个竖向单块体向外张开外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结构包括布设在边坡上相互连通的横向水槽(2)和纵向水槽(3),及沿着横向水槽(2)、纵向水槽(3)分布的多个锚固结构(14),在横向水槽(2)和纵向水槽(3)内铺设有草皮(1);所述锚固结构包括中空外锚杆(4)、中空内锚杆(5)、置于内锚杆(5)内的储存装置(7)和固定在储存装置(7)上的植物(8),所述外锚杆(4)为下端呈锥形的圆筒结构,其锥形部位底端设有通孔(10),所述内锚杆(5)为中空圆筒结构,在内锚杆(5)和外锚杆(4)之间填充有膨胀剂(6),在内锚杆(5)底部铺设有陶粒填层(9),内锚杆(5)内空隙中填充有陶粒土层(11);所述储存装置(7)包括集水斗(700)、存储腔(704)和设置在存储腔(704)进液口的降水通道(703),所述集水斗(700)通过进水管(701)与降水通道(703)连通,在存储腔(704)的进液口设有浮动球(708),存储腔(704)的底面设有渗透底板(705);所述存储腔(704)和降水通道(703)置于内锚杆(5)内,集水斗(700)伸出内锚杆(5),并在集水斗(700)的敞口面设有防护网(702);所述植物(8)的根茎部位与存储腔(704)固定,其枝叶部分伸出内锚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水槽(2)是在边坡上挖设形成的30~40度角的下凹式沟槽;所述纵向水槽(3)是在边坡上挖设形成的垂直坡面的凹槽,在横向水槽(2)和纵向水槽(3)的内槽面铺满槽皮(1);所述锚固结构沿着横向水槽(2)和纵向水槽(3)等距布设,相邻两个锚固结构的间距为50~150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锚杆(4)是由多个第一竖向单块体(400)拼接而成,每块第一竖向单块体(400)的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竖向单块体(400)的上部为平面,下部呈向内弯曲的弧形面,外表面设有鱼刺状锐角齿(402),且多个第一竖向单块体(400)上部的平面组成外锚杆(4)上部的圆筒结构,下部的弧形面组成外锚杆(4)下部的锥形结构,多个第一竖向单块体(400)拼接成完整的外锚杆(4)后,通过多根第一棉线(401)捆扎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锚杆(5)是由多个第二竖向单块体(500)拼接而成的圆筒结构,每块第二竖向单块体(500)的截面呈梯形;每块第二竖向单块体(500)的底部外侧设有内倾斜角(501),多个第二竖向单块体(500)拼接成完整的内锚杆(5)后,通过多根第二棉线(502)捆扎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通道(703)竖向设置在存储腔(704)的进液口,降水通道(703)的顶部设置成封圆拱面,其连接口设置在侧面,进水管(701)并排连接在降水通道(703)的侧面,并在降水通道(703)与进水管(701)的连接通道处设有向下自动开合的挡板(707),所述挡板(707)上部与降水通道(703)铰链连接;在存储腔(704)的外部固定有绳套(706),绳套(706)伸出内锚杆(5)外。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理高度倾斜边坡的植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腔(704)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圆柱形,其进液口设置圆柱形部位的顶端,所述降水通道(703)下端与存储腔(704)螺纹连接,上部与进水管(701)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南南陈福榜冯爱国石荔王靖国彭典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