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526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包括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包括制冷模块和循环模块,制冷模块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接的压缩机、冷凝器、第一储液器、第一泵单元、第一节流器和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通过第一储液器内储存的液体;循环模块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接的换热器、第二储液器和第二泵单元;换热器和第二储液器之间的管路至少部分通过第一蒸发器并由第一蒸发器冷却;室内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接于室外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节流器和第二蒸发器。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避免泵的汽蚀和压缩机的液击,还可避免压缩机回油不畅。避免压缩机回油不畅。避免压缩机回油不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家的双碳政策背景下,节能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传统老旧数据机房采用的直膨式空调,在冬、夏以及过渡性季节均采用压缩机驱动制冷剂来完成冷却的制冷方式,能效低下,造成了能源浪费;在北方地区,冬季乃至过渡性季节,室外温度远低于室内温度,因此室外空气便成为了免费的天然冷源,泵则可以高效地利用这种自然冷源。通过利用这种天然冷源,来降低压缩机的工作时间,以此实现节能的目的。
[0003]泵系统(也称为制冷剂泵系统,制冷剂一般为R410a)是一种以泵代替压缩机来驱动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在夏季,数据中心专用空调开启制冷压缩机正常制冷,当室外温度低于控制器预先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自动由压缩机制冷切换为制冷剂泵制冷:室外风冷冷凝部冷却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制冷剂泵输送到蒸发部内,吸收室内的热量后,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进入风冷冷凝部,再次冷却成液体,周而复始。由于制冷剂泵功率远小于制冷压缩机功率,在相同制冷量的前提下,制冷剂泵的能效比高于制冷压缩机,从而在达到降温的同时起到节能效果。
[0004]通过泵的流体应为液体,若通过泵的流体中存在气体,就会产生气穴现象,而泵(也称为氟泵)叶轮表面受到气穴现象的冲击和侵蚀产生剥落和损坏的现象,即出现了汽蚀现象,此外,还会使泵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泵系统在运行前,需保证没有气体进入泵。同样地,压缩机在工作时也需要避免液体的吸入以免发生液击。
[0005]针对当前的氟泵和压缩机的复合空调系统,为了防止在工作模式切换时氟泵和压缩机分别发生“汽蚀”和“液击”的问题,需要在氟泵和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侧设置额外的电磁阀,还可能需要在压缩机的入口侧设置气液分离器,由此使得整个空调系统结构复杂,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控制难度。
[0006]此外,普通的空调由于管路较短,大部分润滑油随制冷剂顺利地流回压缩机,因此不用考虑回油问题,多联制冷系统由于管路长、落差大、弯头多,系统存油的地方多,回油困难。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中的润滑油越积越多,压缩机会因为缺油而损坏。为了降低回油阻力,减少管路中存油的地方,多联制冷系统在设计时连接管路的长度和直径都受到限制,且安装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避免泵的汽蚀和压缩机的液击,无需借用外部冷源;此外,可避免压缩机回油不畅,整个系统结构简单,系统运行更为可靠,管路铺设简单,工程应用更为方便。
[0008]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技术方案一,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包括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制冷模块和循环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接的压缩机、冷凝器、第一储液器、第一泵单元、第一节流器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储液器内储存的液体;所述循环模块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接的换热器、第二储液器和第二泵单元,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形成所述室外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泵单元的输出端形成所述室外单元的输出端;所述换热器和第二储液器之间的管路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并由第一蒸发器冷却;所述室内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接于室外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节流器和第二蒸发器。
[0010]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循环模块还包括第三节流器,所述第三节流器串接于换热器和第二储液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节流器和第二储液器之间的管路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并由第一蒸发器冷却。
[0011]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第三节流器和第二储液器之间的管路分为换热段和与换热段的两端衔接的两个非换热段,所述换热段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并由第一蒸发器冷却,所述换热段的入口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出端。
[0012]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第三节流器和第二储液器之间的管路分为换热段和与换热段的两端衔接的两个非换热段,所述换热段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并由第一蒸发器冷却,所述换热段的入口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入端。
[0013]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第一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设有伸入所述第一储液器内的冷却段,所述第一储液器为储液罐,所述冷却段镜像对称且其每一侧沿着所述储液罐的高度方向布设有若干弯曲段。
[0014]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管路并联在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通过管路并联在第一泵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0015]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吸气电磁阀,所述吸气电磁阀通过管路串接于压缩机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通过管路串接于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管路并联在第一单向阀和吸气电磁阀之间。
[001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第二泵单元包括两个并联支路,每个并联支路上通过管路串接有第二泵和第二单向阀,两个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形成所述室外单元的输出端。
[0017]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室外单元至少为一个,各室外单元的输入端并联,各室外单元的输出端并联;所述室内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制冷端,各制冷端并联于室外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且每个制冷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二节流器和第二蒸发器。
[0018]技术方案十,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采用技术方案一至九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泵多联制冷系统,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喷淋器,所述喷淋器适于对换热器和/或冷凝器进行喷淋,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温度Tin和室外温度Tout的差值

T,根据

T与第一设定值T1、第二设定值T2和第三设定值T3的关系确定工作模式;


T≥T1,则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若T2≤

T<T1,判断是否满足喷淋条件,若满足喷淋条件,则使喷淋器对换热器和/或冷凝器喷淋,并判断

T是否大于或等于T1,结果为是时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若不满足喷淋条件,则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若T3≤

T<T2,则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若

T<T3,则以第三工作模式运行;若当前为第二工作模式或第三工作模式,判断是否满足喷淋条件,若满足喷淋条件,则喷淋器对换热器和/或冷凝器喷淋;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关闭,所述第一泵单元开启并与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形成制冷循环,所述第二泵单元开启并与换热器和第二蒸发器形成制冷循环;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泵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元(200);所述室外单元(100)包括制冷模块(10)和循环模块,所述制冷模块(10)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接的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一储液器(13)、第一泵单元(14)、第一节流器(15)和第一蒸发器(16),所述第一蒸发器(16)与压缩机(11)之间的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储液器(13)内储存的液体;所述循环模块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接的换热器(21)、第二储液器(23)和第二泵单元(24),所述换热器(21)的输入端形成所述室外单元(100)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泵单元(24)的输出端形成所述室外单元(100)的输出端;所述换热器(21)和第二储液器(23)之间的管路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16)并由第一蒸发器(16)冷却;所述室内单元(200)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接于室外单元(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节流器(2011)和第二蒸发器(20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循环模块还包括第三节流器(22),所述第三节流器(22)串接于换热器(21)和第二储液器(2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节流器(22)和第二储液器(23)之间的管路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16)并由第一蒸发器(16)冷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节流器(22)和第二储液器(23)之间的管路分为换热段(04)和与换热段(04)的两端衔接的两个非换热段(05),所述换热段(04)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16)并由第一蒸发器(16)冷却,所述换热段(04)的入口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16)的输出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节流器(22)和第二储液器(23)之间的管路分为换热段(04)和与换热段(04)的两端衔接的两个非换热段(05),所述换热段(04)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16)并由第一蒸发器(16)冷却,所述换热段(04)的入口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16)的输入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蒸发器(16)与压缩机(11)之间的管路设有伸入所述第一储液器(13)内的冷却段(03),所述第一储液器(13)为储液罐,所述冷却段(03)镜像对称且其每一侧沿着所述储液罐的高度方向布设有若干弯曲段。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模块(1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7)和第二控制阀(18),所述第一控制阀(17)通过管路并联在压缩机(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18)通过管路并联在第一泵单元(1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模块(1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91)和吸气电磁阀(192),所述吸气电磁阀(192)通过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皓林韬林建陈强陈奕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睿晟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