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内固定用插翼Y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3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骨科医疗器材,特别适合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它由一根髓内棒和一枚螺纹钉组成,两者套接相交。其特征在于螺纹钉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尾部,该部与患者骨皮质接触后,对骨折部位的固定可起加压作用;另外,在螺纹钉的表面上加工一条轴向槽,当螺纹钉进入体内后,槽内放一块插翼,可起到防旋转的作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患者早期负重,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骨科医疗器材,特别适合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常见性疾病,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办法是手术复位、内固定和早期活动,以减少并发症。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内固定器只能用于早期固定,不能负重,所以不能进行早期活动。1991年美国出版的创造杂志介绍了一种Gamma钉,这种钉子既可早期固定,又可早期活动,但它存在以下不足与髓内棒成Y形布置的螺纹钉为头部带螺纹的圆柱形杆,进入体内后无加压功能和抗旋转功能,因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对Gamma钉作出改进,使螺纹钉具有加压功能和抗旋转功能,使骨折部位固定更为牢固,以方便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螺纹钉的尾部制成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体,这样,螺纹钉拧入后,由于圆锥体与患者的骨皮质表面相接触,阻碍螺纹钉尾部进入,随着螺纹钉的继续拧入,骨折处便产生了加压作用;另外,在螺纹钉的表面,沿轴向开一条槽,待螺纹钉拧入体内达到合适的深度后,将一个翼片,从螺纹钉的尾部插入槽内,这样可防止螺纹钉旋转。本技术的优点是使螺纹钉增加了加压和防旋转功能,增加了内固定的可靠性,使患者能早期活动,提高疗效。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插入患部的状态图;图2为螺纹钉的正视图;图3为螺纹钉的俯视图;图4为插翼的结构图;图5为髓内钉的正视图;图6为髓内钉的俯视图。参看图1,由图可知,股骨(4)粗隆间骨折(5)后,先将髓内棒(2)打入股骨断肢的下部,再将螺纹钉(1)经髓内棒(2)上的插孔(见图5中的12)拧入股内断肢的上部,当圆锥面(7)与患肢表面接触后,如继续拧动螺纹钉(1),骨折部位即受到加压作用,使该处接合紧密,然后,从螺纹钉(1)的尾部,将插翼(3)插到螺纹钉(1)的插翼槽内(见图2和3中的6),这样便能阻止螺纹钉(1)的转动,起到固定作用。参看图2和图3,由图可知,螺纹钉(1)为一柱形圆杆,头部(10)制有标准螺纹,圆杆的表面上,有一条沿轴向的插翼槽(6),它从螺纹处开始,一直通向尾部(8)。该槽用于插入插翼(3)。尾部(8)是一个断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端部有一个轴向螺孔(9),它们都是为配合专用工具,进行螺纹钉(1)的放入和取出而专门设计的。在尾部(8)的前面有一个圆锥体(7),锥角为30-60度,其作用为骨折部位固定时起加压作用。参看图4,由图可知,插翼(3)为一长条形金属板,其长度应比螺纹钉(1)稍短,插入螺纹钉(1)后,其高度应比螺纹钉(1)的圆柱表面高出2~3毫米。它的尾部有一个拔出孔(11),其内可安放钢丝,以便将插翼(3)拉出体外。参看图5和图6,由图可知,髓内棒(2)也是柱形圆杆,其轴线略弯曲,以便与股骨髓腔的弯曲度一致。其头部(18)略带锥度,且有尖角,其表面制有三条沿轴向的、互成120°的槽(15),用以减小髓内棒(2)出入体内时的阻力。其上有两个螺丝钉插孔(17),它们的轴线与髓内棒(2)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垂直,用于安放螺丝钉(视病情需要)。靠近中部有一个螺纹钉插孔(12),其轴线与螺丝钉插孔(17)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与髓内棒(2)的轴线成125~135度交角。螺纹钉插孔(12)上还有一个插翼槽(16),插翼(3)从中通过。髓内棒(2)的尾部(13)是一个断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端部有一个轴向螺孔(14),它们也是为配合专用工具,进行髓内棒的放入和取出而专门设计的。螺纹钉(1)、髓内棒(2)和插翼(3)均用医用不锈钢制造。上述附图及其说明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骨科内固定用插翼Y钉,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零件组成a.一枚螺纹钉(1),为柱形圆杆,头部(10)制有螺纹,表面上有一条沿轴向的插翼槽(6),从螺纹处开始一直通向尾部(8),尾部(8)是一个断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且有一个轴向螺孔(9),尾部(8)的前面有一个圆锥体(7),锥角为30~60度;b.一个插翼(3),为长条形金属片,其尾部有一个拔出孔(11);c.一根髓内棒(2),为柱形圆杆,轴线略弯曲,与股骨髓腔的弯曲度一致,其头部(18)带有尖角,表面有三条沿轴向的、互成120°的槽(15);髓内棒(2)还有两个螺丝钉插孔(17)和一个螺纹钉插孔(12),螺纹钉插孔(12)上还有一个插翼槽(16),其尾部(13)是一个断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端部有一个轴向螺孔(14),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将螺纹钉(1)插入髓内棒(2)的插孔(12)内,将插翼(3)插入螺纹钉(1)的插翼槽(6)内,插入后其高度应比螺纹钉(1)的圆柱表面高出2~3毫米,髓内棒(2)轴线与螺纹钉(1)轴线之间的交角为125~135度。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插翼Y钉,其特征在于螺纹钉(1)、髓内棒(2)和插翼(3)均用医用不锈钢制造。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骨科医疗器材,特别适合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它由一根髓内棒和一枚螺纹钉组成,两者套接相交。其特征在于螺纹钉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尾部,该部与患者骨皮质接触后,对骨折部位的固定可起加压作用;另外,在螺纹钉的表面上加工一条轴向槽,当螺纹钉进入体内后,槽内放一块插翼,可起到防旋转的作用。使用本技术可使患者早期负重,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文档编号A61B17/58GK2185106SQ93246829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骆宇春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科内固定用插翼Y钉,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零件组成:a. 一枚螺纹钉(1),为柱形圆杆,头部(10)制有螺纹,表面上有一条沿轴向的插翼槽(6),从螺纹处开始一直通向尾部(8),尾部(8)是一个断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且有一个轴向螺孔(9) ,尾部(8)的前面有一个圆锥体(7),锥角为30~60度;b. 一个插翼(3),为长条形金属片,其尾部有一个拔出孔(11);c. 一根髓内棒(2),为柱形圆杆,轴线略弯曲,与股骨髓腔的弯曲度一致,其头部(18)带有尖角,表面有三条沿轴向 的、互成120°的槽(15);髓内棒(2)还有两个螺丝钉插孔(17)和一个螺纹钉插孔(12),螺纹钉插孔(12)上还有一个插翼槽(16),其尾部(13)是一个断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端部有一个轴向螺孔(14),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将螺纹钉(1)插入髓内棒(2)的插孔(12)内,将插翼(3)插入螺纹钉(1)的插翼槽(6)内,插入后其高度应比螺纹钉(1)的圆柱表面高出2~3毫米,髓内棒(2)轴线与螺纹钉(1)轴线之间的交角为125~135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宇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O一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