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12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应用在化纤生产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壳体、进料管、电机、搅拌杆、预处理机构和搅拌机构,多种颜料通过进料管进入壳体内的预处理机构,电机和搅拌杆同轴转动,此时预处理机构和搅拌杆同轴转动,此时多种颜料在预处理机构的内部进行预先混合后流到壳体的内部,此时搅拌机构和搅拌轴同轴转动,此时搅拌机构对多种颜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颜料可以打开壳体取出,使颜料被预先混合和搅拌后能够充分混合,不会出现杂色和色差,使纤维成品不会出现外观上的质量问题。上的质量问题。上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化纤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纯纺、混纺或交织物,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不包括与天然纤维间的混纺、交织物,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化学纤维的制备,通常是先把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制成纺丝熔体或溶液,然后经过过滤、计量,由喷丝头,挤出成为液态细流,接着凝固而成纤维,此时的纤维称为初生纤维,它的力学性能很差,必须经过一系列后加工工序才能符合纺织加工和使用要求,后加工主要针对纤维进行拉伸和热定形,以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拉伸是使初生纤维中大分子或结构单元沿着纤维轴取向;热定形主要是使纤维中内应力松弛,湿纺纤维的后加工还包括水洗、上油、干燥等工序,纺制长丝时,经上述工序即可卷绕成筒;纺制短纤维时还须增加卷曲、切断和打包等工序,纤维自身是不具有任何颜色的,所以在纤维生产时需要混合颜料,但是多种颜料直接和纤维混合的话容易染色不均匀,所以需要预先对多种颜料混合。
[0003]现有的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存在颜料混合不均匀导致纤维染色后有色差,影响纤维染色的美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其优点是纤维染色前对颜料进行预先混合,使颜料混合均匀。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壳体的顶部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栓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预处理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壳体、进料管、电机、搅拌杆、预处理机构和搅拌机构,多种颜料通过进料管进入壳体内的预处理机构,电机和搅拌杆同轴转动,此时预处理机构和搅拌杆同轴转动,此时多种颜料在预处理机构的内部进行预先混合后流到壳体的内部,此时搅拌机构和搅拌轴同轴转动,此时搅拌机构对多种颜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颜料可以打开壳体取出。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进料斗、下料孔和飞溅板,所述进料斗焊接于搅拌杆的表面,所述下料孔开设于进料斗的表面,所述飞溅板焊接于下料孔的顶部,所述飞溅板位于进料斗的内侧。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进料斗、下料孔和飞溅板,多种颜料从进料管进入被搅拌杆带动的进料斗进行旋转,此时进料斗上的飞溅板也转动把颜料打飞在进料斗内,此时飞溅的颜料也汇聚在进料斗表面从下料孔内落入壳体的内部,此时多种颜料完成预混
合。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板、搅拌孔和辅助杆,所述搅拌板焊接于搅拌杆的表面,所述搅拌孔开设于搅拌板的表面,所述辅助杆焊接于壳体的内壁。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搅拌板、搅拌孔和辅助杆,搅拌杆使搅拌板转动,搅拌孔使部分颜料通过,使多种颜料进行混合。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处理仓,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漏液孔,所述处理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处理仓、漏液孔和出液管,搅拌时部分颜料通过漏液孔进入处理仓内,可以通过出液管排出壳体。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阀。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磁阀阻挡颜料流出,搅拌结束后的颜料可以打开电磁阀后流出壳体。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均栓接有振动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振动器使附着在壳体的内部的颜料被震落。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的内底部设置有阻碍部。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碍部使进混合均匀变小,增加颜料进入壳体时的压强,此时颜料喷射进进料斗的内部。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通过设置壳体、进料管、电机、搅拌杆、预处理机构和搅拌机构,多种颜料通过进料管进入壳体内的预处理机构,电机和搅拌杆同轴转动,此时预处理机构和搅拌杆同轴转动,此时多种颜料在预处理机构的内部进行预先混合后流到壳体的内部,此时搅拌机构和搅拌轴同轴转动,此时搅拌机构对多种颜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颜料可以打开壳体取出,使颜料被预先混合和搅拌后能够充分混合,不会出现杂色和色差,使纤维成品不会出现外观上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中左视立体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预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中处理仓、漏液孔和出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壳体;2、进料管;3、电机;4、搅拌杆;5、预处理机构;6、搅拌机构;7、处理仓;8、漏液孔;9、出液管;10、电磁阀;11、振动器;12、阻碍部;501、进料斗;502、下料孔;503、飞溅板;601、搅拌板;602、搅拌孔;603、辅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
[002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包
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2,壳体1的顶部栓接有电机3,电机3的底部栓接有搅拌杆4,搅拌杆4的表面设置有预处理机构5,预处理机构5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6,通过设置壳体1、进料管2、电机3、搅拌杆4、预处理机构5和搅拌机构6,多种颜料通过进料管2进入壳体1内的预处理机构5,电机3和搅拌杆4同轴转动,此时预处理机构5和搅拌杆4同轴转动,此时多种颜料在预处理机构5的内部进行预先混合后流到壳体1的内部,此时搅拌机构6和搅拌轴同轴转动,此时搅拌机构6对多种颜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颜料可以打开壳体1取出。
[0030]参考图3,预处理机构5包括进料斗501、下料孔502和飞溅板503,进料斗501焊接于搅拌杆4的表面,下料孔502开设于进料斗501的表面,飞溅板503焊接于下料孔502的顶部,飞溅板503位于进料斗501的内侧,通过设置进料斗501、下料孔502和飞溅板503,多种颜料从进料管2进入被搅拌杆4带动的进料斗501进行旋转,此时进料斗501上的飞溅板503也转动把颜料打飞在进料斗501内,此时飞溅的颜料也汇聚在进料斗501表面从下料孔502内落入壳体1的内部,此时多种颜料完成预混合。
[0031]参考图4,搅拌机构6包括搅拌板601、搅拌孔602和辅助杆603,搅拌板601焊接于搅拌杆4的表面,搅拌孔602开设于搅拌板601的表面,辅助杆603焊接于壳体1的内壁,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2),所述壳体(1)的顶部栓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底部栓接有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的表面设置有预处理机构(5),所述预处理机构(5)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机构(5)包括进料斗(501)、下料孔(502)和飞溅板(503),所述进料斗(501)焊接于搅拌杆(4)的表面,所述下料孔(502)开设于进料斗(501)的表面,所述飞溅板(503)焊接于下料孔(502)的顶部,所述飞溅板(503)位于进料斗(501)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机械生产用上色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6)包括搅拌板(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兰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永驰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