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582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包括家长停车A区、家长停车B区、教职工停车一区、家长停车C区、教职工停车二区、接送交接区、学生等待区与接送管理平台,所述接送交接区位于学生等待区的前端位置,所述教职工停车一区与教职工停车二区设置在家长停车C区的两侧位置,所述家长停车A区的一侧位置设置有地库入口,所述教职工停车二区的一侧位置设置有地库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以人车分离、停车、候车等接送需求为切入点,对地库进行功能分区、简化接送流线,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完成全流程的安全、高效、精准实现,为既有学校打造地下接送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解决思路。解决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学校接送管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学校地下接送系统是一种进行学校接送管控的支撑系统,在扩展校门口接送空间困难的背景下,地下接送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多数已建学校前期未将地下接送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存在地库布局复杂、车辆交织严重、诱导困难等问题,由常规停车功能转变为学生接送功能转变难度较大,以人车分离、停车、候车等接送需求为切入点,对地库进行功能分区、简化接送流线,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完成全流程的安全、高效、精准实现,为既有学校打造地下接送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校地下接送系统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学校出入口空间受限,地面接送时停车区、出入口、等候区等整合成一个接送区域,造成交通拥堵的同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改善学区周边绿色出行环境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当遇到高温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小汽车接送具有较大优势,机动车接送比例逐年提升至25%以上,晚高峰与放学时间重叠,交通形势愈发严峻,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多数既有学校建有地下车库,但未将地下接送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缺乏对家长接送组织模式的考虑,地下车库作为联系学校内部和对社会开放的半公共空间的联系纽带,家长、学校接送诉求呈现多样性特征,对于家长而言应保障接送的可达性、便捷性,对车辆流线进行组织,避免迂回与交织,对于校方而言应保障接送的安全性、高效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的接送流程,充分利用地库的时空资源,因此结合实际接送需求,构建安全、高效的地下接送系统,打通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堵点、带动区域交通环境整体性改善,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以人车分离、停车、候车等接送需求为切入点,对地库进行功能分区、简化接送流线,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完成全流程的安全、高效、精准实现,为既有学校打造地下接送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包括家长停车A区、家长停车B区、教职工停车一区、家长停车C区、教职工停车二区、接送交接区、学生等待区与接送管理平台,所述接送交接区位于学生等待区的前端位置,所述教职工停车一区与教职工停车二区设置在家长停车C区的两侧位置,所述家长停车A区的一侧位置设置有地库入口,所述教职工停车二区的一侧位置设置有地库出口,所述学生等待区上与接送交接区连接的位置安装有楼梯部,所述家长停车A区、家长停车B区的位置设置有停车流线,所述
家长停车C区的位置设置有接送流线。
[0008]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家长停车A区上设置有第一区停车位,所述家长停车B区上设置有第二区停车位,所述家长停车C区上设置有第四区停车位,所述教职工停车二区上设置有第三区停车位,所述教职工停车一区上设置有第五区停车位,所述接送交接区前端设置有接送平台,所述停车流线的位置设置有车辆进入监控器,所述接送流线的位置设置有车辆出库监控器。
[0009]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送管理平台连接有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所述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连接有控制管理终端,所述控制管理终端连接有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有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
[0010]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包括综合监控模块、车辆进入监控模块、车辆出库监控模块与停车位监控模块,所述车辆进入监控模块、车辆出库监控模块与停车位监控模块均连接综合监控模块。
[0011]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家长停车A区、家长停车B区、教职工停车一区、家长停车C区、教职工停车二区、接送交接区、学生等待区之间配合设置,所述停车流线、接送流线设置在家长停车A区、家长停车B区、家长停车C区、教职工停车一区、接送交接区与教职工停车二区的位置。
[0012]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停车位配置设计在家长停车A区上的位置,所述第二区停车位配置设计在家长停车B 区上的位置,所述第五区停车位配置设计在教职工停车一区上的位置,所述第四区停车位配置设计在家长停车C区上的位置,所述第三区停车位配置设计在教职工停车二区上的位置,所述车辆进入监控器与车辆出库监控器分别定位安装在停车流线、接送流线上的各处位置。
[0013]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送管理平台与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之间双向连接,所述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与控制管理终端之间双向连接,所述控制管理终端通过通信单元控制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的位置。
[0014]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辆进入监控模块、车辆出库监控模块和停车位监控模块的输出端与综合监控模块的输入端进行连接。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以人车分离、停车、候车等接送需求为切入点,对地库进行功能分区、简化接送流线,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完成全流程的安全、高效、精准实现,为既有学校打造地下接送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全国各地的新建学校已陆续开始试点运行地下接送模式,但对既有学校的地下接送空间设计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劳动路小学为例,论证了既有学校地下接送的时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可行性,在拓展校门口空间困难的状况下,希望为既有学校接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角度,借此打通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堵点,带动区域交通环境整体性改善,整个学校地下接送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中接送管理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中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中早高峰接送流程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中晚高峰接送流程图。
[0022]图中:1、家长停车A区;2、家长停车B区;3、停车流线;4、地库入口;5、教职工停车一区;6、接送流线;7、家长停车C区; 8、学生等待区;9、接送平台;10、接送交接区;11、楼梯部;12、教职工停车二区;13、地库出口;14、车辆进入监控器;15、车辆出库监控器;16、第一区停车位;17、第二区停车位;18、第三区停车位;19、第四区停车位;20、第五区停车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包括家长停车A区(1)、家长停车B区(2)、教职工停车一区(5)、家长停车C区(7)、教职工停车二区(12)、接送交接区(10)、学生等待区(8)与接送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送交接区(10)位于学生等待区(8)的前端位置,所述教职工停车一区(5)与教职工停车二区(12)设置在家长停车C区(7)的两侧位置,所述家长停车A区(1)的一侧位置设置有地库入口(4),所述教职工停车二区(12)的一侧位置设置有地库出口(13),所述学生等待区(8)上与接送交接区(10)连接的位置安装有楼梯部(11),所述家长停车A区(1)、家长停车B区(2)的位置设置有停车流线(3),所述家长停车C区(7)的位置设置有接送流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家长停车A区(1)上设置有第一区停车位(16),所述家长停车B区(2)上设置有第二区停车位(17),所述家长停车C区(7)上设置有第四区停车位(19),所述教职工停车二区(12)上设置有第三区停车位(18),所述教职工停车一区(5)上设置有第五区停车位(20),所述接送交接区(10)前端设置有接送平台(9),所述停车流线(3)的位置设置有车辆进入监控器(14),所述接送流线(6)的位置设置有车辆出库监控器(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送管理平台连接有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所述接送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连接有控制管理终端,所述控制管理终端连接有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有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送监控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刚顾天奇王健徐乃云张海军梁天明包渊秋徐辉杨建英严勤
申请(专利权)人: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