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624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泄漏装置的罐体右侧连接有密封组件;罐体下侧连接有除杂组件;除杂组件与密封组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储氢容器发生泄漏,氢气将泄漏至罐体内侧空腔中,通过对氢气进行拦截并收集,达到防泄漏效果,随着罐体内侧空腔中收集的氢气量增多,罐体内的气压增大,高压气体推动第一联动块和密封套向右运动,使密封套与第一圆筒的接触更加紧密,即随着泄漏的氢气增多密封性能自动增强,相对于一般高压球阀具有更强的密封防泄漏功能,通过第三管道将罐体内收集的氢气抽出,解决了无法将泄漏的氢气抽出的问题,且在此之前已将罐体内的空气排出,避免了罐体内的空气混合至收集的氢气中降低其纯度。低其纯度。低其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氢容器防泄的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中国专利:一种液氢储罐的防泄漏装置(CN214467850U),两个防泄槽与两个橡胶圈可以对防泄管内部的左侧进行密封,有效避免液氢泄漏,提升了装置的安全性,其通过旋转螺纹杆带动防泄套上下移动,用于开启和关闭液氢储罐出口,即代替普通阀门工作,随着使用时长增加,螺纹杆容易出现松动现象,相对于普通阀门同样容易出现泄漏现象,同时,对于泄漏至外储罐和液氢储罐之间的氢气,现有设备无法将其抽出再利用,造成浪费,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0003]上述作为
技术介绍
说明的事项仅用于增进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不应解释为承认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其目的是克服现有设备随着使用时长增加相对于普通阀门同样容易出现泄漏现象,且无法将泄漏至外储罐和液氢储罐之间的氢气抽出的缺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包括有罐体、顶盖、连接环、储氢容器本体、第一管道、阀门体、加长杆、第一套筒、拨轮、第一密封圈、密封组件和除杂组件;罐体上侧固接有顶盖;罐体与顶盖之间固接有第一密封圈;罐体内侧固接有两个连接环;两个连接环上均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两个连接环之间固接有储氢容器本体;储氢容器本体上侧连通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上安装有阀门体;阀门体松紧轴上固接有加长杆;罐体上侧左部固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与加长杆密封式转动连接;加长杆左侧固接有拨轮;罐体右侧连接有密封组件;罐体下侧连接有除杂组件;除杂组件与密封组件相连接。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密封组件包括有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圆筒、活塞单元、固定单元、分流单元和阻拦单元;罐体右侧上部连通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右侧密封式滑动连接有第三管道;第二管道内侧右部固接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内侧连接有活塞单元;第二管道外侧左部设置有固定单元;第二管道内侧左部连接有分流单元;分流单元上连接有阻拦单元。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活塞单元包括有联动架、第一联动块和密封套;第三管道内侧右部固接有联动架;联动架左端固接有第一联动块;第一联动块外侧固接有密封套;密封套与第一圆筒相接触。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固定单元包括有圆盘、圆环、拨杆、磁铁、固定块、固定环、第二联动块和第二密封圈;罐体上侧右部固接有圆盘,并且圆盘位于第二管道外侧;圆盘右侧
转动连接有圆环;圆环后侧固接有拨杆;圆环内部固接有两个磁铁;位于下方的磁铁与拨杆磁性连接;圆环内侧呈环形阵列固接有四个固定块;第三管道外侧左部固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上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四个第二凹槽;固定环右侧呈环形阵列固接有四个第二联动块;第二联动块上开设有斜面;圆盘内侧左部固接有第二密封圈。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分流单元包括有隔块、挡块、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第二管道内侧左部固接有隔块;隔块左侧固接有挡块;挡块与第二管道固接;挡块中部穿设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与罐体固接;第四管道下侧连通有第五管道;第五管道与罐体固接;第五管道上侧开设有若干个圆孔。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阻拦单元包括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位于上方的连接环与罐体之间呈环形阵列固接有若干个第一过滤网;第四管道穿过相邻的第一过滤网;隔块前侧与第二管道之间固接有第二过滤网。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除杂组件包括有第一导流块、第二导流块、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二圆筒、把手、第三圆筒、吸氧包、连接块和清理单元;罐体下侧固接有第一导流块;第一导流块上侧面呈V形;罐体下侧左部固接有第二导流块;第二导流块与第一导流块固接;第一导流块与第二导流块之间固接有第二套筒;罐体下侧右部穿设有第三套筒;第二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密封式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筒;第二圆筒右侧固接有把手;第二圆筒内侧插接有第三圆筒;第三圆筒内侧放置有吸氧包;第三圆筒左侧旋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左侧连接有清理单元。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清理单元包括有连接杆和推块;连接块左侧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左侧固接有推块。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三圆筒左侧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导流块右侧下部开设有第三凹槽。
[0016]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氢气泄漏至罐体内侧空腔中,对氢气进行拦截并收集,达到防泄漏效果,之后,随着罐体内侧空腔中收集的氢气量增多,罐体内的气压增大,高压气体推动第一联动块和密封套向右运动,使密封套与第一圆筒的接触更加紧密,即随着泄漏的氢气增多密封性能自动增强,相对于一般高压球阀具有更强的密封防泄漏功能;
[0017]通过第三管道将罐体内收集的氢气抽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泄漏的氢气抽出的问题,且在此之前已将罐体内的空气排出,避免了罐体内的空气混合至收集的氢气中降低其纯度;
[0018]在排出空气过程中,通过第五管道将沉积在罐体内侧下部的空气向上冲散,从而提高空气排出效率,通过第二过滤网对将要流入至第二管道中的杂质进行拦截,从而避免抽出的氢气中混有杂质,进一步提高纯度,通过吸氧包将残留在罐体内的氧气完全清除防止氧气混合在氢气中,提高安全性能;
[0019]此外,通过抽拉第二圆筒对吸氧包进行便捷更换,且在将吸氧包抽出的同时自动联动推块将罐体内的杂质汇集在第三凹槽中,降低人工清理杂质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002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的前视图;
[0025]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密封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密封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密封组件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密封组件的第四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除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除杂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除杂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记为:
[0033]1‑
罐体,2

顶盖,3

连接环,4

储氢容器本体,5

第一管道,6

阀门体,7

加长杆,8

第一套筒,9

拨轮,10

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包括有罐体(1)、顶盖(2)、连接环(3)、储氢容器本体(4)、第一管道(5)和阀门体(6);罐体(1)上侧固接有顶盖(2);罐体(1)内侧固接有两个连接环(3);两个连接环(3)之间固接有储氢容器本体(4);储氢容器本体(4)上侧连通有第一管道(5);第一管道(5)上安装有阀门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长杆(7)、第一套筒(8)、拨轮(9)、第一密封圈(10)、密封组件和除杂组件;罐体(1)与顶盖(2)之间固接有第一密封圈(10);两个连接环(3)上均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91);阀门体(6)松紧轴上固接有加长杆(7);罐体(1)上侧左部固接有第一套筒(8);第一套筒(8)与加长杆(7)密封式转动连接;加长杆(7)左侧固接有拨轮(9);罐体(1)右侧连接有密封组件;罐体(1)下侧连接有除杂组件;除杂组件与密封组件相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组件包括有第二管道(201)、第三管道(202)、第一圆筒(203)、活塞单元、固定单元、分流单元和阻拦单元;罐体(1)右侧上部连通有第二管道(201);第二管道(201)右侧密封式滑动连接有第三管道(202);第二管道(201)内侧右部固接有第一圆筒(203);第一圆筒(203)内侧连接有活塞单元;第二管道(201)外侧左部设置有固定单元;第二管道(201)内侧左部连接有分流单元;分流单元上连接有阻拦单元。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单元包括有联动架(204)、第一联动块(205)和密封套(206);第三管道(202)内侧右部固接有联动架(204);联动架(204)左端固接有第一联动块(205);第一联动块(205)外侧固接有密封套(206);密封套(206)与第一圆筒(203)相接触。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氢容器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单元包括有圆盘(207)、圆环(208)、拨杆(209)、磁铁(2010)、固定块(2011)、固定环(2012)、第二联动块(2013)和第二密封圈(2014);罐体(1)上侧右部固接有圆盘(207),并且圆盘(207)位于第二管道(201)外侧;圆盘(207)右侧转动连接有圆环(208);圆环(208)后侧固接有拨杆(209);圆环(208)内部固接有两个磁铁(2010);位于下方的磁铁(2010)与拨杆(209)磁性连接;圆环(208)内侧呈环形阵列固接有四个固定块(2011);第三管道(202)外侧左部固接有固定环(2012);固定环(2012)上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四个第二凹槽(92);固定环(2012)右侧呈环形阵列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李介普马歆刘易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