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的研究方法及控制策略技术

技术编号:364598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南方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的研究方法及控制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集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的稻田土壤,利用ZnCl2区分非生物和生物过程产生的N2O;采用培养法测定N2O产生速率;同时使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量化区分不同途径对N2O产生的相对贡献;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评价驱动N2O产生的影响因素。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应用,从多角度揭示了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稻田N2O产生主要来自于耕作层生物过程,由异养反硝化过程主导,其贡献率随氮肥施加量增加而降低,因此我们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减少氮肥施加量后,异养反硝化贡献率增加,进而通过添加反硝化抑制剂减少异养反硝化产生N2O从而控制稻田土壤N2O产生的方案。O产生的方案。O产生的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南方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的研究方法及控制策略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
,具体为南方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的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也是最大的臭氧消耗物质,其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长达120年。 1990

2010年期间,全球人为N2O净排放量增加了33%。稻田覆盖了全球1.65亿公顷的面积,占全球农业土地面积的3%,然而稻田N2O排放量却占全球农业N2O排放量的11%。为了节约用水以及增加稻田土壤通气性,稻田常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引发大量的N2O排放,因此,减少稻田土壤N2O排放对于缓解温室效应以及臭氧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0003]土壤中N2O产生分为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其中生物过程包含硝化细菌硝化过程 (NN)、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ND)、与硝化过程耦合的反硝化过程(NCD)和异养反硝化过程(HD)。前三种过程以氨氮为底物,统称为氨氧化过程(AOPs)。然而以往的研究没有对氨氧化过程进行具体划分,对N2O产生过程没有明确的区分与量化。耕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方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1、采集不同时期稻田土壤分层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S02、研究稻田土壤N2O产生速率;S03、研究稻田土壤各个N2O产生过程贡献率;S04、根据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得到影响N2O产生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包NH
4+

N、NO3‑

N、含水率、pH、总有机质、总碳、总氮、总磷。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不同时期包括夏季休耕期、水稻种植期、冬季休耕期和不同深度包括0

5cm、5

10cm、10

20cm、20

30cm、30

40cm、40

60cm的稻田分层土壤。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2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5g混匀过筛后的新鲜稻田土壤至50mL密封血清瓶中,排出瓶中空气并置换入氩气,根据测定的土壤O2含量计算出需要加入瓶中的O2体积,并置换出等体积的氩气;处理i为空白对照组,处理ii加入7mol/L的ZnCl2,每个处理均加入(NH4)2SO4和KNO3至终浓度均为50mg N/kg,每个处理设置三个平行;在原位温度条件下恒温培养,并于0、4、8、12、24、48、72小时使用气密针从瓶中取出25mL顶空气体,使用气相色谱测定气体样品的N2O浓度;用N2O气体浓度与时间进行线性拟合,直线斜率即为稻田土壤N2O产生速率,其中处理i为总N2O产生速率,包括生物N2O产生速率与非生物N2O产生速率,处理ii为非生物N2O产生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贵兵秦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