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91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包括:驾驶室本体,下部与底座偏心连接并相对转动;转动连接结构,连接驾驶室本体与底座并引导二者发生水平的相对转动;引导结构,设置于底座与驾驶室本体之间,包括连接底座和驾驶室本体的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用于通过弯折形变使底座和驾驶室发生相对偏转同步对应;驱动结构,设置于底座内且连接驱动引导结构,通过引导结构弯折形变驱动驾驶室本体相对于底座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驾驶室本体偏心设置,便于转动后让出底座的检修面,提高了检修的便捷度;同时将驱动结构和引导结构设置于底座内,减少了对外部空间的占用,整体上减小了驾驶室的体积,更有利于在隧道等环境下作业。道等环境下作业。道等环境下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隧道施工设备(如复合型凿岩台车等)因隧道断面的限制,设备各功能件布置空间比较紧凑,为方便检修许多部件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现有的旋转驾驶结构多采用外置油缸加铰接点方式进行旋转,油缸行程较长,且外置结构同样需要占用空间不能很好的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0003]外置油缸的旋转驾驶室主要由驾驶室、铰接座、油缸三部分组成,通过油缸伸缩驱动达到驾驶室旋转的目的,油缸、铰接座外置,需要在车架上布置铰接座和油缸安装点,增大了驾驶室的安装空间,油缸直连的方式则要求油缸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动作空间。而驾驶室主要支撑结构为铰接座,在检修过程中替换铰接销轴时,需对驾驶室进行起吊操作,增加了维护检修难度。
[0004]因此现在的旋转驾驶室结构存在亟待改进的空间,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至少为克服其中一种上述内容提到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将旋转驱动的结构设置于支撑结构内,不占据驾驶室的外部空间,在驾驶室旋转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即可达到旋转的目的;同时驾驶室的在转动时可让出支撑结构的平面,便于直接进行检修,降低了检修的难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的驾驶室结构可采用如下提出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包括:
[0008]驾驶室本体,下部与底座偏心连接并相对转动;
[0009]转动连接结构,连接驾驶室本体与底座并引导二者发生水平的相对转动;
[0010]引导结构,设置于底座与驾驶室本体之间,包括连接底座和驾驶室本体的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用于通过弯折形变使底座和驾驶室发生相对偏转同步对应;
[0011]驱动结构,设置于底座内且连接驱动引导结构,通过引导结构弯折形变驱动驾驶室本体相对于底座转动。
[0012]上述公开的驾驶室结构,通过底座与驾驶室本体的偏心偏转,可实现驾驶室本体转动停靠于底座上方,或转动至底座的外部以露出底座内部结构以进行维护;本驾驶室结构通过驱动结构与引导结构的配合,带动驾驶室本体旋转,而驱动结构和引导结构均能够收入到底座结构内,减少了整体占据的空间,便于在隧道等较为狭窄的施工空间中使用。
[0013]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转动连接结构可采用的方案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驾驶室本体的上铰接座,和设置于底座的下铰接座,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对应配合并相对转动。采用如此方案
时,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分别通过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固定。
[0014]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的连接配合结构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通过对应设置的铰接轴连接。采用如此方案时,上铰接座、下铰接座和铰接轴的配合处形成了柱状的转动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重力载荷且同时实现偏转。
[0015]进一步的,连杆组件用于连接传递驱动力,使驾驶室本体向外偏转或向内回转,从而实现驾驶室本体的转动调节,连杆组件的设置能够简化驱动结构,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延伸至底座并与底座铰接的引导传递杆,和延伸至驾驶室本体并与驾驶室本体铰接的偏转推杆,引导传递杆与偏转推杆铰接并推拉偏转推杆使驾驶室本体发生偏转。采用如此方案时,所述的引导传递杆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偏转推杆,偏转推杆再推动驾驶室本体转动。
[0016]进一步的,本技术中,为了更好的设置引导传递杆,进行优化并举出如下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传递杆连接座,引导传递杆与传递杆连接座铰接配合。采用如此方案时,传递杆连接做通过螺栓等连接紧固件设置到底座上。
[0017]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设置偏转推杆,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驾驶室本体上设置有推杆连接座,偏转推杆与推杆连接座铰接配合。采用如此方案时,推杆连接座通过螺栓等结构设置到驾驶室本体上。
[0018]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偏转推杆的结构会影响推拉驾驶室本体的效果,例如会影响力的传递方向,进而改变驾驶室本体偏转转动的顺畅度,此处进行优化以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偏转推杆为弧形,偏转推杆从前端至后端经过弧形弯折后延伸偏向于驾驶室本体的连接面。
[0019]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对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式进行优化,此处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引导传递杆与驱动结构连接配合,驱动结构用于带动引导传递杆前后往复偏转进而带动驾驶室本体相对底座偏转。采用如此方案时,引导传递杆上设置有铰接结构并与驱动结构铰接,当驱动结构带动引导传递杆运动偏转时,引导传递杆带动偏转推杆和驾驶室主体转动。
[0020]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对驱动结构的选用并不唯一限定,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连接座和伸缩驱动杆,伸缩驱动杆的一端铰接至驱动连接座,另一端铰接至引导传递杆。采用如此方案时,伸缩驱动杆可采用液压杆驱动杆,也可采用其他具有同种驱动性能的部件。
[0021]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底座的保护,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底座下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防护板的安装结构。采用如此方案时,通过安装结构可设置防护板,能够保护底座内部的结构件。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技术方案的部分有益效果包括:
[0023]本技术将驾驶室本体偏心设置,便于转动后让出底座的检修面,提高了检修的便捷度;同时将驱动结构和引导结构设置于底座内,减少了对外部空间的占用,整体上减小了驾驶室的体积,更有利于在隧道等环境下作业。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0025]图1为驾驶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上述附图中,各个标记的含义为:
[0028]1、驾驶室本体;2、底座;3、上铰接座;4、下铰接座;5、推杆连接座;6、偏转推杆;7、引导传递杆;8、传递杆连接座;9、驱动结构;10、驱动连接座;11、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释。
[0030]针对现有的隧道施工设备中驾驶室旋转需要较大的空间,同时底座下方的部分位置检修需要将驾驶室吊起才可实现,实际导致了旋转驾驶室应用不方便的情况,本实施例进行优化改进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本体(1),下部与底座(2)偏心连接并相对转动;转动连接结构,连接驾驶室本体(1)与底座(2)并引导二者发生水平的相对转动;引导结构,设置于底座(2)与驾驶室本体(1)之间,包括连接底座(2)和驾驶室本体(1)的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用于通过弯折形变使底座(2)和驾驶室发生相对偏转同步对应;驱动结构(9),设置于底座(2)内且连接驱动引导结构,通过引导结构弯折形变驱动驾驶室本体(1)相对于底座(2)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驾驶室本体(1)的上铰接座(3),和设置于底座(2)的下铰接座(4),上铰接座(3)与下铰接座(4)对应配合并相对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铰接座(3)和下铰接座(4)通过对应设置的铰接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的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延伸至底座(2)并与底座(2)铰接的引导传递杆(7),和延伸至驾驶室本体(1)并与驾驶室本体(1)铰接的偏转推杆(6),引导传递杆(7)与偏转推杆(6)铰接并推拉偏转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冰冯怀邱章令赵俊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蓝海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