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70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锚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包括:底环板、支撑柱、顶环板、工作锚板、千斤顶、工具锚板和钢绞线;底环板的顶部与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支撑柱的顶部与顶环板的底部连接,千斤顶设置在顶环板的顶部;工作锚板设置在底环板的圆环中心,工具锚板卡接在千斤顶的顶部;钢绞线依次贯穿工具锚板、千斤顶和工作锚板;钢绞线通过工作夹片卡接在第一工具锚板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绞线依次贯穿工具锚板、千斤顶和工作锚板,通过工作夹片将钢绞线卡接在工作锚板中,在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既可以对预应力锚索的钢绞线进行张拉,又可以预应力锚索的钢绞线进行人为可控地回缩。为可控地回缩。为可控地回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


[0001]本技术属于锚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时,通常是在预应力锚索张拉端的工作锚板和工作夹片上安装一个预应力锚具厂家生产的专门工具——限位板。这个限位板压在工作锚板上,在确保工作夹片存在较小的活动空间的同时,又限制工作夹片在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不会脱落。由于夹片自身的设计结构,决定了只有钢绞线在被张拉并向外伸出的工况下,工作夹片才是不加紧钢绞线的状态。如此,上述操作会导致预应力锚索中的钢绞线只能一直被张拉而无法被人为可控的回缩。然后,对于预应力锚索施工,很多时候确实需要能够对预应力锚索的钢绞线进行人为可控地回缩。例如,关于预应力锚索施工的标准就有要求到,预应力锚索的张拉过程是一个张拉与控制回缩的反复过程;需要先对预应力锚索进行超设计工作荷载张拉,然后再卸载至设计工作荷载才锁定钢绞线;可能要求在预应力锚索被锁定一段时间之后,再通过穿心式千斤顶把持钢绞线的方式测量预应力锚索的残余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以解决预应力锚索张拉后无法被人为可控地回缩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包括:底环板、支撑柱、顶环板、工作锚板、千斤顶、工具锚板和钢绞线;
[0006]所述底环板的顶部与多根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多根支撑柱的顶部与顶环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千斤顶的底部设置在顶环板的顶部;工作锚板设置在底环板的圆环中心,工具锚板卡接在千斤顶的顶部;多根钢绞线依次贯穿工具锚板、千斤顶和工作锚板;多根钢绞线通过工作夹片卡接在工作锚板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多根钢绞线的一端还贯穿锚头混凝土和岩体,固定在岩体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为穿心式千斤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环板通过锚垫板固定在锚头混凝土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环板的外径与顶环板的外径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环板的内径大于工作锚板的外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环板和顶环板均为圆环柱。
[0013]进一步的,所述工作锚板和工具锚板上均设有多个锥形槽孔,分别用于卡接工作夹片和工具夹片。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多根钢绞线还通过工具夹片卡接在工具锚板中。
[0015]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多根钢绞线依次贯穿工具锚板、千斤顶和工作锚板,并通
过工作夹片将钢绞线卡接在工作锚板中,在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既可以对预应力锚索的钢绞线进行张拉,又可以预应力锚索的钢绞线进行人为可控地回缩。
[0017]2、本技术中底环板能承受预应力锚索整索张拉施工时传递过来的压应力,顶环板能承担预应力锚索整索张拉施工时传递过来的压应力,并能稳妥地与整索张拉用穿心式千斤顶的底面相衔接,同时能保证预应力锚索的所有钢绞线能从顶环板中间穿过。
[0018]3、本技术中支撑柱能承受预应力锚索整束张拉施工时传递过来的压应力,同时能保证预应力锚索的所有钢绞线能从支撑柱之间的空间穿过,并使得操作工作夹片有足够空间。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应用状态典型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4根支柱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3根支柱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4根支柱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3根支柱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4根支柱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3根支柱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4根支柱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3根支柱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底环板;2、支撑柱;3、顶环板;4、锚垫板;5、锚头混凝土;6、岩体;7、工作锚板;8、工作夹片;9、千斤顶;10、工具锚板;11、工具夹片;12、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2]如图1所示,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包括:
[0033]底环板1、支撑柱2、顶环板3、工作锚板7、千斤顶9、工具锚板10和钢绞线12;
[0034]底环板1的顶部与多根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多根支撑柱2的顶部与顶环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千斤顶9的底部设置在顶环板3的顶部;工作锚板7设置在底环板1的圆环中心,工具锚板10卡接在千斤顶9的顶部;多根钢绞线12依次贯穿工具锚板10、千斤顶9、工作锚板7、锚头混凝土5和岩体6,固定在岩体6中;多根钢绞线12通过工作夹片8卡接在工作锚板7中。
[0035]顶环板3的顶面在使用状态时作为千斤顶9的支撑面;千斤顶9为穿心式千斤顶。
[0036]底环板1通过锚垫板4固定在锚头混凝土5上,底环板1的外径与顶环板3的外径相同;底环板1为内径略大于所涉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对象的张拉端工作锚板7外径的圆环柱。工作锚板7为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的锚具。
[0037]底环板1在使用状态时压在锚垫板4的外露表面;锚垫板4为需要吸收预应力锚索而施加的预应力的工程实体的外露端承压体。
[0038]顶环板3为能承担所涉预应力锚索整索张拉用穿心式千斤顶底面传达而来的压力的圆环柱;并能稳妥地与整索张拉用穿心式千斤顶的底面相衔接。
[0039]底环板1和顶环板3均允许钢绞线12从中穿过;钢绞线12为预应力锚固工程中被张拉的对象。
[0040]支撑柱2为能承受所涉预应力锚索整束张拉施工作用力的3~4根支柱。如图2、图4、图6和图8所示为使用4根支柱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为使用三根支柱时的结构示意图;能承受所涉预应力锚索整束张拉施工时传递过来的压应力,同时能保证预应力锚索的所有钢绞线12能从支撑柱2之间的空间穿过,并使得操作工作夹片8和工具夹片11有足够空间。
[0041]工作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环板(1)、支撑柱(2)、顶环板(3)、工作锚板(7)、千斤顶(9)、工具锚板(10)和钢绞线(12);所述底环板(1)的顶部与多根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多根支撑柱(2)的顶部与顶环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千斤顶(9)的底部设置在顶环板(3)的顶部;工作锚板(7)设置在底环板(1)的圆环中心,工具锚板(10)卡接在千斤顶(9)的顶部;多根钢绞线(12)依次贯穿工具锚板(10)、千斤顶(9)和工作锚板(7);多根钢绞线(12)通过工作夹片(8)卡接在工作锚板(7)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钢绞线(12)的一端还贯穿锚头混凝土(5)和岩体(6),固定在岩体(6)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用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9)为穿心式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会椿李国华郑志鹏曹相海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