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大基坑施工智能监测变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深大基坑施工智能监测变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的下方几乎全部设计成停车场、储物间、设备间等房间,基坑均较深,需要及时支护,才能保证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进度,因此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监测必须加强管理。
[0003]传统的竖向位移监测采用水准仪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坑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采用GNS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0004]传统的测量方法受空间限制较大,基坑施工面有限、空间有限、设备人员聚集、人工测量很难找到合适的观测点进行较长时间作业。受时间因素影响,基坑一般是24h不间断施工,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大基坑施工智能监测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基坑的灌注桩排桩支护区域、土钉墙支护区域和基坑周边地表区域易发生变形的位置设置多个监测点,在基坑工程压力传播范围外预埋设多个基准点,并将带有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基坑支护平面图导入监测平台;S2:在监测点处安装激光位移传感器,在基准点处安装感光板,每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均可与一个感光板通视,确保能够监测到每个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数据;S3:在监测平台中的基坑支护平面图上标注每个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并作编号,激光位移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S4:在监测平台中预设各个监测点的位移报警阈值,监测平台对比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数据与预设的位移报警阈值并判断是否输出报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大基坑施工智能监测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灌注桩排桩支护区域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和沉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在冠梁上方;土钉墙支护区域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和沉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在坡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大基坑施工智能监测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多组基坑周边地表区域的监测点沿基坑外周间隔布置,每组监测点包括多个沿远离基坑方向间隔设置的沉降监测点。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大基坑施工智能监测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多个基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小虎,李文杰,宋力,赵永锋,张兴海,冯建庭,张宇,姜勇君,陆天海,刘雨桐,王江涛,卢识羽,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