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525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包括液态物料储存罐、进料管道、出料管道、液态物料提供装置、液态物料使用装置和DCS系统,液态物料储存罐的进料口与液态物料提供装置通过进料管道相连通,进料管道上自靠近液态物料提供装置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动阀、第一单向阀,液态物料储存罐的出料口与液态物料使用装置通过出料管道相连通,出料管道上自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使用装置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自吸泵、第三单向阀、第二气动阀、流量计、第三气动阀,第一气动阀、自吸泵、第二气动阀、流量计、第三气动阀分别与DCS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提高液态物料输送安全性。态物料输送安全性。态物料输送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医药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液态物料如乙醇等,目前一般是某个装置需要使用到液态物料,则直接将液态物料通过管道供给给该装置,并采用常规仪表的方式进行监控控制,而这种供给方式及控制手段较落后,在控制线路上需要采用到联锁控制开关、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接触点较多,故障浮现率高,操作要求高,易误操作,安全可靠性差,另外每个装置前都需要操作人员集中精力时时监控,劳动强度较大,不利于减人增效,控制装置相对独立,接口难度大,不便于数据集中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提高液态物料输送安全性的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0005]一种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包括液态物料储存罐、进料管道、出料管道、液态物料提供装置、液态物料使用装置和DCS系统(即分布式控制系统),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埋在地面下,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进料口与液态物料提供装置之间通过进料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料管道上自靠近液态物料提供装置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动阀、第一单向阀,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出料口与液态物料使用装置之间通过出料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料管道上自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使用装置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自吸泵、第三单向阀、第二气动阀、流量计、第三气动阀,所述第一气动阀、自吸泵、第二气动阀、流量计、第三气动阀分别与DCS系统相连接,所述DCS系统用于控制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和第三气动阀的打开与关闭以及自吸泵的启动与停止,DCS系统还用于接收流量计传输的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相应控制第二气动阀、第三气动阀的打开与关闭以及自吸泵的启动与停止。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氮气提供装置、氮气回收装置、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进气口与氮气提供装置之间通过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自动调节阀,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出气口与氮气回收装置通过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气管道上设置有保压阀,所述自动调节阀与DCS系统相连接,所述DCS系统用于控制自动调节阀的打开与关闭。
[0007]进一步地,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雷达液位测试仪和温度测试仪,所述第一压力表、雷达液位测试仪、温度测试仪分别与DCS系统相连接,所述DCS系统用于接收第一压力表和温度测试仪传输的数据并进行监控,所述DCS系统还用于接收雷达液位测试仪传输的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相应控制自动调节阀、第一气动阀的打开与关
闭。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道位于自动调节阀与液态物料储存罐的进气口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所述出气管道位于保压阀与液态物料储存罐的出气口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道位于第一单向阀与液态物料储存罐的进料口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所述出料管道位于液态物料储存罐的出料口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位置上有第四手动阀,所述出料管道位于第三单向阀与第二气动阀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五手动阀,所述出料管道位于流量计与第二气动阀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六手动阀,所述出料管道位于流量计与第三气动阀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七手动阀。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的一端与出料管道位于第六手动阀与第二气动阀之间的位置相连通,所述旁通管道的另一端与出料管道位于第七手动阀与第三气动阀之间的位置相连通,所述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八手动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道位于第三单向阀与第五手动阀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与DCS系统相连接,所述DCS系统用于接收第二压力表传输的数据并进行监控。
[0012]本技术的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结构简单,通过DCS系统对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三气动阀、自吸泵等的控制,实现液态物料如乙醇等的自动供料,同时液态物料储存罐埋在地面之下,避免外部的高温辐射,温度可以控制在33℃以下,另外还设置了进气管道、出气管道,使得氮气可通过进气管道进入液态物料储存罐内,并通过出气管道流回至氮气回收装置内,保证液态物料储存罐内空气由氮气代替,同时通过保压阀保持液态物料储存罐内充满氮气,把可燃的物料与空气进行隔离,以防起火燃烧,提高液态物料输送安全性;另外,本技术的罐区液态物料自动供料系统中还设置了第一压力表、雷达液位测试仪和温度测试仪,可对液态物料储存罐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出现异常可及时报警;旁通管道的设置,可在流量计出现故障时保证液态物料顺利输送至液态物料使用装置处。本技术中采用DCS系统,可保证整个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运行可靠,通过光纤通讯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三气动阀、自吸泵等的运行,可以精准的采集生产数据形成图表,实时监控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雷达液位测试仪和温度测试仪等,在某个部件或多个部件出现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和自动切断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1中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液态物料储存罐1、进料管道2、出料管道3、液态物料提供装置4、液态物料使用装置5、DCS系统(即分布式控制系统)、氮气提供装置6、氮气回收装置7、进气管道8、出气管道9和旁通管道10(图1中未示意出DCS系统),液
态物料储存罐1上开设有进料口101、出料口102、进气口103和出气口104,液态物料储存罐1埋在地面11下,液态物料储存罐1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2、雷达液位测试仪13和温度测试仪14,液态物料储存罐1的进料口101与液态物料提供装置4之间通过进料管道2相连通,进料管道2上自靠近液态物料提供装置4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1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动阀15、第一单向阀16、第三手动阀17,液态物料储存罐1的出料口102与液态物料使用装置5之间通过出料管道3相连通,出料管道3上自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1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使用装置5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四手动阀18、第二单向阀19、自吸泵20、第三单向阀21、第五手动阀22、第二气动阀23、第六手动阀24、流量计25、第七手动阀26、第三气动阀27,旁通管道10的一端与出料管道3位于第六手动阀24与第二气动阀23之间的位置相连通,旁通管道10的另一端与出料管道3位于第七手动阀26与第三气动阀27之间的位置相连通,旁通管道10上设置有第八手动阀28,出料管道3位于第三单向阀21与第五手动阀2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29,液态物料储存罐1的进气口103与氮气提供装置6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物料储存罐、进料管道、出料管道、液态物料提供装置、液态物料使用装置和DCS系统,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埋在地面下,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进料口与液态物料提供装置之间通过进料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料管道上自靠近液态物料提供装置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气动阀、第一单向阀,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出料口与液态物料使用装置之间通过出料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料管道上自靠近液态物料储存罐的一端至靠近液态物料使用装置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自吸泵、第三单向阀、第二气动阀、流量计、第三气动阀,所述第一气动阀、自吸泵、第二气动阀、流量计、第三气动阀分别与DCS系统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氮气提供装置、氮气回收装置、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进气口与氮气提供装置之间通过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自动调节阀,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的出气口与氮气回收装置通过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气管道上设置有保压阀,所述自动调节阀与DCS系统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储罐自动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物料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雷达液位测试仪和温度测试仪,所述第一压力表、雷达液位测试仪、温度测试仪分别与DCS系统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钺张庆华胡吉文翟方雄宁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方盛绿色合成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