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531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冶金行业炼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冶金行业炼钢

连铸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户对钢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间包冶金已经成为洁净钢生产中的重要一环。中间包不仅起到了稳压、分配钢液,保证钢水连续浇铸的缓冲容器,同时还是钢液凝固前最后一个起到去除夹杂物的反应器。因此,中间包对于提高铸坯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在中间包浇铸过程中,当大包钢液浇完更换大包时,中间包液面下降,会大幅降低夹杂物的去除率,并且会导致卷渣现象出现,进而导致铸坯质量下降。当新的大包开始重新浇铸时,钢水液面会再次上升,此时会导致钢液湍流区域大幅增加,温度不均,同样会导致铸坯质量的不稳定,不利于洁净钢的生产。
[0003]专利CN1978093A公开了一种提高钢液纯净度的中间包冶金方法,将中间包分为精炼区和浇注区,通过在精炼区使用电磁搅拌装置使夹杂物上浮去除,在浇铸区使钢液成分和温度均匀化。专利CN102009150A公开了一种浇注中间包的液面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在浇注中间包中设置一个浮球装置,该装置与熔体泵电连接,可实现熔体泵的开关根据生产实际需求进行自动调节,保证了液面在许可的范围内波动。专利CN104624996B公开了一种钢水液面控制方法,通过一种倒U型装置来检测大包内液面高度进而控制钢液流量。专利CN214349484公开了一种中间包钢水液面控制装置,通过电磁液位传感器感知液面信息并发送至PLC系统,由PLC控制滑动水口和中间包塞棒进行自动控制。专利CN108889917A公开了中间包连浇过程恒液位控制方法,通过三个大包在中间包上面循环浇注的方法来实现。
[0004]上述专利只是去掉了钢包回转台,单纯的增加中间包的浇铸位,使得多个大包能够实现循环浇注,但不能保证钢液中的夹杂物去除率和钢液温度的一致性,影响铸坯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及其方法,可实现中间包在整个浇铸过程中钢液液面稳定不变,提高夹杂物的去除率和钢液温度的一致性,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包含两个过度包和一个中间包,两个过度包共用一个中间包,所述过度包的包底设有氩气底吹的环形透气砖。
[0007]所述中间包是由浇注区和出钢区组成的T型结构,浇注区设有与过度包相配合的两个浇注位,每个浇注位均设有稳流器,每个稳流器的一侧各设有一个上挡墙;出钢区设有下挡墙和浸入式水口,下挡墙设有导流孔,出钢区的中间包包底为双台阶结构。
[0008]所述稳流器外径600~700 mm,高200~300 mm,上挡墙距中间包包底200~300 mm。
[0009]所述出钢区的下挡墙高350~450 mm,双台阶高均为100~150 mm。
[0010]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步骤一:将第一炉大包中的钢水浇入A位过渡包中,并对A位过渡包进行氩气底吹,均衡钢液温度;步骤二:将A位过渡包钢液浇入中间包,并保持中间包液面稳定;步骤三:将第二炉大包钢水浇入B位过渡包中,并对B位过渡包进行氩气底吹,均衡钢液温度;步骤四:当A位过渡包中钢液余量为20%时,将B位过渡包钢液浇入中间包,并控制A位过渡包和B位过渡包钢液流量总量不变,以保持中间包恒液面浇铸生产;步骤五:当A位过渡包中钢液浇铸完后,对空包状态下的A位过渡包进行烘烤加热;步骤六:将第三炉大包钢水浇入A位过渡包中,并在B位过渡包钢液余量为20%时,A位过渡包再次开始浇注,并控制A位过渡包和B位过渡包钢液流量总量不变,以保持中间包恒液面浇铸生产;步骤七:当B位过渡包中钢液浇铸完后,对空包状态下的B位过渡包进行烘烤加热;步骤八:按上述步骤循环操作。
[0011]所述对空包状态下的A位过渡包和B位过渡包的烘烤温度大于950℃。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个过渡包可向中间包内循环连续浇铸,保证中间包单位时间进出口流量相等,提高中间包液面稳定性,增强了连铸过程的缓冲能力和冶炼能力。避免了传统中间包在换包过程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造成的流场紊乱、夹杂物快速流入结晶器等问题的出现。过渡包底部进行吹氩操作,通过微小气泡对非金属夹杂物和钢液内的氢和氮等杂质进行脱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中:钢包1、过渡包2、环形透气砖3、过渡包固定平台4、中间包5、稳流器6、上挡墙7、下挡墙8、下挡墙导流孔9、浸入式水口10、长水口11、包底台阶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参照附图1

3,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包含两个过度包和一个中间包,两个过度包共用一个中间包,所述过度包的包底设有氩气底吹的环形透气砖。
[0016]在本实施例中,过度包2包括A位过度包和B位过度包,A位过度包和B位过度包分别固定在过渡包固定平台4上,A位过度包和B位过度包的包底均设有氩气底吹的环形透气砖3和长水口11。
[0017]中间包5是由浇注区和出钢区组成的T型结构,浇注区设有与过度包相配合的两个浇注位,每个浇注位均设有稳流器6,稳流器6外径600mm,高250mm,每个稳流器6的一侧各设有一个上挡墙7,上挡墙7距中间包包底250mm。
[0018]出钢区设有下挡墙8和浸入式水口10,下挡墙8高450mm,下挡墙8设有导流孔9,出
钢区的中间包包底为双台阶结构,双台阶高均为100mm。
[0019]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步骤一:将第一炉大包中的钢水浇入A位过渡包中,并对A位过渡包进行氩气底吹,均衡钢液温度;步骤二:将A位过渡包钢液浇入中间包,并保持中间包液面稳定;步骤三:将第二炉大包钢水浇入B位过渡包中,并对B位过渡包进行氩气底吹,均衡钢液温度;步骤四:当A位过渡包中钢液余量为20%时,将B位过渡包钢液浇入中间包,并控制A位过渡包和B位过渡包钢液流量总量不变,以保持中间包恒液面浇铸生产;步骤五:当A位过渡包中钢液浇铸完后,对空包状态下的A位过渡包进行烘烤加热;步骤六:将第三炉大包钢水浇入A位过渡包中,并在B位过渡包钢液余量为20%时,A位过渡包再次开始浇注,并控制A位过渡和B位过渡包钢液流量总量不变,以保持中间包恒液面浇铸生产;步骤七:当B位过渡包中钢液浇铸完后,对空包状态下的B位过渡包进行烘烤加热;步骤八:按上述步骤循环操作。
[0020]所述对空包状态下的A位过渡包和B位过渡包的烘烤温度大于950℃。
[0021]实施例1:双浇铸位中间容量为50t,主体为钢制外壳,内壁砌筑有耐火材料,在浇铸区有两个浇铸位,分别为A位和B位。中间包上方的过渡包容量各为100t。
[0022]参照附图1、2、3,开浇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两个过度包和一个中间包,两个过度包共用一个中间包,所述过度包的包底设有氩气底吹的环形透气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包是由浇注区和出钢区组成的T型结构,浇注区设有与过度包相配合的两个浇注位,每个浇注位均设有稳流器(6),每个稳流器(6)的一侧各设有一个上挡墙(7);出钢区设有下挡墙(8)和浸入式水口(10),下挡墙(8)设有导流孔(9),出钢区的中间包包底为双台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器(6)外径600~700 mm,高200~300 mm,上挡墙(7)距中间包包底200~300 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钢区的下挡墙(8)高350~450mm,双台阶高均为100~150 mm。5.一种中间包液面稳定控制的浇铸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力勇刘勇张彩东么洪勇李杰高宇毛文文张瑞忠田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